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宜仁 《大众商务》2006,(12):47-47
叶志浩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老板,他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个企业家,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五年时间。当笔者采访他,问其成功的秘诀时,他坦率地告诉我,是细节助他成功。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在生活,以及与人相处,他都非常注重细节。  相似文献   

2.
买菜的比喻     
一位老板向我诉苦说,他的公司管理极为不善。我应约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动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我问这位老板:“你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他愣了一下,答道:“去过。”  相似文献   

3.
春节前夕,我带上丰厚的礼品去上海,给合作伙伴拜年。双向六车道的沿江高速公路顺风顺水,再过一个小时差不多就能到目的地了。“嘀——”手机铃响了,是合作伙伴史老板的号码。电话中史老板问我今天刚送到的一车贴纸胶表层结皮。我心里一惊,忙告诉他我会马上到他的公司。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接触绿之韵时,谷方彤既没有见到公司,也没有见到产品,只见到公司董事长胡国安!她说:“胡董事长是一个人格魅力很强的人!他的才华,他的真诚,他的实在,他接人待物的种种细节,给我一种亲如兄弟的感觉。他是直销行业的专家,毕竟民族企业里专家老板并不多。正是他的这种魅力,坚定了我选择绿之韵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王茜 《新智慧》2005,(6):17-17
起因是这样的,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儿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一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朋友心存疑虑地问他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叶志浩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老板,他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个企业家,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五年时间。当笔者采访他,问其成功的秘诀时,他坦率地告诉我,是细节助他成功。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在生活,以及与人相处,他都非常注重细节。  相似文献   

7.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很有意思。他在很多商场里面有专柜经营自己的产品,专柜的导购员就是非常重要的销售人员,平时他经常到各个专柜去暗访,一次他发现一个专柜的销售人员在隔壁的柜台玩游戏机,他非常生气,但是他没有发火,而是极为克制地走到柜台前,这时玩游戏的导购看到老板,非常不好意思马上跑回了柜台。之后老板对她说:这一次我不处罚你,如果再有下次,我就罚你200元钱!没有多久老板又来检查,他惊奇的发现那个导购员还在玩电子游戏,他简直气坏了,当时命令扣了她200元。之后,笔者问他那个导购后  相似文献   

8.
朋友小张是第5次失败了,他开过工厂,做过策划,也经销过产品,每次总是想得很好,但却每每虎头蛇尾无疾而终,最近,他又瞄向了投资咨询,他知道许多人有钱不知投到哪里,许多人缺钱却找不到钱,这里面肯定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于是他和了问办公室,招了两个人,印好名片就准备大干一场,周围的朋友都摇头劝阻但无济于事,究竟小张这样做能行吗?  相似文献   

9.
X电厂是省有名的电厂,也是阀门同行们竞争的最大目标,同样,这块肥肉我们公司也没有放弃。在我还没有进这家控制阀公司之前,我司已有一个业务员小刘去拜访过,几次拜访后,小刘选择了放弃。周末会议上老总问他为什么放弃时,他说他们下面计划员李工太牛了,每次去后不到一分钟时间就打发他走,并且找他们谈业务的人趋之若鹜,所以不想浪费时间了。老板听了后说那这个客户就让李军浩去跑吧。  相似文献   

10.
诗汶 《大众商务》2003,(12):31-31
董志从部队转业回家后,没有去安置办安排的一家小型工厂上班,他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一番。很快就有了一个机会。董志在军队里学会了开车,一家广告公司招聘司机,他报名应聘,被录取了。老板发现董志不仅车开得好,而且在人际交往上也很有一套,于是调他到业务部去一展身手。董志去了后,用了三个月就把业务水平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发展了一批长期合作伙伴。而他本人也在这种具体的商务往来中增强了自己洞悉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老板十分满意,正准备再提拔他时,董志却提出辞职。老板大惑不解,希望董志能够明言。董志听后笑了,对老板说,他想试试自己单飞的能力。董志并不是一个盲目做出某种决策的人。在他决定辞职以前,已经为自己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投资》2013,(35):98-101
“我”字丢了一撇,变成了“找”,为了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那一撇究竟是什么?政客说,是权力;商人说,是金钱;学者说,是知识。对于周雷来说,那一撇是《红楼梦》。不理解他的人会感到他对《红楼梦》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只有读懂他的人才明白《红楼梦》是周雷化入骨髓的梦想。正所谓:周公一世痴好红,雷奔云谲劲书楼。  相似文献   

12.
跟老板出差     
李琴  乔晓 《新智慧》2005,(11):28-28
今年6月,沈诚陪老板去了一趟香港,回来不久就被提升为客户部经理。大家都认为他的提升得益于他这次跟老板出差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在与朋友的聚会中,他也承认,没有这次出差,他从客户部副经理到经理的路程不会这么近。6月的出差本来是去和老板签一个已经敲定的合同,没想到到了香港,事情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竞争对手出其不意地中途杀出,向合作方提出了一套比沈诚公司更优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1998年6月,我怀揣着6000元钱,开始闯荡世界。在车上,碰上了老乡“曹老板”。“曹老板”初中未毕业就闯荡江湖,近来靠贩卖竹木发了点“小财”。一见到我就以晚辈的身纷又是递烟又是让座,我迫不急待地将我的处境一五一十告诉了他:“曹老板”很爽快:既然这样,你跟着我干。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曹老板”亲自上门送业务来了,我和妻子喜上眉梢,备上好菜陪他痛饮了一顿。饭后“曹老板”不慌不忙地交待业务:原来他在邻  相似文献   

14.
用心良苦     
他学历不算很高,却有一手难得的好技术,在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上班。他的老板非常器重他,许诺为他改善居住条件。老板开出的条件非常  相似文献   

15.
用心良苦     
他学历不算很高,却有一手难得的好技术,在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上班。 他的老板非常器重他,许诺为他改善居住条件。老板开出的条件非常奇特,不说给他买多少平方米的房子,也不说贴他几十几百万钱。老板只是说:你自己去挑房子,看中了,我支付一半,你自己支付一半。  相似文献   

16.
在繁忙的中国企业家群里,宗庆后很具代表性。宗事必躬亲,早几年纵然50元的报账,也得归他签字,即便现在,分公司买个电瓶车,也还得要他同意,他说“不签字的老板不是好老板”,有人称娃哈哈的全国销售渠道是宗用铁脚板一步一步迈出来的,宗曾经用20多天时间跑遍大半个中国。  相似文献   

17.
GOOD,张毅!     
采访张毅,纯属是一种偶然。不想采访,他形象却总是跳入记者的眼帘。他1.75米的个头,胖瘦匀称地露出帅气。圆脸,大眼睛炯炯有神。说话直爽,处理事情总爱挥手表决。走起路来蹭蹭地好快好快。1984年,国有特大型企业的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辽渔”),遇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陈旧的渔船严重老化,捕捞渔场资源衰退,原材料价格迅速暴涨,捕捞收入骤减,干部情绪低落,职工思想波动。仅1—8月份就亏损近900万元。有人瞪大了眼珠疾呼:“照此下去,辽渔非死不可!”  相似文献   

18.
周琪  刘珍 《新智慧》2007,(2):19-19
刘邦老板本是没什么根基的乡村干部,在秦朝末年的公司热中,拉起一班弟兄起家,后来组建大汉王朝公司,成了行业老大。功成名就后。某日,刘老板问手下人:我们为何能做成行业老大,而我们的竞争对手项老板为何败给了我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靓丽服装店的李老板为了加快店内资金运转,决定将自己店内前段时间进的服装,每件降价100元出售。可意想不到的是,引人注目的海报贴出去好几天了,可顾客一点反应也没有。李老板很是纳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20.
幽默天地     
《新智慧》2007,(12):72-72
谁是老板 前几天,老板在员工会议上大发牢骚,说我们一点儿都不尊敬他。第二天早上,他去附近礼品店买了块小牌子,上面写着“我是老板”,然后把它粘在了他办公室的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