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业经济问题》2021,41(4)
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在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的演化博弈过程。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支持政策对推动商业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地方政府对林权抵押贷款出台各种有利于弥补商业银行风险损失的支持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商业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双方的策略收敛于出台支持政策、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稳定状态。为进一步实现地方政府推动林权抵押贷款的目的,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提供林权抵押贷款,提出了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科学的林权抵押贷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林权抵押贷款考核目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农用水权期权交易作为一种创新的水权交易模式,是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新渠道。探究农用水权期权交易的触发条件及驱动因素,推动水期权交易模式应用于实践,是建设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的重要内容。方法 文章基于农用水权期权交易触发这一新视角,构建农业用水者、工业用水者、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和Lyapunov第一法则定性研究各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稳定性及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稳定均衡点,并利用Matlab2018b仿真分析关键要素对整体系统演化的影响。结果 农用水权期权费稍高定价、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政府管理部门公信力损失的提升、加大对金融机构经济补贴,会增加农业用水者、工业用水者、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参与农用水权期权交易的概率。结论 农用水权期权交易的触发需要发挥政府职能,突破门槛效应。首先,通过对金融机构的经济补贴,激励金融机构选择创新金融业务;其次,金融机构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合理定价农用水权期权费及降低交易成本的路径,触发农业用水者和工业用水者选择农用水权期权交易;此外,公信力损失会进一步增强对政府管理部门的约束力,最终实现农用水权期权交易触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水利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且复杂,水利基础设施PPP项目完工时间会影响公众对政府和建设主体的态度。考虑公众支持意愿对水利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工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构建由公众、政府和水利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主体组成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情形下的均衡策略演化过程,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可能的均衡策略中,公众、政府和项目建设方存在四个稳定的策略,分别是支持,采取激励措施,不付出额外努力;支持,不采取激励措施,付出额外努力;不支持,采取激励措施,付出额外努力和支持,采取激励措施,付出额外努力。其中,公众支持能提高政府采取激励措施的积极性,从而鼓励水利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主体付出额外努力提前完工,扩大项目效益给公众带来“幸福感”的同时提升政府公信力,形成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前我国农村河道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厘清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是破解河长制下农村河道治理困境的关键所在。在假设博弈主体均为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利用演化博弈工具研究了河长制下农村河道治理的问题。界定了农村河道治理过程的农村河长、职能机构、农村居民3个重要主体,并且分析了其策略选择及相互关系;利用演化博弈工具探讨了三方的演化过程,并对其渐进稳定性进行分析,讨论了不同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针对演化博弈分析结果,同时考虑非设定条件的影响,从规范河长绩效考评标准、完善职能机构奖惩机制、构建河长制信息化平台等多个角度对农村河道治理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项新的融资方式,对商业银行发展、居民买房、金融市场完善等有一定的作用,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还存在法律和技术方面的障碍,目前推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条件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0.
指出清流县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3个条件分别是资本需求的扩大、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政府的干预;发现了林权抵押贷款可以实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带动投资、扩大就业,有效提高金融部门和林农收入水平等多重效益;提出设置林业专业信贷员,延长林权抵押贷款的时间,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建立林地收储制度等4条改进林权抵押贷款福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风险上策均衡等博弈论分析问题的方法,揭示了政府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在博弈中政府与各个博弈方的得益函数及罚金的数额。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新时期适应社会要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水权制度,才能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和科学的利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选取疏勒河流域作为研究区,探讨水权市场中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偏好和利益诉求,由此构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框架。针对流域水权市场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构建理论模型并分析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路径。从完善水权交易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合理鼓励或约束交易双方行为、强调社会组织的责任和地位,以及强化政府监督力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依赖于地下水,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从产权经济学角度对地下水超采原因分析得出,地下水资源具有“社团”产权属性是产生地下水超采问题的主要原因。地下水水权排他性不完全,产权界定不清晰,水权效率极低。水权市场制度建设不完整,无水权交易机制,导致水权转让受阻,进而导致地下水超采问题的发生。因此,应着力推进井灌区农业水权制度改革,将农业水权清晰界定到户与建立水权交易和流转机制有机统一起来,以此来优化地下水资源配置,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探讨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行为的因素,分析施工监督管理进化稳定策略,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基于进化博弈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的博弈模型。对进化博弈稳定策略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选择主要和严格监督管理成本与奖励、监督管理失误率、监督管理可能受到的惩罚等有关;施工承包商对水利工程严格施工的策略选择主要和严格施工成本与奖励、不严格施工可能受到的惩罚等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之间的进化博弈稳定策略与各影响因素的初始值有关。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博弈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并提出加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水权、排污权等稀缺资源分配方法和分配指标构建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排水系统进行机理分析,并遵循公平、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影响指标,通过博弈论集合模型将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进行组合优化,最终构建了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以苏南运河排水权分配作为分析案例,并将该模型分配结果与序关系分析-TOPSIS模型和熵权-TOPSIS模型分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具有可行性、合理性;排水权分配是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其中降雨状况和社会水利建设、历史灾害损失等对排水权分配有较大影响;排水权分配结果按照分配额大小依次为常州、无锡、苏州、镇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