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用地结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增长的规划编制思路,对未来中国产业用地规划结构进行预测,为相应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用地-产业"分析法.研究结果:运用新建基于产业的产业用地分类,预测了未来中国产业用地规划结构.研究结论:(1)产业用地与产业产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和同步增减性;(2)产业用地结构随着产业产值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变化;(3)针对经济增长中产业用地结构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6—2008年天津市变更调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在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基础上构建产业用地分类,应用信息熵模型对天津市产业用地数量变化和信息熵变化进行分析,并具体研究各类产业用地变化对信息熵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天津市产业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集中度下降。与信息熵值相关度较高的耕地和未利用地流向经济效益好的第二、三产业用地是使信息熵值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低碳经济的林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林业产业在低碳经济中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林业产业在碳汇和减排两个方面的竞争力水平,并针对林业产业竞争力弱的现实提出了三个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林业科技进步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扩散和转移实现林业在生物质能源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从根本上推动林业竞争力的提升。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要全力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巩固林业第一产业,推动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扶持也是林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要在现有林业政策体系基础上,针对低碳经济的特殊要求,在林业产权、经济扶持和经营管理方面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4.
在“碳中和”和“碳达峰”时代要求下,本文以作为首批建设“低碳经济”城市之一的保定市为例,运用1998~2017年能源碳排放相关数据和GDP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探讨保定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为其实行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低碳农业的内涵、功能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进而基于低碳农业经济增长的模式,阐述推进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体制和科技上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强化低碳农业模式发展的措施,以推进该经济增长模式的稳固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分析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动机理,结合我国经济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采用灰色综合关联优势分析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收入、收入对消费以及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因果关系显著,而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制约了消费需求的释放,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甘肃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灰色关联度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并运用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力度等指标,对甘肃省1978~2008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第二产业,影响最小的是第一产业。本文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择2009~2018年甘肃省各市州城市建设用地和经济数据,运用脱钩理论构建模型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8年,甘肃省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增长关系产生的脱钩状态中处于脱钩状态和临界(经济呈正增长)状态的占67.50%,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依赖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乌鲁木齐市各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明确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C-D生产函数,以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统计数据为样本,借助EViews6.0和SPSS20.0软件测算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Logistic曲线极限点。[结果](1)资本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72%)最大,建设用地投入要素贡献(32.81%)次之,然后是劳动力投入要素贡献(13.25%),技术进步投入要素贡献(-2.78%)最小,但拥有很大的挖掘空间;(2)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Logistic曲线极限点位于第二、三产业产值为1 522亿元处,对应2011年产值,2005—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增趋势,2011年之后贡献速度呈递减趋势,逐渐趋于平缓。[结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依资本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实施低碳经济是徐州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的由来、徐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徐州实施低碳经济有新的进展,产业转型升级有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测度及其特征解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测度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解释地区内与地区间的两者关联差异,利用关联差异寻找可以控制能源消耗碳排放实现土地低碳利用的路径。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演绎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关联度存在差异。东、中部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建设用地的关联度明显大于农用地;西部耕地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建设用地关联度大于农用地,但两者接近。东、中、西部之间,除耕地外,各地类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度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研究结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控制能源消耗碳排放是可能的,因地制宜地控制建设用地蔓延,优化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利用,注意农用地利用中的碳排放作用,有助于实现土地低碳利用。  相似文献   

12.
低碳理念下的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从发展低碳经济和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出发,建立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NP方法,障碍度模型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投入水平在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低碳水平的障碍度最大。研究结论:本评价体系较客观地反映了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合肥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合肥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度模型,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作用显著;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增长幅度一致时,二者的关联性强;第二产业占比大于第三产业且超出范围较小时,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仍较高;产业结构和土地经济密度保持较高关联、协调性时,二者相互促进。研究结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密切相关,通过调整劳动生产率增速、GDP增速和各产业占比状况,能使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1996-2005 年数据,从耕地、建设用地的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角度探讨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表明:①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一产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②地区生产总值、非农增加值与建设用地面积耦合关系均呈极显著正相关;③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用地面积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④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只是历史上某一时期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表征之一,是土地利用集约和节约的水平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探讨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措施。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导致了高额的碳排放;(2)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重新构建政绩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区域人居环境评价和公民福利指数评价体系;(3)现实中受强大的土地经济属性冲击,加之缺乏健全的产权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土地的公共资源属性被全面抛弃。研究结论:建立以提高居民福祉、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的发展观念,强化土地资源的公共属性,实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指标评价,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用地结构演变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揭示武汉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主要用地类型数量变化、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城市用地结构演变模式。研究方法:遥感影像融合;遥感影像分类;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研究结果:(1)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武汉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主要沿横贯主城东西向的山体、纵穿南北的长江构成的“十”字形不断向外扩张;(2)过去30年中,武汉市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水域资源;未来需要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措施保护湖泊、坑塘等水域资源。研究结论:多时相遥感影像融合分析是理解城市用地结构演变模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究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衔接新时期“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完善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经济增长目标与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呈负向关系,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前的抑制性作用显著,对工业产值占比高与市场化总指数低的城市抑制作用显著;经济增长目标提高会导致政府干预程度上升与资本错配加剧,进而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产生负向作用;对“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工业用地宗数和总面积均呈显著负向影响,降低招标出让的平均价格。研究结论:审慎优化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适度弱化政府干预,稳步提升资本与工业用地要素协同配置效率,纵深推进新发展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策略改革。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基于碳排放效率设置经济效率优先与碳排放效率优先两种发展情景,探究经济发展目标与碳减排目标不同优先序组合时,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差异性优化结果。研究方法:多目标规划模型、GeoSOS-FLUS模型。研究结果:(1)经济效率优先情景下,研究区总经济效率和总碳排放效率比现状分别提高了43.32%与3.53%;城镇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以及园地的面积比现状有显著的增加,景观以集中的空间形态扩张;耕地和农村居民点比现状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景观呈现破碎化分布。(2)碳排放效率优先情景下,研究区总经济效率比现状减少了3.02%,总碳排放效率比现状提高了8.23%;园地、林地以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比现状有显著的增加,景观以集中的空间形态扩张;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有适度缩减,景观呈现集中布局。研究结论:在耕地保护任务和“三区三线”管控等约束下,兼顾经济发展目标与碳减排目标的“多目标发展导向”国土空间治理应该耦合土地政策协同管控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满足受发展目标优先序驱动的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构建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定权聚类评估方法和比较分析法测度并对比分析低碳经济理念和传统理念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理念对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城市住宅区土地合理集约利用;测度结果的对比反映了传统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