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渤海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中心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济中心带动腹地城市联动发展的经济圈模式已被众多国家或地区广泛采用。通过应用总量分析法、劳动生产率分析和产业区位熵分析等,对环渤海经济圈三省两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偏低,经济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劳动生产率不均衡。因此,环渤海经济圈经济中心应全面集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腹地城市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差异化发展,推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廊坊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新兴城市之一,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其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廊坊产业结构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廊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关键是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已是各界的共识.本文试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就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关键是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已是各界的共识。本文试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重点就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行探讨。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面临问题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近年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作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就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人力资源发展的载体,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发展亦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在深刻了解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和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进行评价和研究,发现环渤海经济圈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不同区域知识服务业发展迅速,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代表的三个区域知识服务业增加值达到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51.4%,高于这三个地区GDP占全国GDP(48.0%)的水平,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三大增长极。其中这三个区域,又以广州、上海和北京为最。本文对比分析三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效率,重点探讨上海知识型服务业的差异和不足,从而为上海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呈现出不同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特点:老工业基地使得该地区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比重大,改革开放又使得外商投资型企业密集。  相似文献   

8.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一个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分析莆田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莆田市服务业的六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常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常州市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我们用合成控制法对常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前后的部分服务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与苏州行政区划调整的效果进行比较,以探究行政区划调整对常州市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总利用外资的比重日益增加。本文对浙江省服务业外资与GDP、人均GDP、服务业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判断服务业外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将迎来服务经济时代,各级政府都以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比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部分经济发展领先区域,服务业比重往往比较低。运用江苏省2000-2010年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表明,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城市服务业集聚、服务业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成负相关关系。服务业的无序发展、重复发展带来负的外部经济效应,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转变"世界工厂"的地位、改变一味关注三产占比、打破企业的"政府化"行为,构建全新的服务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张涛 《中国市场》2013,(48):44-4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之间协同、联动发展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组建城市经济圈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沈阳经济圈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和阜新八城市,是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本文着重分析沈阳经济圈内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贺艳萍 《商业科技》2014,(8):110-112
在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转型进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地位日益凸显,其繁荣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北仑区的现代服务业正迅速崛起并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客观分析了北仑区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现状,与宁波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结合北仑特点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希借此文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界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务业是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将对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为促进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效、有序的口岸通关环境,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本文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着眼于通关时效的提升,构建了交叉效率DEA—Malmquist指数—Co-plot三步法的口岸通关协同绩效评价模型,对2014~2016年我国三大经济圈主要口岸的通关协同绩效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通关模式下,长三角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效率水平均高于珠三角、环渤海;我国三大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绩效整体发展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在进口-空运模式下环渤海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绩效的Malmquist指数最低;基于投入规模的分组为我国三大经济圈口岸通关协同发展提供了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从口岸改革目标、口岸治理结构、口岸规划布局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口岸通关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孔芳芳 《商》2012,(5):183+167
随着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相比较北京市的13.2%和上海市的11.4%还相距甚远;在金融机构的数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采用区位熵的指标对天津市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度,指出天津市目前的金融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但是其集聚发展的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孟艳蕊 《商》2014,(13):171-171
文章利用OpenGeoda分析工具,对京津冀经济圈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负的空间相关关系,北京产值最高,发展最快,处于是京津冀发展的核心位置,但是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仍未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刘璇 《商》2014,(10):187-18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沿海区域经济在国家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最大的三个都市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方向,并在辐射带动国内相关区域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内部及区域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均衡。本文旨在研究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内部关联关系的差异性,寻找促进三大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雪梅 《商场现代化》2012,(31):151-152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北部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区域,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很多发展亮点,但是,从三省两市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来看,相互协作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形成。本文从环渤海经济圈的构建、体制、整合及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它的现状格局,并提出了一些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超  马若男 《商业时代》2022,(5):162-165
本文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经济圈作为研究对象,以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分层次指标体系以测算我国三大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大经济圈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处于加速提升状态;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状况与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