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次利率调整并非以宏观调控为目的而进行的主动性调整,更主要的是为适应通货膨胀变化而被动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很多经济学界的人士不断强调目前货币政策调控中应当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也就是更多地通过利率的调整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但中国微观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较低,利率做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传导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持这种观点的人数很多,因此市场往往会高估利率调整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实际作用。在我国的利率调整政策当中,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比利用非市场化的利率进行宏观调控更切合实际。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最大障碍是微观主体对利率的定价能力仍相当弱,微观主体在与央行对利率决定的博弈中处于完全的弱势。非常可喜的是,此轮加息争论热潮之中,管理层除了选择加息和扩大存贷款利率波动范围之外,在培养市场的价格决定能力方面也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1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18%,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百分之0.0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此次加息,已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第一次加息以来,不到3年时间里的第6次加息。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1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18%,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百分之0.0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此次加息,已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第一次加息以来,不到3年时间里的第6次加息.  相似文献   

4.
加息对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信贷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非常密切。而在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很容易出现房地产泡沫。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加息会对我国的房地产信贷市场有何影响?本文结合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整政策,分析其对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影响。认为:2004年末的加息对当前的房地产过热起到了有效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实现利率市场化对于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商业改革、优化宏观经济调控和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现行利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在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培育金融市场、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强化监管能力、完善内控机制和相关配套改革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利率市场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29日央行调高了一年期存款利率,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各界褒贬不一。本文从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选取改革开放至今的宏观经济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得到了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方向的相关关系,以及实际利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并进一步说明了加息对遏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和物价上涨压力均较大,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对外依存度大。针对这些情况,金融宏观调控采取了发行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大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等措施,并利用“窗口指导”加大了对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引导。这些调控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经济金融生活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继续坚持适度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央行三次加息的动态、背景厦其政策意图,并进一步指出,央行的这三次加息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举措,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三次加息也标志着我国央行释放紧缩信号,开始步入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周期。  相似文献   

9.
200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怯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干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但不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令后货币政策的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几年,亚洲央行始终面临一个难题:是把利率保持在创纪录低点、吹起可能导致危险的信贷泡沫,还是要提高利率、任由热钱流入推升货币汇率?在危机期间,部分央行曾被迫做出选择。2013年底,在市场出现美国加息预期、资金大举外流之际,为避免货币崩溃,印度央行和印尼央行都曾推出紧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