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1月我国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财力均衡的基本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财政体制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可行性分析(一)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理论可行性分析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使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无论是高度集中的体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体制,都无法规范各级政府在财政分配关系上的随意性,不能较好解决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问题。为此,我国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其目的是要使各级政府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一级预算,并通过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世界各国来看,实行复式预算和分税制国家,地方政府都赋予了相应的财权和…  相似文献   

3.
为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前不久我们对陕西省商洛地区7个县市、16个乡镇及上百个村组作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税费改革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势在必行。但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基本现状 (一)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现状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我区全面实行了地对县、县对乡镇的分税制财政体制。1997年撤区并乡建镇中,县(市)又对乡镇之间的财政、事权作了适当调整。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乡镇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乡镇财政运行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完善乡镇财政运行机制的思考叶宝珠乡镇财政收支范围,包括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乡镇自筹资金。1994年乡镇财政总收入已达786.9亿元,占县乡两级收入的48.4%。离开最基层一级乡镇财政的配合,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就难以进行。因此,新形势下如...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月我国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财力均衡的基本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财政体制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分权所带来的地方财政收支缺口日益增大,出现了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的问题,不断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文章采用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需求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角度研究了财政体制垂直失衡与经济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财政体制垂直失衡与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失衡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是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产物分税制不仅分权分利而且调节平衡发达国家大都以其调控财政,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财政调控办法,“分税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日本、德国是实行分税制比较典型的国家。尽管美、德属联邦布1国家,日本是单一制国家,分税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有些差异,但在“分税制”的基本内容上,大体相同。可见,“分税制”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一专利”或者一特殊的制度”,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国际惯例的时政体制。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央与地方…  相似文献   

8.
我国县乡财政运行风险及其化解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慧 《农村经济》2005,(4):77-78
在分税制体制及相关因素的作用下,处于基层的县乡两级财政运行质量每况愈下,已经积聚并隐含了巨大的风险。风险防范与化解之策在于;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发送经济运行环境;明确划分政府事权,重新界定各级财政职责,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建立财政偿债金与风险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9.
《江苏农村经济》2006,(7):47-47
从2006年4月1日起,河北省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在12个试点县(市)正式推开,考虑到中央和省、市财政政策,以及利于工业合理布局、人口合理流动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改革试点确定了相对规范的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两种模式。目前,12个试点县(市)的173个乡镇中,有28个乡镇实行了相对规范的分税制(每个试点县都确定了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乡镇);有133个乡镇实行了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12个乡镇实行了过渡性财政体制。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体制的调整,乡镇财政收支受到较大影响,现行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完善农业发展基金筹集办法的几点设想谭训鸣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渠道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完善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办法,进一步做好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工作,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促进...  相似文献   

11.
财税体制改革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朱钢1994年,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其基本内容为全面推行增值税、实行分税制和建立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由于改革的步伐较大,运行时间短,制度本身还...  相似文献   

12.
分税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康 《中国改革》2006,(2):45-47
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在我国的推行,自1994年以来已逾十年,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显露和积累了一些问题。如何根据变化的情况,推进地方税改,本刊2005年第12期刊发《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要因地而异》,提出“为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省以下不宜都提倡分税制”。本期就此问题特刊发《分税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提出“省以下财政体制并没有真正进入分税制”,需要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为推行此项改革的深入进展,希望各方继续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时间顺序对我国财政理论的变化进行综述,突出我国财政体制理论形成的特殊性,重点归纳西方财政联邦主义对我国"分税制"体制理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其目的是中央要适当集中财政收入,并增加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补助,以利于运用财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但是,对县级财政来说,却面临着一场新的考验。它不仅是利益分配的调整,也给县级财力结构带来新的变化和影响。一、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0年已把高度集中的‘大锅饭”的财政体制改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其目的是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从实践看,“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打破了旧体制…  相似文献   

15.
经过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和2000年的部门预算改革后,我国的财政体制较之以往取得了明显的体制创新成果。但是,县乡(镇)级的财政体制改革却进展缓慢,而且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并成为我国“三农”问题和农村税费改革难以进一步深化的直接制度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要因地而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尚希  邢丽 《中国改革》2005,(12):59-60
县乡财政困难与财政体制“ 三要素”( 事权、财权、财力) 的组合失调有内在的关联性。为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省以下不宜提倡都搞分税制; 对落后地区而言,最重要的是“财力与事权的匹配”, 而不是通常认为的“ 财权与事权的匹配”; 对发达地区, 可以选择省以下分税制体制, 在此条件下 ,“ 财权与事权的匹配”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改革以来,基层财政困难问题逐步突显出来。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为代表的基层财政体制创新为政府财政级次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部分经验,为未来我国合理的财政级次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体制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先后经历了由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到财政包干制再到分税制的演化过程,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在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自利性行为的内涵及特征,并分析了其具体影响的表现形式。通过研究得出克服政府自利性的三大路径的结论:一是构建约束政府自利性的制度安排,二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三是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素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条件下增加地方财政农业投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税制条件下增加地方财政农业投入问题的研究苏明地方财政农业投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80%左右在地方,存在的问题也出在地方,特别是分税制以后,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状况出现了进一步恶化的势头。因此,在新体制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增加地方的农业...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是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为前提,以政府间各种形式的税收划分为核心内容,辅之以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我国自1993起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效,但在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及转移支付制度设计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完善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需要从这三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