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我国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加强环境规制抑制了就业增长.而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存在负向影响;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存在策略性竞争行为,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以逐底竞争策略为主,而区域间则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体现为差异化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则以逐底竞争为特征;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对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某一地区放松环境规制将对邻近地区的就业水平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4-2009年地级市以上城市工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面板模型探索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与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关系。实证结果发现:(1)无论是全国样本,还是各地区样本,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会减缓地区经济增速已经成为工业化推进中不可逾越的发展路径。(2)环境规制竞争对本地经济增长效应表现为明显的区域特征。东部和东北地区环境规制竞争具有正向增长效应,中部地区则具有负向增长效应,而西部地区增长效应不显著。这既为探索共生型环境经济政策,又为制定差别化环境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地方政府竞争多以税收竞争和公共支出竞争为研究对象,而本文则关注了我国特有的土地优惠政策竞争。基于我国29省市区2003-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土地优惠政策竞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尽管就全国范围看,地方政府已就土地优惠政策展开了积极竞争,并且经济水平相近地区要比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竞争效应更为显著。而从分地区来看,观测期内只有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土地优惠政策的竞争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并没有采取与西部地区一致的土地优惠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同时从环境治理效果和环境治理成本角度选取指标刻画环境规制水平,综合考虑变量内生性和空间溢出性问题,以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VAR模型分别对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区域环境规制、FDI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环境规制与FD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污染避难所假说"是成立的,并且相邻地区间环境规制行为存在明显的"逐底效应";环境规制效果在我国不同区域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在西部地区"污染避难所假说"显著成立,在东部地区却支持"污染光环假说"。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环境规制强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实证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短期内会抑制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在滞后一期时对经济增长表现为正效应。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给出了制定差别化环境政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2006-2016年中国30省或地区(除西藏)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和市场环境规制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程度在东部地区和全国层面均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只有在西部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正效应,但并不显著。排污费征收程度则在中部地区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而在东部地区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对于东部地区来说,排污费征收程度会明显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而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来说,排污费征收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缓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因此,当地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工具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同时扮演着环境规制实际执行者以及工业产能过剩治理实际落实者的角色。在央地政府之间信息非对称且目标非一致性情形下,地方政府行为、动机与激励不但受到官员行政绩效考核制度与官员特征的影响,而且受到地方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地方财政收支的影响。本文基于2001—2015年全国30省数据构建静态面板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方法,研究经济增长目标、环境规制及二者交互项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明显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水平;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工业产能利用率影响随规制工具类型与地区而不同;全国与东部地区费用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工业产能利用率;西部地区仅有环境处罚有助于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水平。经济增长目标与费用型环境规制交互项抑制了工业产能利用率,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处罚交互项降低了工业产能利用率,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规制相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方政府债务理论和中国现实,结合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启示,本文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规模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这种推动作用在西部最大,中部次之,但是东部并不显著;中部以外的各省在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上均具有较强的惯性;经济增长能够明显地刺激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且存在着因"GDP排位赛"而举债的现象;在中、西部,地方政府债务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增长;除西部之外,地方政府债务与对外贸易水平呈反方向变化,与第二产业比重则同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对全国29个省级政府间以招标、拍卖和挂牌三种方式出让的土地收入进行了竞争效应验证.结果表明就土地出让收入竞争策略来看,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都存在显著的竞争效应,而就土地出让平均价格竞争策略而言,只有东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竞争效应.而无论是在哪种竞争策略中,中西部地区的观测样本都没有体现出显著的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视角,首先构建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理论假说。随后,构建计量模型,设计变量指标,采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与系统GMM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并探究空间异质性对三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绿色转型伴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U型趋势;中国仍处于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当前环境规制强度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污染型行业,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证实了"污染天堂假说";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有助于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环境规制作为外资的重要准入门槛,能引导外资流向清洁生产型行业;空间异质性对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产生重要影响,东部、西部地区交互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而中部与东北地区则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2009—2022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地研究政府科技投入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政府科技投入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不同省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次,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U”型影响关系,即初期有一定抑制效应,随后逐渐转变为促进效应。然而,政府科技投入和环境规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这表明政府科技投入能让环境规制的拐点提前到来。从空间效应来看,政府科技投入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相邻地区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得到证实,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绩效产生作用。同时,环境规制间接促使企业改善环境质量、树立"环境责任"的良好形象,赢得声誉价值。本文基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使用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则分别呈现倒"U"和"U"型关系,西部地区在立法层面虽具"U"型特征,却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环境规制在执行过程中失效。此外,规制工具还可通过限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资源的消耗间接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以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后的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对东部地区而言,地方政府的科教文卫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经济建设支出反而为负效应;对于中部地区而言,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科教文卫支出为负效应;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政府在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及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均为正效应,其中经济建设支出对西部地区经济拉动作用最大。最后在此结论基础上为政府支出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卓  潘敏杰 《财经论丛》2018,(7):106-113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竞争视角,结合我国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体制,考察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的策略选择行为及对雾霾污染的作用.静态博弈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通过权衡自身的环境规制收益与成本进行策略选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中央政绩考核体系的不断调整,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竞争中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选择,对雾霾污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肯定环境规制政策与财政分权对治理雾霾污染的积极效果.为此,应继续完善并加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明确清晰的责权关系,因地制宜制定治污减排目标和监管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我国东、中、西部各省份的非税收入竞争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对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对非税收入竞争强度在各个区域中的策略互动模式,以及财政分权对非税收入竞争强度的影响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存在着强度不一的非税收入竞争,其中东部各省的竞争较为激烈,而中、西部省份的竞争则较为微弱。结果还表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策略互动模式不同,前者表现出"竞赛到底"的特征,后两者则表现出此消彼长的替代性策略特点。当前各地方政府利用非税收入完成增收任务的现象约束了非税收入竞争的展开。此外,财政分权对非税收入收入竞争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存在着先促进、后减弱的"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环境公共支出视角,检验中国大陆地市一级环境公共支出的策略性互动行为。研究显示:分权框架下,经济增长绩效考核压力使得辖区间环境公共支出竞争效应十分显著,相邻地区环境公共支出水平是决定当地环境公共支出的重要因素。同一省份内地市间环境公共支出的竞争效应明显小于跨省环境公共支出的竞争效应。从动态跨期效应和分位间异质性支出行为来看,环境公共支出的竞争效应存在界点。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逐步改变以经济增长为重的政治晋升考评机制,地方在加大环境财政支出预算的同时适当多元化环境管理手段,中央政府建立起跨省域统一的生态管理补偿机制,并推进环境科研、环境教育等公共管理手段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我国地方PPP模式更高效推进,本文从经济效率、政策效率和社会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了PPP模式推进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并对各省份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PPP模式推进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经济效率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而政策效率和社会效率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鉴于经济效率是PPP模式推进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故东部地区在推进效率总分值上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地方政府PPP模式推进效率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经济多样性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环境规制、经济多样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环境规制与能源强度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东、中部地区环境规制与能源强度存在显著"倒U型"非线性关系,西部地区存在显著"U型"非线性关系;经济多样性与能源强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影响,东部地区环境壁垒已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应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环境政策,加快形成产业准入的环境壁垒,淘汰落后高耗能产业,增加具有"节能倾向"的研发投入,"东缓西快"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由"褐色"向"绿色"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衡量技术进步,将技术进步效应分为直接技术注入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引入人力资本、本土创新能力、开放程度等变量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建立最优拟合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注入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为正,在西部地区则为负。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显现,而在西部地区则偏爱接受中等教育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綦建红  鞠磊 《财贸研究》2007,18(3):10-15,31
从理论上看,环境管制与外资区位分布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从实践上看,我国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且各地区的环境管制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外资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吸引外资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环境规制不是引起外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外资是引起环境规制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