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作为郴州农业大县的桂阳,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义更为重大。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城镇势必造成城镇用地紧张,因此要不断深化土地改革,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则配置土地资源,实行乡镇工业小区、集贸市场和小城镇“三位一体”的安排部署,有效利用土地。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有效利用土地的基础城镇建设首先要搞好规划。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灵魂,它决定着城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关斌 《发展》2000,(11):39-41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甘肃省作为内陆干旱、半干旱省份,无论是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农村,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培植地方财源,促进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都迫切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帮助农民“下山入川”,“下旱塬入集镇”,异地集中连片兴办乡镇企业,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一、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之间的关系   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小城镇建设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城镇的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着互为依托、互相促…  相似文献   

3.
目前,海南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但必须解决一些地方小城市质量差、建设品位低等问题。   一、要强制实行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必须遵循转移农村人口、节约耕地、增加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做好科学规划。规划包括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两个方面。宏观规划主要是对全省、全市县小城镇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小城镇的数量分布和区位布局都达到最优水平。微观规划主要是小城镇的工业区、商业区、教育文化区、生活区和机关等各个功能小区,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排污、绿化等进行科学地规划布局,以提高小城镇的总体建设水平,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建制镇由1979年的2361个,发展到1997年的16535个(不含城关镇),小城镇总数已达4.7万个,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必由之路,对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广阔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小城镇建设的目标谈几点看法。一、小城镇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它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相对集中,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为增强小城镇建设的针对性,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载体功能,就要兴办和培育各类市场,推动小城镇特色产业的兴起,发挥小城镇的经济“龙头”作用。本文结合河北省元氏县的实际,就小城镇发展战略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陈源 《中国集体经济》2007,(24):165-16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文章通过分析加快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来说明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达到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农业现代化,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进一步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选准、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小城镇经济,多元投资,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小城镇加快发展,以推动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70%,发展农村经济对振兴县域和全省经济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农村经济结合起来,是农业农村工作和县级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城镇建设认识不够 对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城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对小城镇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位于城市之末,农村之首,兼有城乡的两重性质,景观异质性高,具有明显的边际增值效应,能构筑奇异的景观。本文就小城镇在贫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和贫困地区如何建设小城镇作初步探讨。1 小城镇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1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安徽省22个贫困县通过多种扶贫方式,使贫困人口下降到1998年末的不足200万人。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与库区,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收入低,处于温饱和贫困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二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笔者多年参与农村小城镇建设,对小城镇建设的有关问题有较深认识,现根据本人在这方面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发展小城镇,是缩小城乡差别,拉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改革以后,农民种粮的自给有余和经济作物的大幅度增加,农民为了支出自己的产品,购回自己生产所需的物资和技术,必然要依赖于市场。然而我国的大中城币过于集中,离乡村…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明显滞后,以城乡人口分布为代表的社会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整个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而且极大地制约了农村人口收入的更快提高。因此,应当把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建立较为合理的社会结构,作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 一、依托小城镇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适当加  相似文献   

12.
胡隽秋 《改革与发展》2001,(3):14-17,13
小城镇是指县城以下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和其他集镇。中央确定的“小城镇,大战略”的建设方略,是继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改革和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丰富了农产品,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公认的成就。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协高速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校正城乡发展偏差的重大措施。随着中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进入供求平衡、丰有余发展阶段以来,原来固有的围绕着以增产粮食总量作为促进农业向镇区集中外,又明确提出要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机遇,吸引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转移,并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这表明,小城镇战略同国家的经济结构2高速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小城镇已不仅仅是带动农村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而且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战略。近年来,我国农民就业机会养活,农民收入水平下降,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农民收入水平低直接抑制了农村市场的扩大,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门路狭窄。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县城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湖北省汉川市城镇民营经济发展为例,总结了县域经济民营化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报告》2006,(205):3-13,F0004
“十一五”时期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组织制定小城镇科技发展的规划、标准、评价指标和政策,探索小城镇科学规划模式;组织研究开发小城镇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适用技术;推动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和高附加值产业,培育区域产业品牌;组织培训小城镇科技管理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科技研发人才等人才。同时,要采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整合资源;开展试点,示范引导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趋势的一种特殊表现。早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就出现了城区人口郊外化、城市化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模式。我国实施“小城镇、大战略”,了解国外小城镇建设的一些模式,对于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数量增加,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社区环境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俭英 《发展》2002,(5):64-65,70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从1978-1998年的20年间,按城镇总人口计算,小城镇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5.5%上升到13.6%,小城镇对城镇化的贡献率由30.7%上升44.7%;按城镇非农业人口计算,小城镇非农业人口20年由4784万人增加到近1.25亿人。(一)小城镇数量快速增长,但人口规模偏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制镇数量有了较大增长。1978年全国农村有建制镇2173个,1998年增加到19060个,20年间增加了16887个…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牺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代价,服务于工业化发展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小城镇的处于不断萎缩阶段,不论是小城镇数量,还是小城镇非农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不断提高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产水平提高对生活环境改善的巨大需求,小城镇得到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行政管理改革的滞后,特别是传统的行政等级化的城镇管理制度,制约小城镇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全面推进小城镇体制改革,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形成小城镇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对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贵州小城镇建设要以实现农村工业、城镇化、现代化为目标,并提出了如何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小城镇,不仅成为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据部门统计,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平均每年增加近1000个。但是,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一、小城镇的地区间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总的来说,是东部地区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得多,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建制镇,东部地区455个,中西部地区共362个。在东部沿海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