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并建立基本法统领、专项立法全方位保障的低碳经济法律制度。本文对英国的低碳经济立法进行分析,有利于中国在低碳经济立法方面吸收有益经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目前,中国虽然具备低碳经济立法基本框架,但是面临既有法律亟待修订、相关领域立法存在空白的不足,亟须修订法律,实现法律契合现实需求;加强专项立法,规范社会各领域低碳行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候特征愈来愈不稳定。人们意识到,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才是可持续的生存之道。华能集团旗下电力上市公司发行碳中和债券为我国电力企业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模式提供了新的融资思路。分析华能集团电力上市公司发行碳中和债券的动因和产生的相关效益,有利于助力绿色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创建与运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一步发挥林业在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全社会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促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的市场进程,参照国际碳基金运作模式,结合中国林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的设想、运作思路和监管模式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畜牧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奶牛产业是畜牧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如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推动中国奶业温室气体减排降碳,成为制约奶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中国奶牛养殖特点,采用IPCC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奶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析了西欧奶业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措施和成效,为中国奶业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结合中国奶业低碳化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了2025年和2030年奶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碳”背景下的中国奶业低碳发展路径,即以保供给、降排放为核心,加强奶牛减碳育种、推行适度规模和精准饲喂、保障优质牧草有效供给、加快粪污减量减排技术研发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潮流,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生产力形态,它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分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碳金融发展前景,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低碳经济和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的引导下,探讨我国企业碳信息的披露与报告框架,将间接碳排放纳入计量范围,最终建立健全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模式。  相似文献   

7.
史安娜  陆瑶 《水利经济》2023,41(4):1-8, 14
采用增加值核算法测算中国整体制造业及高碳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分析其低碳贸易竞争力;基于STIRPAT模型从技术和结构两方面研判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预测基准、低碳技术、出口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绿色、低碳综合等5种情景下2021—2030年的低碳贸易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增加将加剧国内减排压力,出口中90%以上的隐含碳都留在国内;能源利用效率是整体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首要影响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对高碳行业影响较大;按发展趋势,2030年制整体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略低于欧盟1995年的发展水平,低碳贸易竞争力较低;按“十四五”政策目标发展,2030年整体制造业隐含碳生产率将达到欧盟2003年的水平,高碳行业中的非金属制品业能超过欧盟2018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碳基金应运而生。国际碳基金的产生与发展对提高人类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回顾了国际碳基金产生的背景,概述了国际碳基金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国际碳基金的运行模式,并简要介绍了国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金情况。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交易已成为世界各国遏制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碳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借鉴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对保定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际国内多个碳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对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保定"两型社会"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支持低碳经济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而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的最好办法.本文选取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介绍国内碳金融发展现状,然后分析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碳金融还不成熟,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碳金融发展的激励.金融机构需要加强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服务多样化,提高对碳金融的认识.我国必须掌握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定价权、加强农村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和建立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市场,实现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促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考察低碳农业主体的行为选择及互动影响,从政府与农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完全静态博弈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两个主体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进而取得帕累托最优均衡目标;(2)当政府增加采用低碳农业生产农户的补贴,同时加大对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的约束力度,且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的综合收益逐渐增加及其成本不断减少时,演化博弈模型中局部均衡点最终演化为政府发展低碳农业,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这个稳定状态。基于此,分别从政府与农户角度提出了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对我国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研究。介绍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并从能源立法、环境保护立法、政策规章三方面阐述;通过英国、美国、日本三国低碳经济立法发展进程,总结出常见的几种立法模式,阐述了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立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评价当前中国农业碳循环情况、了解区域低碳竞争力是合理制定碳减排政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我国2000~201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综合农业碳循环过程中碳源和碳汇的双重特征来测算区域农业净碳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业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低碳化指数,依据区域低碳化指数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应情况,对不同时期的区域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区域农业净碳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显著。从时间变化来看,2000~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总的农业净碳量显著递增;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净碳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省低碳竞争力对比分析发现,人均农业GDP、低碳竞争力指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地区呈现"低排放—高效益"型,西北、西南大片区域呈现"低排放—低效益"型,粮食主产区大多呈现"高排放—低效益"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部分呈现"高排放—高效益"型。在科学量化农业碳循环的基础上,衡量区域间的低碳发展水平,可实现对低碳农业评价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方法及土地利用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综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调控措施的进展,展望中国有关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全球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有土壤类型法、模型法、GIS估算法、生命带类型法等,但受资料来源、区域土壤的空间异质性等的限制,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差异较大;土壤固碳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主要有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政策措施等。研究结论:正确评价土壤碳储量与合理的土地利用,对减缓可能的温室效应、减少全球碳循环通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聚焦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碳金融市场中存在的政策不明确、法律制度不全面、市场要素与交易机制不完善、监管方式及途径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与法律体系;完善碳金融市场要素与市场交易体系;完善监管机制与模式;加强社会关注度与参与意识,实行有效激励;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争取定价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评价与其所处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文章借助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总量两个指标,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无脱钩阶段、相对脱钩阶段、绝对脱钩阶段和零碳排放阶段四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指标变化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在我国当前正努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建议应以此划分结果为基础,针对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引导,并选择合适的测度指标和方法开展我国低碳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7.
首先,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森林碳汇的相关概念、森林碳汇的计量方法、森林碳汇的效益。其次,阐述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需求不足的现状。再次,对森林碳汇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企业森林碳汇需求主要受内部特征因素、外部动力因素和市场机制三大因素影响;社会公众需求主要受个人特征因素、主观意识因素和外部条件因素三大因素影响。最后,提出要加强森林碳汇需求方面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与低碳经济实现: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方法,建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框架。土地利用变化可从两条路径、三个方面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前者分别为增加碳汇用地和减少碳源用地,后者分别为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多学科、多方面的结合,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需要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结合,需要技术和管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低碳小镇是近些年来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总结国外低碳小镇的发展经验并从中得到启示,将其运用到我国低碳小镇的建设中。[方法]文章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与总结归纳法对国外低碳小镇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结果](1)界定了中国低碳小镇的定义,厘清了低碳小镇与低碳城市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中国低碳小镇发展与国外低碳小镇发展的异同,并介绍了我国低碳小镇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具体试点以及存在的问题。(2)总结归纳了3个国外低碳小镇发展的经验,包括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先进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结论](1)在低碳视角下进行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可以协调城乡发展,是以生态、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全新建设模式的需要,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2)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得出一些发展中国低碳小镇的启示,包括在区别化发展低碳小镇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重视规划的重要性,做好前期规划,开发清洁能源并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3)国际上低碳小镇发展经验表明,低碳小镇的发展形式是依据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而存在的,关键要形成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