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重返自然,实践朴素的生态设计观,并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在城市中大量设置各种绿化成为建设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城市和景观的整合,人类与自然的融合,城市与自然的融合,以及绿色的天然花园城市的建设,都是为了提倡城市与田园共存、创造宜居环境的发展方向。微地形设计理论及创新的实际结合应用方法,可以让大家开始重视微地形设计在景观中的应用,期盼能为景观设计的未来提供指导方向,还可为未来的景观设计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是在长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由自然土地或农业用地改造而来、反映城市景观替代自然景观或农业景观结果的土地.城市中的生态单元,如山体、水体、绿地、广场等对土地价值或房地产价值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景观,特别是自然景观,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事关城市土地价值的增减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粮油加工业是建设品质城市、生态城市、幸福城市、现代城市的重要行业。新时期粮油加工业能否在"安全、优质、适口、营养、方便"原则下,加快实现绿色化转型升级则极为关键。粮油加工企业是生命工业,是建设品质城市、生态城市、幸福城市、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全社会生产流通、衔接产销、稳定供给的原型纽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产业,具有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此,笔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超越农业劳动者本身的需要的劳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一个有机会,它是生态、经济和文化三种基本过程综合的产物,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现代城市发展并没有远离农业,而是与农业融合的要求更强烈了。城市规模越大越现代化对生态依赖性也越大。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体。农业固有的生态功能,决定了现代大城市与农业高度融合的可能性。现代农业发展本身也在不断的自我调节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代林业理论的分析,探讨广东梅州市现代林业建设的策略。通过对森林永续经营理论;近自然林业论;新林业理论;林业分工论;生态林业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其他的主要现代林业理论特点的分析,提出梅州市现代林业发展格局确定为"一城三区六星十带多点"和"三大体系构建",以构建"生态梅州、森林城市"的绿色架构。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如何真正让农村的绿水青山给农民带来金山银山,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民盟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昌海作出相关解读。建设美丽富饶的乡村,是城乡居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  相似文献   

7.
紧张、单一的城市生活让人们越来越希望走出城市,走进自然,农家乐和环境优美的生态农庄成了都市人们的首选。近些年来,生态农庄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更要保持生态农庄规划的持久性、前瞻性,确保生态农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优化与提升的关键举措。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相关理念与应用原则,进一步阐明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新 《浙江林业》2010,(3):30-31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严峻,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从景观大道、城市广场,到郊野“自然公园”、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多是由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面向新世纪,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是生态化。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以长沙市为例,估算出2003年城市居民的食物、衣着、生活用品、生活用能等主要生活消费的生念足迹为1.0612hm^2。居民生活消费的总生态足迹面积为21619.831km^2,其市区面积为591.33km^2,生活消费的总生态足迹面积是其城市实际面积的36.6倍.最后就建立可持续的居民生活消费方式、促进长沙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云南自然保护区周边环境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璟 《林业经济问题》2003,23(1):32-35,39
云南省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优美的旅游生态环境。结合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是该省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但该地区目前的旅游产业仅仅靠有限的旅游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其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自然保护区的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则是云南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城镇化水平的高低,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生活质量的优劣.因此,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这一对矛盾统一体,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我国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的当前问题、未来目标及政策要义,最后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型城镇设定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统筹农业多功能效用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和健康可持续的重要途径,方法 文章在对农业多功能理论、国外都市现代农业功能特征及大城市近郊农业发展需求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以苏州高新区通安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案例,探究大城市近郊都市多功能现代农业的实施路径。结果 系统构建大城市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功能体系。并通过对通安示范园的需求分析提出其农业多功能发展路径,包括高标生态田园建设,营造优质城乡环境;高质农业生产供给,稳固产业优势特色;高效农业科创示范,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高值休闲农业体验,绽放绿色发展魅力,为示范园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城郊农业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结论 从农业多功能的角度出发,以新的机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都市现代农业的功能构成,更益于城郊区农业空间的有序组织和集约利用,是保障大城市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均衡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模式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作为中国第一耕地大省、第一商品粮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农业的自然和基础优势应为黑龙江第一优势。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对食品需求不断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之下,黑龙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具有在自然资源、组织资源、科技实力、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对于进一步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促进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巨大潜力;对于构建黑龙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黑龙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从蒙昧的原始文明发展到了探索自然的农业文明,然后经历了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伴随着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虽然到如今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但是自然环境也被破坏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地步。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文明发展模式,基于这样的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城乡绿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就生态文明建设中城乡绿化的主要作用及效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生态核心区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生态核心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具有深远意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环境与发展的有机结合的这样一个契机;新农村建设的新就应该体现在城市、农村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代替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旧的发展模式;从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该区域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和限制性是决定人口分布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采用RS和GIS技术构建地理空间评估系统,从中观尺度和自然适宜性角度来研究四川省21个市州的人居环境的总体状况,并对其进行分区评价,从而揭示人居环境演化特征与结果。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具 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多样的自然景观资源,结合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是本地区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该地区目前的旅游产业仅仅依靠有限的旅游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综合发展社区的农林业生产 ,保护及恢复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略论矿业遗迹的开发和矿山公园的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矿业遗迹是矿产已被人类开采利用或已被采空的特定空间地域。包括采矿遗址、开采设备和采矿工具等。矿业遗迹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矿业遗迹与其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建设矿山公园,对保护和开发自然遗产、普及矿业知识、改善矿业城市生态环境、加快矿业城市转型、调整矿业城市产业结构和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导资源濒临枯竭等是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中的共性问题。针对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问题,本研究从城市林业的角度出发,以湖南省耒阳市为例,提出发展城市林业,利用林业自然生态功能低成本、高效率的缓减和长期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其社会、经济功能辅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议将城市林业纳入资源型城市规划体系,倡导全民参与式城市林业体系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