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品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使命.笔者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结合寻求更好的途径和方法,来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学习,为塑造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就是依据创造教育的规律,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育.随着当今世界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呼唤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这些都依赖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极具创造能力的师资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仅从体育教师这一方面对如何高质量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队伍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重庆市南岸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创新教师研修模式,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育人才,不断促进南岸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整体提升;经南岸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协商,于2013年底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时光荏苒,工作站在三年的研修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研修活动,教师们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区域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快速发展,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在南岸发展的历史长卷中写下了激动人心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本文就"激发创新兴趣、创设创新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和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我认为数学课堂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造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出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因此,数学创新教育可以涵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标的创新教学活动.数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白艳敏 《魅力中国》2011,(21):260-26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去创造的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已是广大数学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范西 《魅力中国》2011,(14):206-206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创造性人格,是当今教育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创新教育,使受教育者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任俊英 《魅力中国》2009,(17):87-87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展现其间,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条件.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就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同时要重视课题的选择,研究的过程,采用有效的评价策略,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又深刻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依赖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法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因此,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强化.而基础教育如何是决定全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中小学提倡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加大力度发展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民族振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陈亚群 《魅力中国》2010,(7X):129-129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哪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是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坚持打好基础,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习惯.因此,小学数学能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数学教育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小学教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15.
对学校教育来说,数学教育是创新思维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创新意识是创造精神的主体,是创造能力的心理基础,是素质教育中必备的条件.作为以培养学生精确运算能力,丰富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逻辑推理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数学,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成为说学教师研究热门话题.那么,作为从事这可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张建寿 《魅力中国》2014,(22):204-204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灌输”不出来的,创造型人才是要靠创新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理论,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造性意识,培养创造性品质,开发创造性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和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该文就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并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四个教学策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营造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让他们成为21世纪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8.
李云辉 《魅力中国》2009,(20):227-228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离不开想像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就没有创新型人才。因此,教育面临着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新要求,语文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责无旁贷的担当起这一重任。  相似文献   

19.
于音绕 《老区建设》2013,(14):61-62
创新是一个适合于任何领域的永久话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没有创造就不能发展。介绍了新课标下创新思维的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以及新课标下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随着数学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教育的灵魂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它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改革的发展,为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造性人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