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大水域粗放养鱼是根据大水域的自然条件和生物学特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不施肥、不投饵的情况下进行养殖,依靠天然饵料生物作为食物而获得鱼产量。该技术投资相对较少,见效快,收益大,是广大库区和湖区群众发展渔业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途径。 一、建造拦鱼设备,防止鱼类逃跑 一般大水域,如湖泊或水库,是汇百川而成,支流多,出水口也多,所以建拦鱼设备是大水域养鱼的首要条件,但如果拦鱼设备不完善,或设备不符合水域生态环境、鱼类形态特点和鱼类生活习性的要求,那么拦鱼设备就不能发挥充分作用,甚至毫无拦鱼效果。拦鱼设备可在大  相似文献   

2.
<正> 湖泊网围养鱼设备简单、相对成本低,能密放精养,鱼类生长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显著。 1、水域环境的选择 要选择水域宽敞,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地势平坦、软泥沙质、水位适当、枯水季节水位保持1米左右的湖区。  相似文献   

3.
<正> 池塘中,鲤鱼、鲫鱼、罗非鱼、■条、麦穗鱼等鱼类自然大量产卵繁苗,这些苗种泛滥,与主养鱼争食、争氯、争水体活动空间,影响养鱼产量效益。本地渔民从五个方面进行人工控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严格清塘消毒。鱼类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五氯酚钠、茶饼、“鱼无病”等药物对鱼池进行高浓度的清塘消毒,彻底杀灭池中的鱼类和病虫害,同时清除杂草。二、拦好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均用密眼网拦严,防止进排水时野杂鱼进入鱼池。三、鱼巢诱捕。根据鲤鱼、鲫鱼等产粘性卵的  相似文献   

4.
<正> 水库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建立拦鱼设施 水库在放养经济鱼类之前,必须在水库所有的进、出水口建好拦鱼设施,并加强日常管理和保养维修,以防发生逃鱼事故。水库拦鱼设施,主要有网拦鱼设施,电拦鱼设施和竹、木栅拦鱼设施三种。网拦鱼设施它具有拦鱼效果好,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管理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拦鱼网的网长和网高均要比拦截处的实际宽度  相似文献   

5.
<正>80:20池塘养鱼的概念是,在池塘中增加养鱼的产量,这种池塘在收获时其产量约80%是由一种摄食颗粒饲料的、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鱼类组成,而其余20%的产量则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的鱼类,如滤食性鱼类(有利于净化水质)和肉食性鱼类(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及其他竞争对象)所组成。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9月中、下旬连城县莲峰镇姚坪村接连有十余户渔农前来咨询,反映他们池塘发生同样类型、症状不明的鱼类疾病:塘内未捕鱼类活动摄食正常,但轮捕网拦上市商品鱼却成活甚少。接到报告后,我站人员立即协同县水技专家对病区进行调查和诊治,经过十余天诊疗处理,得以确诊和治愈。  相似文献   

7.
<正> 在养鱼的池塘里,溶解氧的存在,对于鱼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有溶氧测定仪,一测便可知道;若无,只好用肉眼进行目测。在已经养鱼的池塘里,用肉限能判断出缺氧情况。黎明前,到池塘埂上去巡逻,发现鱼类有浮头现象,即表示池中水体已缺氧了。发现这种情况,你用脚在所站的地方轻轻跺一下,浮头的鱼“刷”一下沉入水中,却不立  相似文献   

8.
梭鱼在我国沿海分布很广,是杭州湾海域主要的经济鱼类。我市沿海渔民长期有着用串网、涨网等工具捕捞习惯。其人工养殖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在海水水域或咸淡水池塘中进行混养。因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梭鱼的售价一直较高。因其适盐适温范围非常广,又有食性杂、生长快、疾病少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大水面网拦、网围养殖多用聚乙烯网衣。下面介绍几种维护保养方法,以延长网衣使用寿命。 一、网围水域选择。选择水流流速不大于0.3米/秒、深浅适中,水位落差不超过3米,远离航道和无污染源的水域。  相似文献   

10.
<正>泥鳅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泥鳅。泥鳅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5%,高于大多数鱼类,且富含  相似文献   

11.
<正>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盛季节,抓好夏季养鱼的日常管理对于提高全年的鱼产量至关重要。网箱养鱼夏季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网箱的设置与调整。夏季是主汛期,放置网箱的水域水位会受雨水和洪水的影响,网箱应随着水位的升降而调整。对于水位变化较小的水域,放养网箱也定期移动,原因是夏季水温高,鱼类代谢旺盛,饵料残渣和鱼体排出粪便大量积累在网箱底部分解,耗氧量大,水质变坏,容易引起箱内鱼类的缺氧,更易感染鱼病。尤其是设  相似文献   

12.
<正> 溪河养鱼条件比较优越,水质比较肥沃,鱼类自然饵料丰富,溶氧充足,有利于鱼类生长。可以选择较好的河段,设置牢固的拦鱼设备,进行密放精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张克银 《中国农史》1992,(2):102-104
“范蠡养鱼池”在绍兴城南二十余里的会嵇山麓。池分上、下,宋代始称“南池”。春秋末年,越大夫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复国雪耻,曾在此养鱼。今人称南池为池圹,南池养鱼为池圹养鱼。其实,“南池”非池。南池系围筑海湾而成的湖泊型水域,古代称“汇”,应当属于水面。南池养鱼较汉代昆明池养鱼早五百余年,是为绍兴外荡养鱼之始,我国湖泊渔业之源。  相似文献   

14.
<正> 正确选择养殖鱼类的品种,是养鱼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目前,我国淡水池塘的饲养鱼类已有40多种。如鲤形目的鲤鱼、鲫鱼、草鱼、青鱼、鲢、鳙、鲮、鳊、团头鲂、三角鲂、银鲴、黄尾鲴、细磷斜颌鲴、泥鳅、丁(鱼岁)、拟鲤、东方真鳊、淡水白鲳;鲇形目的云斑鮰、斑点叉尾鮰、长吻(鱼危)、胡子鲶、南方大口鲶、鳗鲡  相似文献   

15.
<正>团头鲂的成鱼养殖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配养鱼混养在其它鱼类池塘中;二是作为主养鱼,适当搭养其它鱼类。第一种方式是一种传统方式,其特点是技术简便易行,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正>"水华水"是指水中某些种类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在水中或水面形成带状、云状等各种形状的华丽群体的水质,往往出现在人工养殖的鱼塘或某些天然静水水域中。由于"水华"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水环境的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它对鱼类生长、生存的影响与危害,加上"水华"有"看得清、捞得到、易鉴别"等特点,因而在池塘养鱼中,常被作为判断池塘水质的一个重要宏观指标。由于"水华水"是在肥水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正>水是鱼类的生存空间,水质的好坏关系到鱼类的生死存亡以及产量高低。水质是可以调节的,这是养鱼高产的一个非常重要措施。笔者所在的凌山头水库管理所,有鱼池数十亩,为周围十几个乡镇供应各种鱼苗,几年来,对水质调节积累了一点经验,现做如下介绍希望能给养鱼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七、施肥与投饵 池塘养鱼实行密放混养,各种鱼类的食性差异较大,对营养要求亦不相同,为了使它们能够较好的生长,必须采取施肥和投饵的方法,以满足各种鱼类的营养要求,适时适量的施肥投饵是池塘养鱼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获得池塘养鱼高产,实行混养密放后,投饵施肥多,密集的鱼类和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好气性细菌等呼吸以及它们排泄的粪便和其它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随着气温升高和鱼类的生长,这样的池塘往往容易出现水中氧气不足。当缺氧严重,鱼类浮向水面呼吸,此时,如不及  相似文献   

20.
<正>一、鱼类中毒与泛塘须准确判别养鱼的池塘往往因管理上的疏忽而发生鱼类中毒或泛塘事故,严重时均会引起鱼类死亡。因此,对浮头及死亡鱼类要准确地判断原因,对症下药,显得非常必要。首先通过目检或镜检排除侵袭性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