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迅猛发展,河蟹全国产量由1993年的1.75吨到2001年突破24万吨;价格已从前几年一路攀升步入微利时代,现在每kg仅40—60元乃至20元以下,养殖者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亏损;甚至亏损额较大。面对我国加入WTO后,养殖经济迅速融入全球化,继续养殖河蟹还有没有利润?这是从事河蟹养殖众多生产者迫切关心的问题,如何熟练掌握河蟹增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河蟹品质,增加养 相似文献
2.
3.
4.
5.
<正> 近年水产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常规鱼表现出相对过剩、价格下跌、养殖效益下降的势态,为稳定水产养殖。提高效益,我们连续多年进行成鱼池套养鳜鱼试验,在不同的塘口,用不同的密度,同时放养早繁苗培育的体长8厘米的大规格鳜鱼种和常规繁育的体长3厘米鳜鱼夏花鱼种。年终干塘检查,放养体 相似文献
6.
7.
<正>一、水质调控1.加深水位。当高温季节已经来临时,这时应将池水加至全年的最深处。高温季节,适宜的最高水位可保持在1.2-1.5m之间;气温特别炎热的时候,水位还应加深,最好在2m左右。2.勤换水。高温期间,养蟹池应常更换新水,保证水质良好。更换水源应清新、洁 相似文献
8.
9.
<正> 目前有半效以上的池塘平均水深在1.5米以下,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各地虽在大力进行改造,但由于资金、产权、责任制等因素,许多池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得到浚深。在此条件下,常规养殖增产潜力不足,加上市场因素,效益低微甚至亏损,采取以下措施能有效提高浅水池塘 相似文献
10.
提高丘陵地区池塘养鱼效益的措施杨堂保我国幅源辽阔,其中有不少是丘陵地区。虽然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丘陵地区的池塘养鱼基本存在着池塘大小不一、深浅各异,形状不规整,而且零星分散,水质肥沃程度不同等问题,加上丘陵地区池塘形成的历史较久,缺乏统一规划,长时... 相似文献
11.
12.
<正> 一、做好虾池的前期准备,合理放养虾苗 青虾属底栖动物,耗氧量高,不耐低氧环境,游泳能力差,喜欢栖息于浅水区域、集群爬行于池边滩脚及维管束植物较多的地方。池塘面积2—4亩为宜,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池水1—1.5m之间,坡比1:3,池底淤泥20cm,池底平坦,进排水安装密眼网袋。放虾前10天,虾池用生石灰(每亩100kg)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3天后注水50cm,施发酵粪肥(每亩100—200kg)培育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7月中旬至8月初放苗,每亩放5—6万尾,规格为1—2cm。在放苗后20—30天,每亩投放100g左右鲢、鳙各30尾,用以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单纯的追求河蟹产量已不再有竞争优势,养大蟹、养好蟹才是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市水产中心不断探索养蟹新模式,在2009年进行池塘高效养蟹实验,取得了成功,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为杜集区朔里镇的塌陷水域,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黑鱼市场逐渐走俏,池塘养殖黑鱼在我县逐渐兴起,同时养殖黑鱼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此,笔者认为养殖黑鱼掌握五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 1999年我站承担了县科技局下达的“池塘养蟹生态防病养殖技术”研究课题,经两年的精心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发病率明显降低,试验塘口平均发病率降低60%—80%,用药成本由原来的亩平均130—150元降到80—100元;二是成活率明显提高,产量增加。由于生态环境的改良,发病减少,使河蟹生长正常,成活率明显提高,产量增加,亩增产10—15公斤以上,平均提高单产二成多;三是河蟹品质明显提高。由于移植水草,改良用水,河蟹普遍个大,色泽艳丽,品味提高;四是经济 相似文献
18.
<正> 针对近年来河蟹价格下跌,养蟹效益严重滑坡的新情况,江苏省盐都县水产养殖场职工郝福米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蟹池套养鳜鱼试验,取得了亩产成蟹63.48公斤,鳜鱼13公斤,亩产值3202.3元,利润1175.7元的好成绩。现将其养殖技术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改春放冬捕为常年轮捕轮放。即改变春季投放鱼种,元旦或春节一次性干池捕捞的传统习惯,做到在市场鱼价高时,常年随时网捕,灵活销售。采取这种形式保持水体有足够的载鱼量有二种方式:一是一次性放足,捕大留小;二是多次放养鱼种,捕大补小。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池塘养蟹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蟹池中疾病也逐渐增多,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较为严重。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有关的材料就此问题加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常见疾病及治疗1、细菌性疾病及治疗此类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其症状是病蟹甲壳和步足出现棕色块状,点状病灶,蟹爪发红,严重者附肢腐烂,甲壳被侵蚀成洞,鳃丝发黑,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