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经济从2002年起进入本次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在2004年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后,在2005年与2006年继续呈现强劲扩张趋势。随着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实行,其选择性的需求紧缩效应逐步显现,总体经济景气从2006年下半年起开始转折下行。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在将CPI指数上涨率控制在2%以下的同时实现10%以上的实际GDP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周小川:加强全球合作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易纲: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蒋定之: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有九大改进方向.唐双宁:中国金融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官商勾结、滥用行政权力等问题比较严重;金人庆(财政部部长):中国经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鼓励企业或个人以捐赠等方式合法避税;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出口导向政策是经济失衡粗放增长的主因;樊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被低估。[编按] 相似文献
4.
用了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举全国人民之努力奋斗,中国经济一跃再跃,终于自豪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结结实实地站立起来了,扬民族之眉,吐百年之气。 相似文献
5.
张平:4万亿投资每年可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周小川:扩大消费内需,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和竞争力;刘明康:当前银行业要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尚福林:金融创新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马德伦:绿色金融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在长春国际金融高级别会议上发表演讲时指出,绿色金融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动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针对发展”绿色金融”,他提出五点建议: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更新服务理念,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加强政策扶持,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亚洲新势力——203:0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2006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按照不变价格(2000年价格)计算,“十一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将达到2.3万亿美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700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杜金富:商业银行需走资本节约型之路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在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过度依赖高资本消耗的金融发展模式问题.需要走资本节约型之路。我国信贷每年以8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速度递增,即使以12%的信贷增长速度测算.未来十年资本的补充压力也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0.
徐诺金:抑制货币超发在于投资与储蓄的平衡经济学家徐诺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货币超发是指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形成超量货币。要从根本上解决货币超发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我国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过去是储蓄小于投资,现在是储蓄大于投资的问题。这种储蓄与投资的内部失衡是在一定的体制和政策作用下转化为货币超发的。其根本解决途径在于宏观经济中投资与储蓄的平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刘明康:银行应计提留存和逆周期资本缓冲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撰文指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应有机结合。应结合对宏观形势和银行业风险状况的判断,要求商业银行在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基础上,计提留存和逆周期资本缓冲。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差异和盈利状况的不同,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他表示,要持续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谢旭人:世行投票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在华盛顿接受中国主要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世行投票权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世行治理结构变得更加公平与合理.有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吴晓灵:解决融资难的出路是搞活金融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出席2011北京大学汇丰金融论坛时表示,过去三年的高额信贷投放和货币供应决定了中国不能走放松银根之路。解决融资难唯一的出路是搞活金融,尊重市场主体的投资和融资自主权。当前融资的难点不是利率市场化不到位,而是金融管制太多,应明确法律关系,发展资产管理市场,搞活投资渠道,同时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各类债券市场的发展。应关注"影子银行"在制造金融泡沫中的作用。巴曙松、 相似文献
14.
吴晓灵:建立监管协调常规机制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加强监管协调,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今后世界监管改革的大趋势。中国2003年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提高了货币政策制定和监管水平,但至今没有形成监管协调的常规机制。监管协调机制应该由"一行三会"组成, 相似文献
15.
胡晓炼:全面理解和把握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撰文指出,今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两项具体任务:一是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二是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6%。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绝不能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规模切块分配”的思路和方式,而主要靠监测掌握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应关系及变化,靠中央银行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通过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调节货币供给的量与价.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融资方式的间接调控。 相似文献
16.
吴晓灵:不应低估利率市场化现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利率市场化有待深入,但各界对于利率市场化程度的理解偏低,在现有利率结构下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如即使有贷款下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胡晓炼:正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人民银行召开的部分金融机构及人民银行分支行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上指出,要正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首先,要控制好货币总量。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意味着以M2为主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应低于适度宽松时期,降至以往稳健货币政策阶段的一般水平。其次,贷款总量要保持合理适度增长.并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第三.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第四.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许宪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在新浪·长安讲坛发表的题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演讲中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形成明显的三个周期。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无论是生产还是需求都处于逐渐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主要原因包括,内 相似文献
19.
易纲:控制通胀是央行今年主要工作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香港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国内通胀压力主要源于租金、房价及食品价格上涨,由于同比基数较高,上半年CPI可能达到5%,而基数效应会持续到6月或7月,随后才会减弱。如宏观政策适当,下半年通胀率会下降,相信全年通胀率会维持在4%左右。而央行今年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抗通胀,维持物价稳定,因此所有可能的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都在考虑之列。 相似文献
20.
花长春:GDP增长,要稳更要好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新开始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将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低于2019年的6%-6.5%。报告表明了此目标设置的用意,即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各方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GDP增速设定适当下调传达出如下信号。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