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FDI进入以及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对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会有怎样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技术水平内资企业的研发策略,认为外资进入后将促进技术领先的本土企业提高创新投入,但却阻碍落后企业的创新投入。文中以通过DEA模型测算的内外资技术差距、以及技术差距与外资比重和勒纳指数的连乘项作为主要自变量,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差距对本土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预期假说,并且技术差距越大,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作用越强,而市场势力的正向作用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1—2021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模型分析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探究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在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域的企业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和创新绩效中起正向中介作用。同时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了技术创新软、硬能力对创新开放度的影响。对136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技术创新硬能力负向影响开放度显著,软能力与创新开放度正向关系显著。企业可以通过增减研发人员及设备的投入来调整开放度,通过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开放度来获得更多创新源。因此,在企业技术知识积累达到较高水平时要避免开放度下降而减少与外界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但并非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绩效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中国338家有国际化行为的企业进行调查,考察了这些企业的“引进来”经历(内向国际化模式)对“走出去”结果(外向国际化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引进来”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走出去”的效果:(1)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正向效应;(2)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负向效应,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正向间接效应.这表明,如果企业采用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则一定要通过该模式学习知识,积累竞争优势,提高吸收能力,才能成功“走出去”;反之欲速则不达.如果企业采用资产内向国际化,则很难通过该模式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但借用该模式的杠杆作用可直接提高海外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能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自主研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省357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了创业导向、小微金融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及其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三个构成维度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小微金融的可获性及支持力度都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孙璐瑶 《上海商业》2022,(1):173-175
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制造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M公司作为一个创意家电上市企业,与传统的家电企业不同,创新了制造模式,即智能化制造,打开了全新的市场,近几年,M公司飞速发展。本文从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对M公司的研发投入现状进行说明,基于纵向对比分析M公司的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我国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实践,构建了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对物流服务创新、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提出了基本假设,并以调查获取的152份物流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终结果认为:(1)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然而顾客导向较竞争者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更为显著,竞争者导向较顾客导向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更为显著。(2)在顾客导向及竞争者导向作用于企业绩效的机制中,服务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3)物流服务创新对物流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服务创新不仅可以实现更高的顾客满意度,更是企业经营绩效及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影响。在对外资商业影响本土制造业的路径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类指标反映外资商业的不同影响渠道,并按地区类别进行分组检验,考察了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和内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对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商业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通过对本土商业企业的竞争示范效应促进了东、中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当地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人员流动效应实现的;实证结果还表明,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外资商业正向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相关投入与技术创新的文献,归纳出可能影响创新绩效的指标,并提出影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绩效的投入假设。本文选用了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1995-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R&D和非R&D投入分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得出了:该行业中R&D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显著,R&D内部经费支出和新产品开发支出影响显著。而非R&D投入中只有技术改造对创新绩效有影响,其余三项(技术引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技术购买)并无正向促进作用。通过上述结论,我们对电子信息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相关技术投入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琳诺 《中国市场》2024,(12):35-38
文章选取2017—2021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研发投入中介视角出发,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创新绩效的效应中,发挥着正向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尹哲茗 《商》2014,(45):167-167
为了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经过分析选取了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3年366个有效数据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当期绩效有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且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其最佳滞后期为研发投入后一年。因此,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研发投入的滞后性,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保证充足的研发资金。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资源型企业经济、生态效益的共赢,是当前学术界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线性关系假设及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以2010-2021年A股上市资源型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并理论挖掘纵向产业链延伸与CSR(企业社会责任)对资源型企业绩效的协同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纵向产业链延伸对资源型企业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对未来一期的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2)CSR调节增强了纵向产业链延伸对资源型企业市场绩效、未来一期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抑制了纵向产业链延伸对当期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3)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化水平、环境规制更高的地区,纵向产业链延伸与CSR对资源型企业市场绩效的协同正向影响更加显著,且两者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协同正向影响不随制度环境异质性发生改变。基于此,企业应合理利用CSR优化纵向产业链延伸方式;政府应优化营商环境,以强化CSR和纵向产业链延伸的正向协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促进效应,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高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协同程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促进效应还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技术并购来获取技术资源,但由于企业吸收能力不强,技术并购后技术资源整合面临技术识别甄选难、技术获取难、技术吸收难、技术内化难、技术开发难等诸多问题。企业应采取"创平台、增投入、强激励"的技术资源整合模式,提高技术资源整合绩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逆向研发外包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汽车产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方式,逆向研发外包已成为我国企业驱动创新的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从创新资源寻求的视角,结合汽车产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分析了海外研发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并购等逆向研发外包三个维度的创新效应,然后进一步利用汽车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及稳健性回归分析,发现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吸收能力对海外研发中心或海外研发合作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些结论为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走出去"布局海外研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舒淏 《商》2014,(43):267-267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根据产业集聚产生的原因,产业集聚影响技术溢出的传导路径的行文思路,系统的解释了产业集聚是如何影响技术溢出的,以及技术溢出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以及逆向结果。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个被称为企业吸收能力的名词,阐明了技术溢出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原因在于企业吸收能力的强弱。最后,笔者在文末提出了创新绩效在我国产业集聚区顺利提高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火政允 《北方经贸》2023,(11):43-46
本文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壁垒对市场绩效的影响。通过选取国家统计局及国泰安数据库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0年-2020年的科研活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以技术壁垒为主的进入壁垒对市场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技术壁垒有利于在位者阻止新产商进入或盈利,使得市场竞争减弱,给在位者带来更高的创新利润,且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特殊性质,在位厂商为了维持垄断地位和利润将投入更多研发资金,从而使得市场绩效提高。基于此结论,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着重培育中小型企业、提升人才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对本地知识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集群企业陷入发展路径的低端锁定,因此集群企业需同时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以获取不同的互补性资源。文章认为供应链组织为集群企业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文章基于浙江省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查了本地和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隐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显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组织学习能力在供应链知识协同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要素密集特征日益凸显,国际服务市场会对企业创新等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国际服务市场波动对企业研发创新决策的影响,以及服务要素依赖的重要边际作用,并度量了2000—2014年国内制造企业面临的国际服务市场波动,检验了这种波动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研发创新对国际服务市场波动的反应取决于进口产品内嵌的国际服务要素含量,即对间接进口国际服务要素的依赖:依赖度越高,服务供给的正向冲击对企业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直接进口国服务市场的正向冲击会刺激企业研发创新,由直接进口国传导的第三国服务市场冲击则会抑制企业的研发创新。间接进口国际服务要素时,过度依赖高质量服务供给国,并不利于企业吸收国际服务市场的正向冲击,推动自身研发创新。企业中间投入占比越高,技术创新受国际服务市场波动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