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拥有2万亩水面的江苏宝应湖农场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 ,特别是池塘养蟹发展势头猛。1999年全场池塘养蟹已达2500多亩 ,平均亩产蟹42.5千克 ,亩效益与养鱼相比提高了800元以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搞好防逃设施河蟹养殖的成败 ,防逃是关键。选择坚固耐用 ,内外表面光滑的钙塑板做防逃墙 ,高60cm ,埋入土中20cm ,两边堆土压实。钙塑板上打有孔眼 ,用铁丝固定在木棍桩上 ,池塘四角的防逃墙围成弧度。2 彻底清塘蟹种投放前15天 ,抽干池水 ,清除杂草 ,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 ,化成浆全池泼洒除害消毒…  相似文献   

2.
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水源和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电力配套、交通便利。池塘面积以30-50亩为佳,呈向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为4∶1,日照时间长、受风面积大,操作管理方便;坡度平缓,坡比为13,土质以为黏壤土为佳。池中设有"蟹岛",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0%。养殖池配有微孔增氧设施,配备功率为0.15kW/亩。2.防逃设施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因此,蟹池四周应建防逃设施。选用抗氧化能力强的钙塑板,沿池埂四周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棚培育幼蟹是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养蟹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如对幼蟹进行温棚培育,可使苗种成活率提高20-30%,商品蟹规格提高1—2级,养蟹效益提高60%以上。温室培育幼蟹的技术要求如下:一、温棚建造。池面积一般为0.5-1亩,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产坦,池坡比  相似文献   

4.
<正> 采用温棚培育幼蟹是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养蟹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如对幼蟹进行温棚培育,可使苗种成活率提高20%—30%,商品蟹规格提高1—2级,养蟹效益提高60%以上。温室培育幼蟹的技术要求如下:一、温棚建造。池面积一般为0.5—1亩,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底平坦,池坡比1∶1.5左右。塑料大棚采用钢架或竹木框架,两端开门,薄膜上方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蟹池选择与改造养蟹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池塘形状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面积10~30亩,水深以1.2~1.5m为宜,池塘埂坡比1∶2~3。培育池底质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0.1米。塘埂四周用0.6m高的钙塑板、铝板、石棉板、玻璃钢、白铁皮、尼龙薄膜等材料作防逃设施,  相似文献   

6.
<正> 加强蟹种越冬管理,能提高蟹种成活率,增加河蟹养殖效益。 一、选择越冬池 蟹种越冬池要环境安静,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池深1.5-2米;面积2-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消毒。 二、挑选蟹种 越冬蟹种要体质健壮,规格均匀,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无附着物。每亩放养蟹种75-100公斤。  相似文献   

7.
在河蟹大量上市的季节,将捕获的河蟹暂养一段时间,一方面可进一步育肥,另一方面可视市场行情出售,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到底应如何进行河蟹暂养呢?一是要选好暂养池。暂养池要求水源充足,易排易灌,水质清新,池底平坦,淤泥少,阳光充足,面积以1—2亩为宜。水深1.2米左右,池四周要建好防逃设施。放蟹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采用干法清塘,5天后可进水暂养。池底或四周均匀投放瓦片、树枝,以便河蟹栖息、躲避。二是要选择生活力强、肥满度好,蟹体清洁而无机械损伤,螯足及步足齐全的蟹进行暂养。三是要注意同一暂养池要放规格一致的蟹,…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养殖河蟹的池塘中混养适量的加州鲈,又套养滤食性的鲢鳙鱼,实行生态养殖,能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及饵料,调节水质,减少渔药的使用量,提高养殖效益。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措施1.池塘条件面积5—8亩,平均水深1—2米,塘埂宽度1.5—2.5米,池底少淤泥,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水方便。2.水源水质要求水源水质要求符合农业部NY5050—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3.防逃设施四周防逃设施用石膏板埋入土中20—30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每个石膏板用三角钢和偏铁支撑,四周为圆角,防逃设施内留出1—2米的堤埂。4.池塘的清整消毒池…  相似文献   

9.
<正> 1、建造水泥池。水泥池面积一般为10—100m~2。若以自来水作为养鳝水源,须另建一晒水池。养鳝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但都要有进排水口。还需建防逃墙,防逃墙向池内出檐10—15cm。池深1m,池水深15cm左右,池底铺20cm左右的底泥,在底  相似文献   

10.
河蟹一般都在每年的10月初至11月底集中起捕上市,所以量大价低,养殖效益不高。而春节前后因货源短缺,价格上扬。下面介绍一种河蟹的囤养方法,可将此期起捕的河蟹养至春节前后出售。 一、选建水面1—3亩、水深1.5—2m的池塘,较浅的池塘可以开挖成“井”字形的蟹沟,小池塘还可以张上网箱,以便起捕。同时要建好防逃墙(网)。河蟹投放前2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池消毒。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凡有水源的河沟、湖泊、池塘、山塘、水库、稻田等场所,只要做好防逃设施,均可养殖河蟹。本文针对池塘养殖河蟹的主要技术环节及管理措施作如下介绍,以求抛砖引玉,供业界参考。一、建造蟹池池塘养蟹比池塘养鱼条件要求更高,要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渔业示范户刘元军在扣蟹培育上有一套,为满足宝应湖网围养殖大规格放养的要求,2010年他在自家11亩蟹池安装纳米增氧设备,取得亩产扣蟹268kg,亩纯效益9881元的好成绩,具体做法如下。一、塘口条件池塘共2口11亩,其中扣蟹培育池(1号池)8亩、幼蟹培育池(2号池)3亩,均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沙土底质,水位最深可调节到1.8m,6月份安装微孔增氧设备一套,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 蟹池混养青虾是提高养蟹效益的一项措施。据试验,蟹池混养青虾后,一亩产成蟹45公斤左右的蟹池,可产青虾12—15公斤,增加效益400元以上。 蟹池混养青虾,需把好四个环节: 一是放养大规格的青虾苗。最好在上年秋繁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苗,规格要求在  相似文献   

14.
<正>为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塘养殖效益,2013年江苏沛县五段镇农技推广中心利用科技入户平台进行了"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获得亩产河蟹72.3kg/亩、南美白对虾48.4kg/亩,亩产值6828元/亩、亩利润4396元/亩,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这一养殖技术小结如下:1养殖池塘选择池塘选择在靠近水源、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电力配套、交通便利、便于管理的地方。池塘面积10-20亩为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我镇结合生产具体条件,讲究科学饲养方法,根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的原则,利用时间差,在我镇推广进行了“一塘双季”养蟹育虾新技术,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面积以10—30亩为宜,池底平坦,在池塘中间或四周开挖一条宽5—8米,深1.2—1.5米的养殖沟,河蟹养殖防逃是关键。选择坚实耐用,内外表面光滑的钙塑板做防逃墙,高  相似文献   

16.
正蟹稻轮作是目前比较实用且有相当效益的养殖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只要我们认真抓好十个优选工作,就能取得蟹稻双丰收。一要优选好水源:要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进行稻田养蟹,一般选在沿湖、沿河两岸的低洼地、滩涂地或沿库下游的宜渔稻田,这里的稻田在开沟引水时有它特有的优势。二要优选好田块:选择地势较洼,注排水方便,面积50~100亩的连片田块,每亩独立的田块面积在5~10亩为宜,  相似文献   

17.
正一、池塘选择:池塘面积一般选择在1~3亩,面积不宜过大,水源条件要好,池底淤泥不得超过10cm,进排水方便,最好用60~80m目的网布护坡,池埂用60cm专用蟹膜建防逃设施。二、池塘消毒:每年5月20日左右将池塘关满水  相似文献   

18.
<正> 江苏省盐都县潘黄镇郝庄村陈爱英,承包25亩农田挖塘养蟹,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钻研高产高效养蟹技术,获得亩产大规模蟹75.6公斤、纯收入2380元的好成绩,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养蟹状元”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一、面积适中、水质好 陈爱英在养蟹前走访了不少养蟹塘口,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她认为蟹池的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北闸村养殖户崔风来,过去一直抱着传统的养殖理念,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效益不佳。2007年初被推荐为县渔业科技示范户以来,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类水产养殖培训班,转变了养殖思路,提高了养殖技能,对自己传统的养殖蟹方式进行了三改,养殖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以往20亩的养蟹池,每亩效益仅在千元,2008年池塘养蟹共投入3.17万元,其中蟹苗4600  相似文献   

20.
<正> 利用房前屋后的庭院养蟹,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养蟹模式。它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挖池,或将老鱼塘改造一下,也可利用屋顶建池,还可在院子里建成果树成荫的立体式蟹池,据我地大部分蟹农实践证明,每100平方米的蟹池,平均获利2500元左右,只需要400元的投资。它既开发了庭院经济,又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