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是未来电信网的发展方向,ATM技术则是B-ISDN技术的核心,被称为下一代的交换机,将对电信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CATT(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我国留美学者合资的北京高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已  相似文献   

2.
ATM和IP技术的比较 异步传输模式(ATM)是经ITU—T认可的未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最终解决方案,是一种独立于终端和业务、面向连接的通用信息传输和交换体制。ATM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宽带网络是将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也是通信网的发展方向。整个宽带通信网络可分成宽带传输网、宽带交换网和宽带接入网三大部分,其中宽带传输网是以SDH(同步数字体系)技术为基础的大容量光纤网,宽带交换网是主要采用ATM(异步传输模式)技术的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入网是宽带通信网络中与用户相连的最后一段网络,用户通过它接  相似文献   

4.
高星忠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10):44-46,48,50
ATM技术是近十年来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下一代通信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基础.由于ATM既可以支持很高的传输速率.又具备统计复用动态分配带宽的极大灵活性.非常适合于高速数据、动态图像和话音传输,因而在计算机通信、电信和图像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5.
一、建设智能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设智能网的必要性 智能网(Intelligent Network)是一个能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的体系,这个体系的目标是要为所有的通信网路服务,它不仅可以为现有的电话网路(PSTN)服务,为公众分组交换数据网(PSP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服务,甚至可以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和公用移动通信网(PLMN)服务。 智能网的提出与发展,主要受到三种因素的推动,即: (1)用户需求: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电信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在多、快、好、省四个方面,多——用户要求多种多样的服务;快——用户一旦提出要求,电信部门就应很快能满足;好——服务质量高,使用方便灵活;省——电信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6.
ATM是1985年由ITU-T前身CCITT提出,作为核心技术实现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到90年代中期ATM技术已基本成熟,由ITU-T和ATM论坛制定的相关的国际标准也基本齐套,并有多个电信设备厂商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厂商推出了商用化的ATM设备。此后,ATM网络的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世界许多网络(公用同或专用网)都已安装了ATM交换机,但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7.
同步数字系列(SDH)是当今数字传输领域的一大热点,该技术的推出使光通信和数字微波传输发生了重大变革。SDH概念的核心是从统一的国家电信网及国际互通的高度来组建数字通信网,并成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有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相比,SDH具有PDH不同比拟的优点,按SDH组建的网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标准的智能化网络,它采用全球统一的接口,  相似文献   

8.
巨龙公司研制开发的HJD04E-ISDN交换机,日前在北京顺利开通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试验/试用网。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语音、数据、图形、图象、文本等多媒体通信业务为一体的最新的通信网络。这次在北京地区开通的ISDN试验/试用系统,从核心设备ISDN交换机到传输、终端等全部设备,都采用国内自主研制开发的技术成果,是我国开通的国产化实用ISDN系统。该系统是国防科工委和总参通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以电话综合数字网(IDN)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通信网,能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全数字连接,承载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用户能够通过有限的一组标准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这个网络,实现话音、数据、图像和视频通信。该网络提供的业务范围广,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并可与我国现有的公众电话网、公用分组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洲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技术的发展,自70年代末开始,原邮电部便着手组织科研力量,对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的开发,到80年代中期已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成果。由于世界各国在ISDN开发初期没有定出相应的国际标准,导致各自的ISDN技术服务互不相容,难以迅速广泛推行应用;再加上各国电信运营部门人为提高ISDN服务的收费标准,阻碍了ISDN技术的发展。由于受国际ISDN发展的影响,也使我国ISDN业务的发展停滞不前,其ISDN技术也欠成熟。随着1993年底欧洲ISDN标准(Eruo-ISDN)的统一和全球ISDN的迅速发展,我国ISDN技术的进一步研制开发和应用又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态。 1996年1月,由巨龙公司独立研制开发成功,并投入实用的我国第一台综合业务数字网交换机HJD04——ISDN型机,通过了由国家科委、中科院、原邮电部和电子部、总参通信部等单位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机型在多项技术上有所突破,可提供强大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从70年代起就提出了综合服务网络的思想,并先后搞了ISDN和B-ISDN。ISDN虽然得到了推广,但它的经历真可谓曲折艰难。B-ISDN也搞了十多年,但除了部分技术已在数据网和局域网中使用外,真正的综合业务至今仍不知何时才能推广使用。与之相对,Internet的发展却异乎寻常之快。这些都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今后的网络向何处去,是继续着B-ISDN的道路走下去呢,还是要走别的道路。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本文的观点从文章标题已显而易见。这就是要采用无连接包方式的网络,具体也就是IP网络来实现服务的综合。B-ISDN的道路应尽快中断,并将B-ISDN的ATM技术使用到IP网络中去。我们在此讨论的虽然是未来的网络,但它将直接影响当前技术发展的走向,影响我们对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蒋力三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10):32-34,36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是依托在电话交换网发展起来的一种业务网.通过对现有数字程控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或新建具有N-ISDN功能的交换机,利用目前已有的用户线路向用户提供综合的接入功能.满足用户对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业务的需求。由于它能充分利用现有用户线资源,  相似文献   

13.
1997年 ,上海的ISDN用户仅有642户 ;1998年 ,达到16555户 ;1999年 ,用户数急剧上升 ,全年共发展50707户 ,全网ISDN在线用户达到了67000余号线 ,发展规模居全国之首 ,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上海的ISDN发展正由市场导入期向成长期迈进。认真总结上海这三年来ISDN发展的主要成绩 ,笔者认为 ,这是与我们积极推行ISDN社会代理商制度的营销策略分不开的。发展ISDN业务的市场背景及其初期发展障碍ISDN业务 ,确切的叫法应该是N -ISDN业务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 ,它是以综合数字网…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ISDN技术起步较早,邮电部早在七十年代末便组织开展了对ISDN技术的研究,“八五”期间加大了ISDN的研究力度,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尤其是在1995年以后,邮电部调整了对IS-DN的应用方针政策,使之后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一、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N-ISDN是一种能提供用户间端对端的数字连接,能同时承担电话和多种非话业务的电信网。它是在电话综合数字网(ID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户的数字终端可以通过标准的多用途用户网络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国电信网数字化的发展,非话业务需求急剧增长,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已是大势所趋。1984年CCITT关于ISDN系列建议红皮书的发表,为ISDN的发展提供了标准规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竞相研究开发ISDN,特别是发达国家将ISDN作为20世纪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的电信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制定发展计划,进行现场试  相似文献   

16.
9月初,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完成的《电话自动交换网(数字)技术体制》、《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技术体制》、《智能网技术体制》三项技术体制通过邮电部鉴定。参加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各个运营商向用户提供短消息业务是通过用户至用户信令(UUS)这种补充业务来完成的,而在900/1800MHz TDMA和800MHz CDMA数字蜂窝陆地移动网(PLMN)中是通过短消息中心来完成的。那么,我们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在现有的PSTN中能否开放这种短消息业务呢?如果能开放,那么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相似文献   

18.
1984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出版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系列建议:1.100系列为ISDN的一般概念、建议的构成、技术和方法;1.200为业务;1.300为网络;1.400为用户-网络接口;1.500为网间接口;1.600为维护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业务的推出和进一步发展,该项业务的数据通信终端设备入网管理问题亟待明确,目前,为进一步规范该业务的入网管理工作,北京电信制定了ISDN业务数据通信终端设备入网管理暂行规定。 规定中要求进入北京ISDN业务网使用的数据通信终端设备,必须经管理局通信政务处审批,颁发入网使用证明和入网标志;同意入网使用的终端设备需经管理局市经部指定类型、厂家、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1996年开始大力建设N-ISDN网并积极推广应用。在1997年中国电信“四网”(接入网、智能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网)专题工作座谈会上,电总要求到2000年,建成覆盖全国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及内陆经济发达地区的N-ISDN网,向用户提供各类国际及国内N-ISDN业务。届时,N-SIDN业务在我国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