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企业家》2007,(6):56-56
不管是虚幻还是片面,文学作品里的企业家形象多少折射出了这个光怪陆离世界的一斑也许多年以后,当现今的商人和商业变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一些文学作品里去揣摩那些曾经活生生的商人的形象。1979年作家蒋子龙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乔厂长上任记》,差不多可以说是纪录改革开放后企业家形象的开山之作,“乔厂长”从此成了敢于负责任、敢于挑担子、敢于得罪人的企业领导者形象。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各国的投资者蜂拥而至,寻求发财致富的机会。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盛世之下的中国,却有接近一半以上最富裕的国民考虑投资移民,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证实:中国27%的受访亿万富翁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富豪投资移民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企业股权性质作为考察背景,实证研究了企业家声誉对企业研发投资长期绩效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不区分股权性质情况下,企业家声誉对企业研发投资长期绩效具有积极影响,说明声誉激励能弥补显性激励契约的不足,促使企业家从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完成研发任务,提高企业研发投资长期绩效。2区分股权性质情况下,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企业家声誉均能促进研发投资长期绩效的提升,但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企业家声誉与企业研发投资长期绩效的正相关关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代的人面临着不同时代的难题。远古农家为种瓜还是种豆作难,近代小业主为积累还是消费犯愁,处于信息时代端倪初见的现代企业家也有自己的难处是否要投资信息技术(IT)?何时投资?以何种方式投资?本将提供一组简便实用的量化手段,籍以解决这类进退两难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刊特约记者任绍敏,就SA8000社会责任问题走访了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劳动法专家董保华。本刊摘发一部分,访谈全文将在《上海企业》2004年第9期上刊载,请读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家》2007,(11):112-112
《中国企业家》:联想投资怎么看待目前消费品行业以及服务行业的投资机会?陈浩:过去的几十年民营企业和一些自主创新企业经过自己的积累滚动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叫做所谓资本存量资产,他们已经从小苗长成了小树,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揭示现行教材有关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融资标准与投资标准的区别和联系,认为资本成本应该是融资标准与投资标准的对立统一体,但两者经常发生矛盾却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这种观点同时为我国资本市场上"融资者处于强势,投资者处于劣势,并且投资者利益经常被无理剥夺"1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9.
有徐甲洙最近一次访华旅程中,这位韩国“风险投资之父”说的不是在华风险投资,而是他正在募集中的“东北亚并购基金”。如果一切顺利,这个在开曼群岛注册、首期募集资金规模在l亿美元左右的基金  相似文献   

10.
一年前.笔者在《2005:跨国并购的价值冲突》(《中国企业家》2004年12期)一文中呼吁业界高度关注:“与虚张声势的中国企业浩荡出行相反,真正藏龙卧虎的全球公司却在悄悄地进村。”“跨国并购从来就是双向的通道,在我们的企业家对陌生的国际舞台跃跃欲试之时.需要清醒地看到.跨国并购的真正战场是在中国本土。中国企业的最大价值是赢在本土,中国经济就是全球经济的主战场.无论我们如何机敏.主场的败将很难成为客场的胜利者。与日本当年以市场开拓为主导的海外并购高潮相比.我们还处于散兵游勇阶段.远远谈不上来自中国企业的威胁。”今天看来.这一判断仍然不错。  相似文献   

11.
几次在北京遇到张贤亮,谈的都是商业以外的事情。及至要采访作为董事长的他时,他立即邀请记者务必去银川看看西部影视域。他的理由很充分:不真正接触企业,采访怎么会深入呢?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贤亮依然以宁夏文联主席的身份分在文艺组.他对组里的委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早就不该和你们在一组了,我应该在经济组。”来到银川,张贤亮先让记者作为一个普通游客独自去影视城走了一遭,显然,他对自己企业的管理和魅力很自信。带着游览后的新鲜感受,记者在影视城的茶楼上采访了这位“老板”.  相似文献   

12.
余高潮 《数据》2011,(6):19-19
如果说2005年到2008年北京投资最引人注目的增长点在于"基础设施投资",2009年在于"土地一级开发",2010年在于"拿地",那么2011年"工业投资"将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3.
“集团负责办油库码头这个项目的经理常常觉得个中纠缠太多,我还开玩笑的说他可以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后写一个回忆录”  相似文献   

14.
吴琼 《中国企业家》2009,(6):125-126
一飞冲天的“本土杀手”突然急转直下! 作为《中国企业家》和BCG的重磅关注对象,这些新兴市场挑战者正经历大起大落。去年,我们关注的主题还是“狙击跨国巨头的本土杀手”,今年,他们正遭遇第一次全球危机大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