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雄厚,文化人才辈出。目前,陕西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文化产业真正成为陕西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战略问题。一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关键要以新的模式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转变,把资源优势转变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力度,并逐渐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但是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除了"文化创意产业"之外,还提出了"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其他名称,三者是否存在关系?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如何定义,是困扰人们的话题,如果不能理清思路,将出现观念混淆  相似文献   

3.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4):146-146
文化部日前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是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8,(6):189-19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其高端形态——创意产业。当代大学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互联网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SOHO式创业。  相似文献   

5.
<正>在今天的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应该是股融融的暖流,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扩大内需不单单是物质产品,也要扩大文化领域方面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和其他产业融合,来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许松 《数据》2006,(5):22-23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比较国内一些大都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所取得的赫赫成绩,首都北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北京应该怎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资深专家陈少峰教授.  相似文献   

7.
陈诗韻 《潮商》2016,(6):55-5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政治,文化进一步融合,人民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文化消费逐年增长,因此,文化产业成为未来趋势性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是从现代服务业中独立出来的一个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它是文化,创意,创新,经济,科技等诸多要素交互融合发展而成的产物,是新经济时代具有创造财富巨大潜力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相互作用,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科技产业作为新型文化业态,要切实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助推文化产业向深度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科技的因素,可以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消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方面提高科技含量,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文化产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只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科技产业,才有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上海企业》2011,(12):34-34
畅谈“打造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转型”。他认为“中国风的刮起,应该是时候了。”厉无畏说,中国只有真正的重视,真正的把创意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才会形成一定的气侯。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相互作用,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科技产业作为新型文化业态,要切实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助推文化产业向深度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科技的因素,可以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消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方面提高科技含量,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文化产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只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科技产业,才有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并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深化体制改革、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表明了对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部署。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迅速崛起,将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文化消费的形成,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意识紧密相关,并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现代文化消费的趋势呈现低层次向高层次、封闭式向开放式以及多元化的态势。最后,提出正确引导我国文化消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提升旅游业的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的同时,为旅游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南昌市的文化创意旅游虽有初步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尚不够完善。鉴于此,文章对南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从资源重组、挖掘文化创意旅游消费需求和构建政府多方位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实现南昌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文化与旅游融合已成为我国旅游研究的热点命题,如何在广泛对比的基础上,重塑文化与旅游产业边界,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可能路径是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文旅产业差异的视角出发,从以下3个层次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差异:国家机构设置方面,多数放在商务与产业部、或独立成部;产业内部结构方面,类别差异和口径设置差异是旅游区别于文化产业的关键;景区层面,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存在较复杂的错位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互动影响。最后,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文旅融合对国民消费的影响,从文化资源与产品旅游化、旅游资源与产品文化化出发,构建了文旅融合的理论模式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郭艳 《企业活力》2011,(4):12-16
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只具备资源比较优势而未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生产要素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是文化资源要素,其他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市场需求方面有较强的潜在优势,但受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制约,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还处于发育初期;文化产业相关产业的开发还没形成规模,产业链的构成也比较单一;除少数形成规模的企业外,河南文化产业大多数企业的战略竞争力都较为低下。  相似文献   

15.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两者交织融合,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发展也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文化与科技融合本质是由科技突破和技术创新所带来文化产业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革,融合的核心是价值链重构,融合广泛发生在产业、市场、企业和生产要素等领域。目前,我国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相对滞后,发展压力与发展机遇并存。从路径上来说,可从产业、市场、企业和人才四个方面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在社会的发展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既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也推动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文化消费的疲软与我国GDP增长放缓息息相关。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经济市场,我国的文化产业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充分把握其独特属性和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7.
邹玲 《中国企业家》2012,(9):80-83,10
这是一个没人关心"文化"但所有人关心"产业"的时代。"文化造富"正演绎着新一轮的悲喜剧浙商创投合伙人李先文最近被朋友称为"拼命三郎"。作为浙江投资圈内最勤奋的投资人之一,他最忙碌的时候平均一天看四个项目、飞三个城市,"忙得连孩子都顾不上生。"李先文开玩笑说。但即使这样,他还是感到很焦虑,"害怕在这个领域被对手超过。"  相似文献   

18.
储瑾蓉  陆静丹 《价值工程》2010,29(28):76-77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它的有效运作需要一批文化职业经理人才为其不断注入活力。我国的文化产业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国的文化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因此要探讨文化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问题分析,提出对文化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余洋 《企业技术开发》2012,(16):126-128
文化产业正以超常的速度发展,文化产业的政治性和意识性逐渐淡化,多元化、包容性、开放性的文化产业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必须处理好事业和产业的关系,着眼于长远性、阶段性、制度性和基础性,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旅游+文化+美食”新概念主题文化餐厅是在原先的旅游地美食主题餐厅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来,以科技感足和文化感强而凸显,能够满足顾客的生理和心理多方面的需求。餐厅开设于各旅游景点,引进当地的著名故事来作为宣传背景,内部装饰极富文化韵味。每道美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名字,在选择前可以通过视频短片了解它的来源制作过程及文化内涵。顾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选择菜品、下单,待做好后统一送达,无需排队等待,结算支持手机支付。四维主题餐厅将特色文化融入餐厅当中,在品牌上实现数字化和社群化,在消费上实现数据化。凭借“互联网+”战略将特色文化主题餐厅迅速发展壮大,以此来引领餐饮行业的全面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