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在古老中国大地上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持久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经济领域的改革到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改革,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深化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税收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也必须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以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收制度经历1994年的重大改革后,至今已历时10年。在此期间,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现行税收制度也显露出诸多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车轮刚刚迈入21世纪.人民币汇率突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02年12月2日.日本大藏省两位副大臣变换花样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到2004年10月15日央行与外管局出面否认市场谣言.并重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性立场,两年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升值的压力。如果把时间后退到1998年前后.国际社会一直担心中国人民币能否经得住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当时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巨大的贬值的压力。为何短短的几年之后人民币形势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市场预期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政府在对待人民币升值的态度上为何非常谨慎?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以致政府的政策措施都以土地的分配和利用为中心。”中国是有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纵观中国五千年经济发展的历史,主要是中国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国农村土地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经济月刊》2009,(4):12-14
一、3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史成就 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起步。30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这一伟大的历史发展进程,农村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入,体制机制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三衣”功能明显增强,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从“大一统”框架到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以股份制为主导、政策性与合作制补充,  相似文献   

6.
里白 《经济师》2009,(10):6-7
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我国的管理改革,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通过这场管理变革,我国发生了巨变。在短短的30年改革中,我国创造的财富超过了历史的总量,而且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大好形势,举世瞩目。世界关注中国,世界在研究中国。如何总结、评价我国30年的管理改革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不久前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秘书长、研究员张乃剑作了题为中国管理改革30年与管理学的发展的发言。他的发言对我国的管理改革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本刊记者以访谈的形式将他的发言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海外学子心系国内经济改革与发展———澳大利亚中国经济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侧记本刊记者历经了20年改革与开放的中国经济能够避免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冲击吗?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能摆脱窘境吗?失业问题有可能缓解吗?一句话,中国经济欲往何处去?这些国内经济学界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回顾70年代未兴起于中国大地上的农村改革,十余年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与巩固完善,结束了中国多年来农产品的供应严重匾乏长期短缺的历史,为今日的市场繁荣,社会的稳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一举打破了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一个农村工业化的新格局在神州大地上出现了。那么,何谓工业化?农村工业化的目标是什么?怎样评价与衡量工业化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一、工业化的定义我们认为工业化可具体定义为: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特…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国经济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是个穷国,要尽快脱贫致富,这导致了发展成为中国的主旋律;二是体制改革,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要变革的东西特别多。从发展方向看,目前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良好,但的确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些发展战略需要修整。在改革方面,我们命中注定处在一个调整的历史时期,这一过程恐怕还要持续15—20年。总的说来中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技术、结构和体制加速变革的前夜,改革的任务十分沉重而艰巨。那么从发展和改革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目前处在甚么状态呢?  相似文献   

10.
本期奉献     
《经济师》1994,(1)
本期奉献●1994年当是拿得起、能否放得下的一年。因为改革已由最初的“隔靴搔痒”开始进入触动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时期。唯此时,改革与被改革之间的较量才算是真正开场。然而,历史的发展毕竟不以人的意,急为转移,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必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  相似文献   

11.
儒商论     
谢军 《经济师》1997,(9):8-10
儒商论谢军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经历了深重苦难的中国人民,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依然有许多的迷惑和彷徨,商业如何发展?企业如何振兴?许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从历史和经济考察一下,对于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12.
李建民 《新经济》2014,(1):52-54
长期以来官方对中国人口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一直是基于1970和1980年代人口和经济形势所确立的判断,即“人口多,底子薄”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时隔30多年,我们需要提问:人口国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要进一步思考,这些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未来的人口经济关系将如何演变?我国的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在完成向市场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正在完成向市场的过渡。从1990年代初开始,中国经济和完整的市场体系之间的大多数难题都牵涉到大型的国有企业改革和银行体制改革。一旦大型国营企业的改革顺利进行,所导致的是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在一个实质上已为市场导向的经济中,持续的国家干预是否会减慢经济增长速度,抑或是否能以改革头15年的火爆速度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正> 以全新姿态迎接当代历史对社会主义挑战的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走过十年的历程。十年改革在所有经济领域掀起了气象万千的波澜,启动了一个又一个凝固僵死的经济环节,而且也不同程度地在社会政治和观念形态上消除了斑斑锈蚀。对于十年历史中的艰难曲折和成败得失,确实需要进行认真的、全面的、深刻的总结。这不仅是为了过去,更重要的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经济研究》从第九期开始发表的华生等同志题为《中国改革十年:回顾、反思和前景》一文,以全面回顾我国十年改革,确定今后前进方向为主题,而以“回顾”一篇(以下简称《十年  相似文献   

15.
江苏经济发展的阶段演进与平台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实现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转折。这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转到改革,从封闭转到开放,20多年来,江苏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阶段演进和平台升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世联网:现代贸易的先行者□本刊记者吴素萍记者:作为世联网的主要设计者和决策者您能否谈谈世联网的设计思想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意义?韩总: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逐步走向经贸一体化,中国与国际社会日益不可分。中国的企业愈益需要及时捕捉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7.
杨育谋 《经贸实践》2006,(12):46-47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完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改革中期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思潮杨帆中国社会进入“改革中期”1978──1991年,是中国改革第一阶段,历史学家萧功秦称之为“改革前期”。以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进入中期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改革前期是中国改革的启动期,中国...  相似文献   

19.
刘璐 《经济月刊》2012,(10):82-83
2010年,法国政府投资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戴维访问中国时坦言:“中国企业去法国投资的太少!”自此,他开始在中国展开频繁的商务会面。为提升“综合吸引力”,法国积极探索经济改革,并于同年推出了“国家投资计划”。一系列措施之后,招商引资情况是否出现好转?中法经贸进展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经济》记者专访了法国政府投资部首席代表、投资参赞孔士嘉(Pascal GONDRAND),共同探寻未来的国家投资之道。  相似文献   

20.
2009年8月5日,中国在公布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中称,美国承认中国在市场改革方面不断取得的进展,并将切实考虑中方关切,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此次回应,到底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美国会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