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服务,产学研结合必然要与地方经济特点相适应。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宁海县迫切需要推进生产发展模式的转型,使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转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构筑产学研新机制新体系,形成了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日前,我们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这种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共创的"亦厂亦校"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13,(1):30-36
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促进会201 2年年会上,政产学研各界嘉宾代表围绕"政产学研金结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产学研用结合"两个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和互动讨论。各位嘉宾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就如何加强政产学研金的结合、如何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产学研用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双方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展开分析。从知识供给与需求两个方向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了影响企业与学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机与因素,并初步提出了解决办法。对现有产学研合作研究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即加强对具有高附加值产学研合作项目、产学研合作网络视角与产学研合作环境影响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讲,产学研结合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教育要面向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通过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对于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思想指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机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当前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具体行动。为进一步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好产学研结合的推进工作,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本文在分析我国产学研结合发展态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创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动力源。由于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散风险和提高研发效率,产学研合作创新已经成为各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普遍选择。产学研合作的想法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初期就已经提了出来,主要目的是要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最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产学研的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以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取得了不少成绩,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组织形式的基本模式。许多地区和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外脑”搞联合创新,  相似文献   

8.
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新形势下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意义和必要性 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也是迅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我国政府对产学研结合工作一直比较重视,通过相关政策措施对促进产学研的合作与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提出,"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  相似文献   

9.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内涵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由企业来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企业自己主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产品创新和新产品市场营销等全部流程。其特征是企业同时作为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者,企业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生产的主体。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如何面向淮安市企业现状,精心构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政府与科技人员沟通、交流与协作等多方面科技咨询服务平台进行了研究,并对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的搭建对促进淮安市经济快速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了结构方程的知识,对"两低一高"行业的企业节能减排驱动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研判,结合企业节能减排部门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意见,确立了制度环境、企业特征、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四个企业节能减排主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节能减排驱动力理论模型;然后对北京光机电一体化企业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运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运用AMOS17.0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是企节能减排的最主要驱动力,企业特征和企业效益是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驱动力,社会责任对企业节能减排也有驱动作用,但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合同能源管理(EPC)是钢铁企业节能改造的一种有效模式。文章通过钢铁企业的现状和目前EPC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得出EPC在钢铁企业中应用的四大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建立第三方融资交易平台为核心的对策方案。依据现有交易所融资运作的模式,文章构建了以第三方融资交易平台为核心的钢铁企业节能改造EPC项目运作模型,以期解决EPC模式在钢铁企业节能应用中的融资、实施及推广等问题,从而促进EPC在钢铁企业节能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电网企业开展节能调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全学  居勇  曾鸣  田廓 《改革与战略》2010,26(5):161-164
根据节能调度办法,在满足电网火电负荷及发电量不变的前提下,模拟节能调度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以及电网企业购电费用的变化。以煤耗最低为约束目标,建立二次优化模型,在保证电网备用容量和各机组负荷分配限制的条件下,重新分配机组负荷,并在合理范围内调整各机组利用小时数,结合煤耗特性曲线和购电单价,分别计算总煤耗和购电费用。由此可以对比出计划调度和节能调度两种调度方式下,总的煤耗及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以及电网企业购电费用的变化情况,即分别为电网企业通过节能调度实现的社会效益和化解经济风险。研究表明,通过节能调度,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但会增加电网企业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4.
郭小金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02-104
如何发挥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三大(人、财、物)有效资源,是经济危机时期的当务之急的事情,资源整合便成为了企业“保驾护航”的坚实利器.资源整合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的调整,使企业所有的资源调配达到最优化,筑建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主要想从分析企业资源、资源整合及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诠释核心竞争力的真正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问题要求企业必须进行节能减排,但节能减排会增加企业成本导致推行难度很大。文章分析了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经济学动因,并从博弈论视角解读节能减排能顺利实施的保障因子。文章提出,要推进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用市场机制引导转型、建立严厉的奖惩机制才是解决生态环保问题的根本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能源结构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回顾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必须结合能源生产结构来综合研究两者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引入能源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能源与经济之间的数量模型。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形势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特区经济》2010,(6):275-27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发展周期与能源供求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相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由于其自身优点已经称为各国保障未来发展的有效选择。本文从我国能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和制度保障方面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朱敏忠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88-190
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开始规模化的企业管理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认为,人力资源建设的关键不是为了规范而规范,而是为了效果而规范,在企业进入到规范化阶段,必须围绕着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而进行管理的调整。而机制的建设是整个人力资源建设的关键和突破点,其中,建立责权利一体化的人力资源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丁一宁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45-253
为解决国产车规级芯片合作研发的问题,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芯片研发企业和地方政府为博弈参与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收益矩阵得到各参与主体稳定策略的约束条件,并仿真模拟各主体在不同参数下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各主体行为相互影响且在一定条件下可收敛到理想的稳定策略,主体的初始参与意愿、合作的利益分配以及政府对企业的合作激励等均是影响车规级芯片合作研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林仁红 《科技和产业》2014,14(11):51-53
研究新形势下以全面创新管理为内涵的能源革命对新能源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及深远影响,结合对国内外以风电、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发展趋势的梳理与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系统创新和体制创新四项关键路径,并提出了在企业自主创新、产业政策体系、宏观布局调控和综合能源体系方面的一些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