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读者之声     
《糖烟酒周刊》2005,(49):2-2
保持敏锐的产业关注度;郑州有货我就不做;奇客失之“三角形”,收之“茶饼干”;保健酒隐名埋姓早已有之;饼干业大趋势是在向上走;《办法》着眼治理假酒无可厚非;[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广告活动     
可口可乐借偶像推品牌;农夫汽茶五万元重奖征集广告创意;联想集团选定奥美为其全球品牌营销顾问;皇马银河舰队再次访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暨2005中国书画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举办;“和谐的中国”——“华威杯”书画大展举办。  相似文献   

3.
吴明 《商》2001,(6):35-35
1995年1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科委以[1995]1号件批准成立“徐公茶化研究所”,在全川乃至全国茶学界和茶化界引起了激烈的积极反响。作为一家集科技、研究、化、茶艺、生产、销售、咨询于一体的私营茶化研究所,其科研成果徐公牌“徐公茶”、飘雪牌“碧潭飘雪”系列产品已于1999年9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并获证书;其品格独特的茉莉茶已于1997年6月至.2000年9月先后经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其生产方法已于1998年8月经国家专利局公告为创造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4.
普洱大生意     
刘阳 《市场周刊》2014,(5):70-74
中国人自古便崇尚茶,茶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山川之灵性,是得天地之和气的灵物;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也以中国人为第一。 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佛教与茶结缘甚早.禅宗兴盛以后。更形成了“茶禅一味”的佳构。为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茶道重自然。轻礼法;重精神,轻形式;日本茶圣千利休总结出“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谛”。促进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的形成。韩国茶礼亦有“四谛”.略近于日本茶道精神。近年来。海峡两岸学者致力于总结具有华夏特色的“茶道四谛”。诸家“四谛”之说。如出于开悟众生的方便。亦无不可,若要从中拣择,定出一尊。便索然无味.有违禅宗精神。  相似文献   

6.
普洱驿站     
王达众 《中国海关》2008,(1):124-124
这里是古代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因茶——普洱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7.
新动态     
《糖烟酒周刊》2005,(48):80-81
绍兴喜糖市场更重实惠;雅客新品全面登陆终端市场;旺旺系列茶冻受市场欢迎;西安时尚糖果流行街头;三鹿联手外资再现乳业外资“涨潮象”;复原乳将在严管下名副其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广告大观》2005,(9):18-18
不久前,看到农夫汽茶“打劫”广告,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恶俗,无比的恶俗,养生堂龟鳖丸、朵而胶囊、农夫山泉、农夫果园等系列经典广告构筑起来的美好印象顷刻间荡然无存;我告诉自己,这样广告诉求表现的产品,我将坚决远离、永远不买。随后,与身边亲朋好友同事谈及农夫汽茶“打劫”广告,基本上和我同样感受,有喝过的朋友也对农夫汽茶大倒胃口。  相似文献   

9.
普组 《致富天地》2006,(8):16-16
普洱是名扬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这里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是天下普洱、世界茶源、普洱茶都、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南宋《续博物志》有“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的记载;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记录“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说。走进普洱,人们会被独特的普洱茶文化的魅力和热火朝天的建设情景所感染。  相似文献   

10.
康师傅方便面在中国已经是妇孺皆知,其市场占有率已近半壁江山;几年后,康师傅推出的茶饮料,又引领时代潮流,首开饮料市场“茶”之先河。据说,康师傅的缔造者魏氏兄弟两闯大陆,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是谁鼓起了他们再闯大陆的勇气,策划出“康师傅”而一炮走红?又是谁引领康师傅进入饮料市场,开创“茶”之新品?  相似文献   

11.
《光彩》1994,(9)
好一个“沙老太婆”本刊记者翁其才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可万一英──《沙家滨》里的“沙奶奶”,年逾半百,却象当年的“阿庆嫂”一样,开上了店。“沙奶奶”的店,不光有茶,还有可口的饭,独创的菜;市口也不错,北京旅游胜地,天坛公园西门;人力也凑手:主将老伴郑...  相似文献   

12.
《工商行政管理》2012,(5):41-43
径山产茶历史悠久,在宋代即被列为“贡茶”。据《新唐书·隐逸传》记载,茶圣陆羽曾在径山植茶、制茶、研茶,并写下了传世名著《茶经》。另史料记载,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茶宴”,故径山又有“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商学院EMBA高尔夫巡回赛唯一指定用茶,“亚洲投资基金系列峰会”唯一指定用茶。2007全球酒店论坛唯一指定用茶,电影《白衣天使》剧组唯一指定用茶,2007“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唯一指定用茶,中国南极考察队唯一指定用茶……  相似文献   

14.
春满茶山,采得新芽香万众;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四方。踏进有“茶叶之乡”美誉的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青山、云雾、茶园构成了大自然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画卷,置身其中宛若世外桃园,聆听天籁之音的同时,茶香茶韵更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5.
李桂辉 《华商》2012,(12):52-53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尘世离合,悲喜欢忧。当这一切在一杯茶、一张桌、三俩好友的品茗叙谈中展开时,又常常会荡漾出别样的风情和滋味。在著名的“中国茶都”安溪,就经常可以看到乌龙茶、铁观音等名茶映入眼帘。在这里,种茶、晒茶、制茶、售茶、品茶都是那么的自然、轻松,仿佛如同一种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茶经》中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兽固公”。由此可将中国人饮茶的历史上溯五千年。 而茶之为道亦发源于中国,“茶道”一词初始于唐代。在唐代茶道已脱离日常啜饮范围,而成为一种优雅的精神文化。成为东土人心灵的寄托。然而茶之“三味境”并非是人人都能了解和进入的。只有具“纯一无杂”之心的人,才能体会到茶的真味。由此可见茶道文化的内核是禅。主张“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同时茶道把禅从寺院中解脱到自然中,把远隔世俗的禅僧化为平常人──茶人。创造了新的禅文化。“茶道”是茶与心的冲融之境,这里的…  相似文献   

18.
从鸣远遗器的晋唐书风与写意传神,领略自然主义的诗风茶意;从皇室御器的繁复纹饰,见识盛世皇朝的繁华如梦;从满腹文翰的曼生壶,濡沫江南的鼎盛文风;从温润豪迈的彭年传器,见证“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9.
<正>乾隆皇帝的御用“茶籯”,有时也写作“茶籝”,是他特命苏州织造所制,以分格、分层为主要特点,呈架式或箱式结构,精巧素雅,设计独特,反映了文人品味及乾隆皇帝的个人喜好。它们分别放置在紫禁城或各个行宫内的茶舍中,收纳和陈设各式茶具,但与《茶经》等文献中记载的“茶籯”,在材料、形制、功能、风格上都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20.
这次“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是为了弘扬民族茶文化,再现“茶马古道”马帮驮茶进京的历史画卷,充分展示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云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树立云茶品牌形象,推进云茶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