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各区域金融资源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金融资源可得性,进而造成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贷款是人均产出的原因.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证实,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为减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应该采取区域金融政策缩小区域间金融资源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和检验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工业产出在经济总规模中所占比重正在逐渐趋于增加,工业产出在水平值上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影响;工业产出增长的波动性是经济周期波动性的重要成分,并对经济周期波动起到连带作用;由于经济周期波动也对工业产出波动具有反馈影响,因此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仍然是重要的政策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1993~2012年29省市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为依据,将我国的能源———经济区划分为:经济发达区、平稳发展H区、平稳发展L区和飞速发展区四大发展区域。针对四大区域,利用Granger检验法对各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不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平稳发展H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平稳发展L区和飞速发展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最后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袁菁  李琴燕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121-123,141
学术界对于经济增长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持续着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之争.本文利用我国的主导产业--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中各个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这一推动作用存在着2~3年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程度自东部向中西部依次递减。只有增加教育投资、提高教育回报率、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机会等措施才能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我国工业经济综合要素生产率IFP增长率的测定1.工业经济TFP增长率测定数据的处理本文在测定我国工业经济TFP增长率过程中,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资料为准,选1978~1995年为时间段,并结合具体情况,对工业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劳动投人量、工业资金投入量等指标作了相应处理。(1)工业国内生产总值,记为GGDP,该指标以第二产业中“工业”为资料。(2)工业劳动投入量。该资料以工业部门年度劳动者人数表示。(3)工业资金投人量。以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加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表示。由于缺少长期投资…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成长区域差异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相应地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情况的不同从而导致各地区金融成长状况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各省1978~2009年的存贷款、GDP等数据为样本来研究我国区域金融成长的差异状况.  相似文献   

8.
近代石化工业发展布局的重要特征是实行区域经济,作者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杭州湾石油化工区等六个大型石油工区的建议,并对炼油业和化工业的结构配置,贮运,整体优化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以来,我国石油产品需求高速增长,同时也刺激了炼油工业的飞速发展。2003年,我国炼油工业产出增长了10.6%;2004年,增长了12.3%。因此,我国加速计划新建和扩建炼油装置。包括地方小型炼油厂在内,2005年初我国炼油能力已经达到650万桶/天。其中,中石化占53%,中石油占42%,地方小型炼油厂占5%。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不同省区市,需求要素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文章着重研究影响需求要素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整体上看,消费拉动和科技促进因子是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的最大影响者,其次为外需拉动因子、政府干预因子和市场发育因子。在东部省区,消费拉动和科技促进因子、外需拉动因子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政府干预因子影响作用则更加明显。由于需求要素拉动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性,因而其政策含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统计描述和综合评价方法来客观评价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础教育、 社会保障的供给情况。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品供给的差异程度较大, 但差异程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基本公共品供给不均程度最大的是社会保障, 其次为公共卫生和基础教育。 其中, 各地区公共卫生供给的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 而基础教育、社会保障供给的差异程度在逐渐的扩大。 目前要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 促进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 重要在于增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合意性。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本文基于 2004~2015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 环境规制与工业增长规模间存在 “U” 型的非线性关系, 与综合效率、 盈利效率和劳动效率间存在横向的 “S” 型关系, 与经营效率间存在镜像的 “S” 型关系; 环境规制政策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 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既有利于环境保护, 又不会对工业经济增长规模和效率产生负面作用; 环境规制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 通过权衡三大分解效率可在短期内确定区域最优的环境规制政策。 最后, 根据实证分析提出应突破 “先污染后治理” 的发展思路, 推进差异化的环境管制政策, 提高环境规制强度,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14.
从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工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同时,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指导思想和实际状况也有许多根本变化。本文概略考察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的关系,探讨这种关系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运用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性与效率进行评价,希望能揭示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一、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1实施均衡发展战略阶段(50~70年代末),中西部经济的大发展。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我国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之所以实施均衡发展战略,是由当时的主客观原因决定的。从主观的角度看,建国后,我国曾经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是均衡的,不均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均衡布局生产力,减少甚至消灭区域差异。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上以“平衡论”、“同步富裕论”作为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抑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扶植其发展。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额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但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额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额与经济增长互为长期因果关系,但它们的商品房销售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观点认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从"发展的不平衡"和"增长的不平衡"两个角度,对此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观点并不能成立,尤其是1991年后,我国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的扩大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相伴而生的,两者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另外,尽管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率的趋同趋势较为明显,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与我国区域间增长的不平衡程度之间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对协调推进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研究, 基于鲍尔丁系统学原理构建协调度模型, 对2018 年我国31 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差异较大, 北京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 天津、 上海等6 个地区处于中度协调发展阶段, 河北、 内蒙古等14 个地区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 黑龙江、 西藏等10 个地区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全国范围以及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医药制造业的盯收敛以及泰尔指数来分析产业变化状况。方法根据1999—2010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人均总产值数据,采用盯收敛、泰尔指数来进行分析。结果全国高收入和低收入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人均总产值存在盯收敛,中等收入地区不存在盯收敛,全国的泰尔指数也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分解之后区域内部的贡献率显著大于区域间的贡献率。结论差异减小,存在差异,承认差异,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