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逆向监督与激励问题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广泛存在,尤其以在公司制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典型,但以前并没有人对此问题进行探讨.逆向监督与激励指的是监督者(股东的代表)会在一定程度上放任经理人违约侵害股东的利益而使经理人自己获利的行为,以此作为一项激励经理人的制度,这恰恰和一般的监督者时经理人的要求相反.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股票期权报酬合约一直被理论界认为能够使公司股东利益和经理人自身利益在更大程度上保持一致。从而使经理人在采取最佳策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得股东利益趋于最大化。也就是说,股票期权报酬合约是减少公司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的有效途径。除了构建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股票期权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之外,股票期权制度设计还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代理理论区分了两类委托代理问题: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的存在可以减少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然而却导致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大股东滥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利益的剥夺,以获取私人收益,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企业股权都很集中,公司治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防范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许多学者对控制  相似文献   

4.
陈咏英 《财会通讯》2008,(10):62-69
本文通过对2001至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后发现,多元化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经理人的代理成本。通过追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终极控股性质显示,民营控制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水平与经理人代理成本无显著关系;而国有控制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廖敏 《企业导报》2009,(6):103-103
<正>一、研究背景在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下,经理人和股东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即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  相似文献   

6.
徐婷婷  郭建利 《财会通讯》2010,(10):71-72,94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面临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选取2005年至2007年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A股的29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控股股东属性和持股比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缔结契约的各方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由于缔约各方的目标函数及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信息优势方会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侵害其他缔约方利益,这种现象称之为“代理问题“。为解决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股东不仅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组织机制、声誉机制以及法律等外部机制制约经理人行为,而且需要从企业内部入手,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使经理人行为尽可能符合股东利益。股东对经理人激励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薪酬激励。本文在代理理论框架下探讨薪酬设计中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和业绩评价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博弈.在对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模型化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一个不完全契约以实现股东期望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而经理人是企业的实际管理者.股东总希望经理人遵循自己的决策并将各项目标执行下去;但经理人也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作出是否执行股东决策的选择.因此,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文章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激励博弈关系,并讨论股东如何才能使经理人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决策,最终给出协调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以Feltham—Ohlsonk模型和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价值及股东、经理人利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不会影响企业价值;增加企业收益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可以增加经理人的收益,而股东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减少企业收益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会减少经理人的收益,而股东可以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以Feltham-Ohlson模型和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价值及股东、经理人利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不会影响企业价值;增加企业收益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可以增加经理人的收益,而股东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减少企业收益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会减少经理人的收益,而股东可以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中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经理人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从而加重了代理成本。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又能使经营者尽职尽责地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建立一  相似文献   

13.
股权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存在双重代理:内部代理和外部代理,审计师的聘任权作为一项股东权利必须安排给股东,但由于现有的股东大会模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安排模式:中小股东安排模式,这种安排模式能更好地实现权力制衡原则,降低代理成本,也能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脱胎于国有企业,是在国有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后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而成的,因而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个以承载不良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为主的控股股东,这种关系滋生了控股股东以各种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主要体现在资金占用、关联购销、关联担保等且代理行为比较单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及隐蔽化。如何识别控股股东代理行为以及如何测度控股股东代理行为带来的风险给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闵超 《财务与会计》2007,(11):64-65,72
除英美外,在世界大多数大企业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大企业中,主要的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掠夺其他股东问题,掠夺的手段包括私下向特定股东高价回购股票、大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等。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公司控股股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用股利政策谋取私利的行为,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度里,控股股东利用股利政策时要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而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国度里,控股股东往往无所顾忌。那么,控股股东究竟是如何利用股利政策来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投资者的利益又该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16.
股东和经理人之间代理问题形成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经理人和股东在目标函数、风险偏好、期限视野上的不一致导致经理人的行为偏离股东的最优目标。缓解代理问题的机制包括公司内部的经理人报酬设计、公司治理结构安排,外部机制包括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及产品市场的约束。文章还讨论了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在缓解代理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委托代理问题主要体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即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的利益以谋求自身利益,该自身利益因不在股东之间分配而被称为控制权私人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  相似文献   

18.
姚远 《湖北审计》2014,(7):40-42
在股权集中制度下,公司治理围绕如何识别和消除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展开。本文通过分析理论和构造模型,重点研究了这种代理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和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得出企业可选择推行累积投票制度或者采用优化股利支付制度的方案以减少代理成本,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制度的重构——基于股权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慧慧 《会计之友》2012,(31):96-100
通过分析股权结构不同的公司中存在的代理问题,文章提出一些改进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效率的建议:在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为保护中小股东,需要从法律上赋予独立董事额外的决策权;在股权较分散的公司,为监督经理人及内部董事,降低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需要设置对股东大会负责的由独立董事组成的高管监督机构;在代理问题不严重的公司,为发挥独立董事的咨询作用,需要根据公司需要聘用各领域的专家,但所占比例不能超过董事会人数的1/2。  相似文献   

20.
一、委托代理问题及本文研究思路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了两类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一是公司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AdolfA.Berle、Gardiner.C,1932);二是公司控制性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