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5月15日,广东郁南发生一起因养殖户水质管理不当而造成的长吻鮠死鱼事件,在笔者指导下,通过相关水质调节处理措施,死鱼情况得到控制,效果明显。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基本情况该养殖长吻鮠池塘面积为5.6亩,水深约1.5m,长吻鮠规格350~450g/尾,密度2700尾/亩,以投喂冰鲜鱼为主。5月11日,长吻鮠有暗浮头和食欲减少现  相似文献   

2.
<正>开春后,池塘水温逐步回升到10℃以上,黄颡鱼养殖户也逐步开始投喂,但由于经过几个月越冬停食期,鱼池的水质出现倒藻、瘦水、氨氮含量超标、池底溶氧低等情况,致使黄颡鱼不正常吃食、有些养殖户的鱼池还出现死鱼现象,根据笔者前两天的现场诊治情况,主要是应激性出血和烂皮病。现就诊治情况把春季黄颡鱼烂皮病和出血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1.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长吻鮠俗称江团、肥沱、鮠颡、鮠鱼,隶属鲶形目,鮠科,鮠属,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和鳞片,是淡水鱼中的珍品。因其吻较其它鮠属鱼类为长,故叫长吻。一般体重l—3kg,最大个体达17kg,近年来,该鱼的天然资源日渐减少,市场价格昂贵,2003年长江自然鮠鱼价格每kg高达150元以上。现将有关长吻鮠的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长吻鮠又名江团、肥沱、鮠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鮠属。长吻鮠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现已成为新的养殖品种。但长吻鮠的苗种却多由广东省提供,成鱼又在四川养殖,如果利用废热水对长吻鮠进行培育,不但生长期长,而且培养出的亲鱼可以早繁,苗种也与广东省出池时间一致,并且减少苗种的运输损伤。本文就利用废热源水对长吻鮠进行人工早繁技术总结如下:一、亲鱼的收集1、收集的时间与地点在繁殖季节的4月~6月,从渔民在江河捕获的商品鱼中选择,但钩捕与刺网捕获的弃用;9月~10月份从广东省购进优质后备亲鱼。但均是选体质好、个体重、年…  相似文献   

5.
搞好长吻鮠的人工繁殖,为大面积进行商品鮠鱼生产提供数量充足,体质健壮的长吻鮠苗种,这是发展长吻鮠养殖的首要一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长吻鮠人工繁殖经历了试验,示范推广,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根据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并吸取各地先进经验,将长吻鮠人工繁殖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石首市16个乡镇办区的200多名水产养殖专业大户一大早就自发来到湖北省长吻鮠良种场,听取石首市长吻鮠养殖专家的技术授课,他们还参观了该市焦山河乡的长吻鮠网箱养殖基地。据悉,被石首市政府定为“市鱼”的长江名贵经济鱼类长吻鮠在“十五”期间,养殖面积要达到2万亩,网箱1万口,并制作石首三宝之首的“笔架鱼肚”70吨,产值要达到6亿元。目前,该市正在掀起一股长吻鮠养殖热。  相似文献   

7.
长吻鮠,俗称鮠鱼、江团、肥沱等.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属鲇形目、鮠科、能属,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中。长吻鮠具有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诸多优点,肌肉中富含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和含肉量占体重的87%左右,常吃长吻鮠能够补血、调中、益阳。长吻鮠的鳔特别肥厚,约占体重的5%,新鲜时为银白色,可干制成名贵的鱼肚,是为闻名中外的名菜。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在养殖过程中,较易感染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及肠炎、烂鳃病等多种疾病。但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应准确计算体积与剂量。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小瓜虫病。这种病为鱼苗、鱼种阶段主要病害,该病易暴发,难控制,危害较大,凡是得此病的鱼,肉眼可见鳃、鳍、体表有“白点”,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流行温度14℃~25℃。治疗方法:用(0.2~0.4)mg/L福尔马林混合液全池泼洒,疗效相当不错。2、锚头鳋病。长吻鎨极易感染此病。病鱼体表可见虫体,摄食减少,鱼体消瘦,伤口处易被细菌感染。流行于秋末、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9.
长吻鮠是中国特有的名贵鱼之一,历来就是餐桌上的名馐珍肴。网箱养殖长吻鮠具有生长快、品质好、投资小、效益高的优势,仉其病害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我们从事网箱养殖长吻鮠多年,在其疾病防治上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比较成熟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一、5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对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的分析,5月份湖北省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因受多雨水、气温比常年偏低,其病害发生情况比4月份略有下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低,其原因是雨水偏多,水产养殖水体交换量大,气温偏低等因素所致。常规饲养鱼类草鱼、武昌鱼(编鱼)、白鲢等品种发生病害为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5月末期气温升高,白鲢、鲫鱼发生暴发性败血病,斑点叉尾鲴发生白皮病,南方大口鲶发生水霉病,乌龟、鳖发生的病害与4月相同等,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略有上升。长吻鮠、鲟鱼等鱼类品种未发生病害。  相似文献   

11.
长吻鮠的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俗称鮰鱼、江团、肥沱,是我国长江中的名贵鱼类。分类学上隶属鲇形目,鲿科,鮠属,因吻较长故学名为长吻鮠。 长吻鮠肉嫩刺少,富含高蛋白,低脂肪,肉味非常鲜美。民间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特别是长吻鮠的鳔十分肥厚,干制成的“鱼肚”是享誉中外的珍肴。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长吻鮠主要来自自然捕捞,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一般每公斤售价达100元以上,产自我省石首的  相似文献   

12.
长吻鮠又名江团,肥坨,因其刺少肉嫩,味道鲜美,而深受人民的喜爱。在其天然资源日益匮乏的当今,选择网箱养殖实为一条很好的致富之路。网箱养殖长吻鮠,当年鱼苗养到年底尾重可达100-200g,第二年能长到尾重500g-1000g的商品鱼,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池塘养殖长吻鮠比养殖一般特种水产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其发展势头迅猛。但许多初养者只看到长吻鮠市场行情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特殊技术要求,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为了让初养者少走弯路,现将我们在长吻鮠池塘养殖方面积累的经验技巧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池塘条件1、水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易排易灌。池塘水深能保持1.5m~2m。2、面积单个池面积500m2~2000m2,以长条形鱼池较好。因为长吻鮠不爱游动,喜欢群居于池边、池角和低凹处,池塘面积太大不仅浪费水体,更主要的还在于难以做到让鱼吃匀吃饱。3、底质…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8月28日至9月3日,福建省古田县水口库区黄田、水口两镇长约1.8km水域内网箱养殖的草鱼、翘嘴鲌、鳊鱼、倒刺鲃、赤眼鳟、长吻鮠等发生大面积、大批量死鱼,牵涉931户,受灾7661箱,共死鱼1.5万t,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死鱼之多、损失之大令人震惊。一、基本情况1.灾害性质、特点:这次灾害是突发性、暴发性、大面积、大批量死鱼,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死亡数量多。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管理处特种渔业养殖基地自年初引起长吻鮠鱼苗,与武汉高龙饲料公司合作,使用“高龙”长吻鮠专用料与自配饲料(成鳗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过多年的长吻鮠网箱养殖,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不断学习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充分掌握了长吻鮠的生态习性,达到了适宜长吻鮠网箱养殖的要求,才能搞好其网箱养殖。就此,我们浅显地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生态习性1长吻鮠生活在水体底层,白天一般群集潜伏于水体下层,夜晚则分散到水体中、上层活动,不善跳跃。它的背鳍和胸鳍各有一根硬棘,后缘有细锯齿。在人工操作或遭遇凶猛鱼类攻击时,背、胸鳍张开,进行自我防卫。长吻鮠背部体色随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水质清澈的水体中饲养出来的长吻鮠,背部为黑色。相应网箱养殖要求(1)网箱网目应…  相似文献   

17.
<正> 由湖北省水产局组织的鱼类专家组4月10日云集武昌,对湖北省石首市长吻鮠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成果进行全面鉴定。专家认为,石首市省级长吻鮠良种场对从长江捕获的长吻鮠在池塘内驯化和鱼苗繁殖“三率”等技术、苗种开口饵料,特别是在幼苗阶段采用的先进驯食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长吻鮠属温水肉食性鱼类,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在南方能安全越冬,而且在冬季还可摄食生长,是目前水产养殖中较为理想的优质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网箱的长吻鮠成鱼运输方法,经历(12~16)h长途运输到达目的地后,鱼依然鲜活,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两年的饲养管理,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水产养殖大户叶明成网箱试养长吻鮠,获得成功,每箱产量达400千克,价格在30元/千克。仅此一项,他收入12000元。长吻鮠又名肥沱,素有"水中软黄金"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