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民商事纠纷解决过程中,送达是民事诉讼和民事仲裁的重要环节。电子送达则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送达方式,其立足于国际司法协助制度之中,具有新的内容和特色。实践中,域外电子送达的方式包括电子邮件送达、网上公告送达和国际司法协助送达。域外电子送达顺应现代办公模式的新发展,有利于提高涉外诉讼效率和维护司法公正。当前域外电子送达面临着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不配合、国外法律不允许的情形。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完善域外电子送达的相关立法、强化与当事人的沟通和完善双边司法协助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沉默权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试图对沉默权若干基本理论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玉辉 《现代财经》2005,25(7):60-64
在日本,反垄断法的运用以公正交易委员会的活动为中心,为防范其执行过小,活化反垄断法运用,强化了民事损害赔偿制度。日本的损害赔偿制度是以公正交易委员会作出的确定审决为前提,针对特定的四种行为实行无过错单倍损害赔偿原则,并且在损害赔偿诉讼中公正交易委员会承担着协助义务。  相似文献   

4.
保障辩护权的行使,促进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和程序公正的实现.公正和效率是诉讼追求的价值目标,我国庭前会议程序追求的是在保证公正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诉讼效率,因此追求诉讼的效率价值必须以公正为基础.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现职权主义的特征,在诉讼力量上控辩双方是不平等的,庭前会议程序的证据展示功能能够帮助辩护人全面了解公诉方掌握的证据,有利于辩护人在开庭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防止"证据突袭"等情况的出现.庭前会议程序召集控辩审三方就案件进行沟通,使得法官能够全面了解控辩双方的证据和意见而不至于在庭审开始前就为一方意见所左右,辩护方的辩护意见在庭审对抗中也将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产生实质作用,诉讼的公正价值由此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
公正与效率是刑事诉讼程序设计的价值准则,而现行"审级对应制"公诉模式的操作却背离了这一目标。实行公诉一体化,以减少诉讼环节,提高诉讼效率,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论ADR的司法程序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R概念源于美国,是一种在司法程序内迅速解决纠纷的新的方法和手段。它的魅力在于它的程序价值,主要包括效率价值、公正价值、补充性价值。但中国的司法改革思路集中在诉讼制度的改革,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即ADR制度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为提高“司法效率”,简化纠纷解决过程中的复杂程序,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创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重构人民调解制度,建立ADR制度。  相似文献   

7.
建立行政成本的监督控制机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出现的行政成本预算源头失控;行政成本预算编制失控;行政成本预算执行失控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无线电管理在中国是一门前无经验可借鉴的新型管理学科,创新,是推动深圳无线电管理工作跨越发展的灵魂。理念创新,管理就是服务,管好是为了发展;人才创新,构筑群体人才参与的“知识管理”机制;管理创新,确立促进无线电事业发展为管理第一要务;法制创新,把教育为主、公正公平、保驾护航融入执法始终;方法创新,强化普法宣传,营造依法管理和使用无线电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韦伟 《时代经贸》2007,5(12X):9-9,12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它有利于保护公司、股东以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新《公司法》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不仅是理论上的合理性,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实现了股东利益的平衡,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大设计,但制度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一定的缺陷性,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赵洁 《经济师》2009,(4):88-88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矛盾多发的特定历史时期,特别是群体性纠纷日益增多,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采取多元化的纠纷处理机制.特别是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资源——代表人诉讼制度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