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战略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的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需要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多规合一"是基于国土空间整体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空间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对各个部门规划在空间开发上进行统一协调的规划状态。鉴于"多规合一"工作的跨部门特性,笔者认为,"多规合一"工作的重点是应当探索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多规合一"的跨界特性部门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目前,我国的空间规划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化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而这些规划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发改委、城乡规划、国土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框架的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中国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空间规划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建立“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行政层级以及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一张蓝图”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其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空间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建议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制度创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区域间城镇化水平悬殊、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四化"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广东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诸如城镇化粗放扩张、产业结构雷同、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重城轻乡等弊端。借鉴国内外城市和产业发展的经验,广东新型城镇化应完善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构建城乡、区域间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四化"同步发展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管理(简称"农政")涉及到多家非农政机构,需要在部门之间通力合作,以利解决某些重大基础性问题。从观察看,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目前跨部门协调机制并未很好实现这个目标,农政领域存在"三不管"问题。这里分别从行政、地政与财政三个关联方面扼要做几点讨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农政之间存在不相适应情形  相似文献   

6.
信访救济制度功能不健全、行政复议制度救济功效有限和行政诉讼制度救济途径残缺是导致农地征收纠纷救济手段失效的重要原因。文章提出建立一种"以政府管理理念创新为先导,以行政裁决制度为重点,以行政诉讼制度为核心,以其他救济手段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地征收补偿安置争议救济机制,以化解征地矛盾,解决征地纠纷,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成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尽快在粮食部门上下形成一个统一、协调、高效、快捷的质量监管协调机制。二是要进一步健全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和责任制度。各省级粮食部门要抓紧建立粮食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和完善原粮卫生监管办法。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农保制度作为农民养老制度再次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课题组结合泰州市新农保制度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建立个人缴费与人均收入相挂钩、政府补助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自然增长机制;探索基金保值增值的新途径等建议,对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为指引,对东江湖流域生态补偿现状、生态补偿困难和瓶颈展开深入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政策层面:(1)加快生态补偿立法,源头防治生态环境问题;(2)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完善财政金融政策;(3)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联系,构建沟通协调联席机制;(4)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具体思路:(1)科学界定流域生态补偿主体和对象;(2)确定流域补偿的方式和模式;(3)加大流域补偿资金筹措力度;(4)构建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综合利用率低和缺少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体系等,论述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对策建议:坚持管理手段创新,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坚持制度创新,即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改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现状;坚持机制创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过程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分析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从实施全过程入手探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的成因机制并发现控制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提出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高效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调研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立项、规划、施工、验收4个阶段,目前项目实施中存在规划设计变更大、施工周期超期、工程质量不优、验收进度慢和后期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研究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以从项目实施过程对已有问题进行控制,并从项目立项审查要点、规划设计审查体系、从业单位评级制度与准入机制、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监管平台、经费使用与管理体系和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高效实施的对策。研究结论: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亟待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支撑体系以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学3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国土资源部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为内容,从目前我国国土资源在宏观管理体制上的缺失,分析了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提高素质的具体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善体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进行实践和创新,体制的完善也是提高素质的保障。完善体制和提高素质还是行政组织、行政行为与行政者构建和谐的行政环境的必然环节,加强人事行政人员的培训是实现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反思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保证资源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分析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指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加强生态理念的指导,并将生态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始终,以制定出更为科学可行的"绿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在土地所有制和行政体制方面与我国有一定相似性。作为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的城市国家,新加坡通过统筹空间规划与分类开发建设管理两方面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市场积极作用,在保证城市空间蓝图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高效管控有限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土地经济价值。我国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强对集中管控与分类管理、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专业保障和公众参与的统筹,处理好规划实施管理中的"合一"与"专一"、"底线"与"弹性"、"专业化"与"大众化"等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1985~2015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土地整治研究的5 30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当前土地整治研究热点、作者群以及主要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计量可视化方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1)自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以来,中国土地整治研究主要围绕"土地整理"、"土地整治"、"国土资源"等展开;(2)国土资源部、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3)《中国土地》是土地整治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中国土地科学》、《农业工程学报》以及《资源科学》是刊载土地整治研究论文重要的核心期刊。[结论]除了传统的土地整治视角下,建设用地减量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设置,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评价、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未利用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矿区土地复垦等研究外,在新的国内形势影响下,资源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绩效评价等也是重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要求逐步提高。为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估算编制的科学性,促进项目可研编制规范化水平的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估算标准》课题经过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两年来的研究,于2006年底通过了成果验收。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从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前期管理等方面多角度的对此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近20年中国地级行政区及直辖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并据此提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9年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超前于土地城镇化,2010—2019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高值区集中在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及各省会城市。(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均有所上升,低值区域逐渐减少,高值区域有所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以及各省会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并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 (3)近20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冷点区域基本保持不变,东部地区冷点区域逐渐显现。(4)二元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区位因素、经济增长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市空间,制定差异化的地区发展政策,逐渐形成多层级、多中心城镇化格局,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正向协调持续发展,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面临生态要素和职能部门多、技术难度高、协调难度大等问题,亟需研究构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标准体系加以应对。文章以广东省为例,在结合实际工作和相关规划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总结了标准体系构建存在对“两统一”的认识不足、系统性思维有待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关键性标准缺失等问题和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涉地部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开展督察活动,可有效制止违法违规行政审批行为,促进涉地部门与国土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履行管地用地行政责任。在2011年度西北地区土地督察工作实践中,有3种督察工作方法,即:座谈会审法,申报审查法,筛选稽查法。三种方法分别适用于重点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的重点督察;一般建设事项的抽样督察;各类建设项目审批监管行为的全面督察。三种方法并用可收到改善地方与国土部门的工作环境,促进涉地部门依法行政,推进“大家看、大家用”等同责任机制建设的功效。界定了适用范围,为深入开展涉地部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督察工作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