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度举债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举债渠道单一,债务的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国外政府债务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原则;建立和完善债务监管法律体系;强化金融监管;中央政府要担起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职责;积极化解政府过度举债带来的债务风险;不能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不能忽视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不能高估政府债务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风险不断累积.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可持续以及如何对其有效地进行治理已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家庭和地方政府三部门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间存在债务竞争的策略性互动行为;同时,在给定地方政府间存在债务竞争的情况下,财政分权会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竞争程度.在实证研究上,基于2009-2013年29个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使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地政府选择举债融资时会充分地考虑相邻地区的举债融资策略行为,即相邻地区的人均政府债务规模每增加1%,本地区的人均政府债务就会相应地增加0.264%.此外,进一步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竞争行为的关系,结果与理论发现保持一致.本文的研究对合理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张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影子银行债务特别是具有高杠杆性的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快速增长,金融结构的不平衡风险增加,对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对实体经济波动影响的阈值效应,并进一步通过构建时变GARCH-CoVaR模型,测度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对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实体经济波动之间存在单向的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理论分析认为地方政府财政收不抵支是政府举债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地方政府债务数据不易获得,而且财政状况与债务规模之间往往存在循环因果关系等,上述理论在中国是否成立,缺乏实证检验.基于2004-2009年321个地级市数据,本文首次使用政府间转移支付作为地方政府财政盈亏的工具变量,有效控制了财政状况与债务规模之间的内生性关联,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缺口与地方债务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与地方债务规模之间的关系出乎常识认知,两者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即财政缺口越大,地方债务规模的增长越缓慢.这说明,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导致地方债务规模快速膨胀的传统观点有待商榷,地方债务的持续扩张另有其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债务规模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诚信危机与债务风险。本文将对政府债务管理策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获得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程中,银行及企业的互动关系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基建”提出后,预期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文章通过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银行和中小微企业间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下的银行与中小微企业借贷困境,以解决三者间无法平衡充分发展的问题,找到三者共赢的长效机制,从而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工业资本等要素配置效率是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政府主导、投资驱动的工业发展模式下,结合地方债务压力和金融发展差异门限变量,在非线性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债务规模与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渐进演变关系。研究发现,适度的地方债务规模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但随着债务压力增加,举债对资本配置的正效应逐步减弱并产生负效应。究其原因,适度举债能补齐工业基础设施短板,压低土地成本,对工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但过度举债推升财政风险,占用信贷资源并强化企业融资约束,造成资本配置低效率。此外,研究发现,地方信贷规模提升,能缓解举债的融资约束,促进工业行业间的资本流动;而工业金融深化程度提高,能增强市场竞争机制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缓解举债造成投资错配,从而增强资本配置效率。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举债应更理性、适度、规范。  相似文献   

8.
根据债务审计数据,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态势与结构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举债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负债率的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但增长速度具有收敛性特征。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还未触及债务阈值,但仍需要警惕与防范债务风险,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同时,需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分析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并利用中国西部D省的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源于分权体制下财权和事权不匹配,以及分权激励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但二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而言,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支出压力是驱动地方政府举债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承担的支出责任越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在财政收入有限性和支出刚性的综合约束下,地方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以金砖国家及G20为代表的转型期国家,普遍都会通过政府举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欧盟、美国、日本及巴西四个国家或地区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共同点是:明确赋予地方政府举债主体地位;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限定资金用途;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专门机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我国应结合国情,借鉴不同国家的有益做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举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符合本国国情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专门机构,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控制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行业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呈现空间分散化趋势,这意味着生产的地理集中度下降,而地区间“以地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主要机制;以上影响在重点产业和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明显。未来应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和土地供给行为,提高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水平和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目前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虽然影子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不长,但涉及面广,并且和地方平台债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2012年至2013年度,由于信贷的繁荣推动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增加了38%,排名世界第三位,而由此带来的各种风险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分析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及时规避风险,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影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权责分离、政绩利益环境与地方政府债务超常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客观上存在权责分离,这意味着债务权力难以受到债务责任的有效约束,如果出现地方政府“经济人”利益诱导,地方政府债务将超越社会利益范畴而出现超常规增长.可见,权责分离为地方政府债务超常规增长创造了条件,同时这种超常规增长还取决于不同政绩利益环境下的地方政府利益行为选择.实证检验发现,权责分离加剧了基于追求经济增长预期和应对人员支出压力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债务违约.进一步检验发现,权责分离对债务超常规增长的影响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经济人”利益强度,这与上级政府补助引起的支出独立性存在负相关,即上级补助越多,支出独立性越弱,对债务依赖越小;与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存在正相关,即在“唯GDP”政绩考核模式下,周边同类地区经济水平越高,越能激发地方政府加速举债.最后,本文从改变债务权责关系、转变政府官员政绩观、优化财政分权体制等方面提出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超常规增长的相关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否存在影响,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传统经济收敛模型和空间经济收敛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省域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经济收敛模型和空间经济收敛模型下,地方政府债务均能加快省域经济收敛速度,即地方政府债务缩小了地区经济差距;空间经济收敛模型下,地方政府债务对省域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更大,欠发达地区追上发达地区时间显著缩短;考虑地区异质性后,东、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加快了经济收敛速度。基于此,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举债,严格把关有关债务投向的决策和监督,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萌萌 《北方经贸》2022,(12):82-85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速,提高了金融中介的运行效率。而影子银行拓宽投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金融风险。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发展与影子银行规模变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基于201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金融科技对影子银行规模变动的影响,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对影子银行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最后,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宋海  张红地 《全球化》2021,(6):45-53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方公共事业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和举债途径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是事权与财权责任不相符、部分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投融资监管不当、缺乏风险预警机制。未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主要风险在于债务规模超过地方经济的承载能力,隐性债务发行企业缺少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弱,对财政拨款依赖程度高,自主还债能力较差,还款来源不稳定。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凸显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状况日趋严峻。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隐性债务的治理与化解无疑具有紧迫性与优先性。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危机首先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二是构建更有效、更可持续的新型投融资体系。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主要措施有: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对现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采取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进行化解;大力推动现有融资平台转型,实现分类改革;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建立健全官员考核体系,正确引导官员的政绩观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一个分析框架,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模型,利用1997-2012年数据,估算样本区域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的最优规模与实际规模。结果发现,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均具有可持续性;政府债务实际规模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最优规模不具有这种特征;债务逾期率则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但样本区域仍处于安全值内。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仍具有一定空间,但须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0 ~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通过对国有建设用地的差异化配给,压低工业建设用地价格,并将大部分债务收入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招商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杠杆效果,这一结论是稳健的.以债务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模式面临潜在风险、不可持续,应遵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应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所引发的实体经济风险,以及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加重了世界各国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调整政府债务水平及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近期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限制比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没有风险。随着我国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实上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或隐蔽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未来一年将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的高峰期,在某些局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显现。通过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现状,提出建设性化解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地方政府债务同样也经历着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结合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地方债在近些年逐步发展的原因,其中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分配问题造成的地方财力缺口,是地方政府需要进行一定规模举债行为的动因,而各地依据自身财力缺口的大小进行发债,最终却造成了各地区负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