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河北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 《北方经济》2007,(8):28-29
石化产业是河北省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和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内的石化产业链不断完善,石化产业集群已初现端倪,在提升石化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河北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建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了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并不高,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松散、企业技术创新效益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集群产业链短、配套能力欠缺是制约厦门海沦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石璐珊  贾辉 《科技和产业》2020,20(3):108-115
产业集群能提高企业、区域和国家竞争力。当前以产业创新集群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集群正在各地兴起。通过行业融合、知识外溢和集体行动,产业创新集群促进相关企业和支持性机构紧密互动而加速创新。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是当前少数几个涉及学科最多的产业之一。以医疗器械产业为研究对象,从集群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要义出发,挑选宁波地区的医疗器械行业,测算其行业集中度和产业集群效应,提出提升医疗器械行业集群度,激发产业创新集群活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以辽宁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量化分析工具——GEM模型,构建了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表,对该集群的各要素进行了竞争力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设施、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方面得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从"基础","企业","市场"方面给出了提升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鑫 《北方经济》2007,(16):28-29
石化产业是河北省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和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内的石化产业链不断完善,石化产业集群已初现端倪,在提升石化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河北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女装作为典型的都市型产业,在杭州已呈现出块状集聚和专业化生产的特征,比较完整地具备了都市型产业集群的一般共性特征。本文在对杭州女装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形成机制和发展效应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杭州女装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泉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完善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支持,构建合理的融资体制、促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集群创新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昌年  徐荣华 《发展》2006,(3):31-33
兰州是我国石化工业诞生的摇篮,近20年来,兰州石化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工业体系.加快构筑以产业链、价值链为纽带的兰州石化产业集群,对提升产业竞争力,拉动甘肃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网络具有动态演进性,产业集群的成长过程可以认为是集群网络结构的优化过程。本文以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萌芽、起步、发展和基本成熟四个阶段中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发现政府政策推动作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及研发支撑与创新导向在集群网络的构建和结构完善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区域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测算中国各地区2001-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础上,结合脱钩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实证分析了这期间我国区域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空间脱钩趋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多数省份的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弱脱钩的关系。在递进进行的脱钩关系的恒等式因果链分解后,可知中国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和能源消费过程中电气化水平的稳步推进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而在此期间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对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严重依赖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2000-2014年湖北省GDP、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为基础数据,从能源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分析在此期间湖北省能源利用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并且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湖北省2001 -2014年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脱钩关系,将能源消费作为中间变量说明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湖北省在此期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绝大多数处于弱脱钩状态,并有向强脱钩转变的趋势,并且分析原因主要是经其二者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能源能利用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最后就区域层面、企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IPCC测算法测算2005—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碳排放量,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的碳排放在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12年为节点,在此年前的碳排放增速较快,此后的碳排放增速减缓;整个黄河流域的碳排放量巨大,并且不同省区的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总的来说,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主要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尽管存在短期波动的状况,但长期趋势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王摇橹 《科技和产业》2023,23(20):66-71
“双碳”目标是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所有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要约束,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河南作为旅游大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碳排放也逐年增加。借助“自下而上”法测度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测算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研究发现,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为主,多种脱钩关系并存。因此建议,从加强政府引导监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引导游客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升河南省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双碳”目标,减少山东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基于山东省2010—2022年统计数据,采用“自上而下”法测算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并通过STIRPAT模型分析了影响山东省交通运输碳排量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山东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比较大;人均GDP、城镇化率、综合换算周转量和能源结构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山东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未来降碳减排方向应从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在全球竞争力加剧的新时期,作为一国的能源产业,其发展是否稳健关乎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通过搜集2008—2017年相关石化部门生产数据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和产业发展能力五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测算我国石化行业的产业安全度系数值,并分析测算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东省1998—2009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山东省碳排放的演进特征,基于Kaya公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SPSS13.0对山东省人均GDP、能源强度、碳强度、三次产业与碳排放量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山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和能耗大省,近十二年碳排放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线性高度相关关系,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强度均对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山东省应建立低碳工业化战略,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宣传低碳消费观念,促进产业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8.
"源枯城衰"已成为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文章以油气城市东营为例,就资源型城市如何选择替代产业以及如何在替代产业中进行集群式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为时点分界线,针对湖南省和湖北省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碳排放量应用LMDI分解和SDA分解方法,综合分析湘鄂两省碳排放历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型社会建设后,湖南比湖北具有更突出的减排效率,但整体而言湖北碳排放相对稳定;来源端方面,两型社会战略实施后,两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拉动来自非化石燃料;生产端方面,两省碳排放路径较为类似,主要区别体现在能源效率上;需求端方面,诱发碳排放变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中间投入结构,特别是最终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20.
王怡 《科学决策》2022,(1):95-105
中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系统性深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测算了中国各省2005-2019年脱钩系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在测算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对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情景预测。结果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状态为扩张性负脱钩,其余地区处于强脱钩或弱脱钩状态。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碳达峰年份有差异。考虑到中国社会经济实际状况,最可能情形为混合式增长模式下大部分省份于2026年左右实现碳达峰。最后,从碳交易市场体系、能源体系、技术创新、生活流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给出了碳达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