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12):57-57
SRI咨询公司最新研究报告称,全球聚酯产能已达到5800万t/a,比消费需求超出1000万t/a。SRI咨询公司预测,尽管存在经济危机和不确定的商业因素,PET聚合体的产能在2013年前仍将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而西欧的聚酯产能将有所下降。产能增长较快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东、亚洲(主要是中国)和非洲,这些地区将产生更多的聚酯纤维和PET固体树脂,成为主要聚酯树脂消费区。  相似文献   

2.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5):46-46
据美国化工市场联合公司(CMAI)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到2010年全球乙烯过剩产能将达到1700万t/a,约占全球总需求的15%。产能出现大量过剩主要是由于乙烯新增产能的大量投产,全球乙烯产能将从2007年的1.25亿t/a增加至2010年的1.45亿t/a,到2013年将增加至1.48亿t/a。  相似文献   

3.
《化工科技市场》2008,31(11):49-50
全球乙二醇市场正掀起一股扩能高潮,预计2010年乙二醇总消费量将达到2188万t/a,而总产能将达到2709.3万t/a,今后几年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同时,以中东为主的产能新增地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消费地的崛起,将大大冲击世界乙二醇市场格局,使供销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李昂 《中国市场》2014,(49):154-155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能过剩呈现出新的特点:长期性过剩、新兴行业过剩、金融资本过剩及投资与需求过剩,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是对GDP增长的过度偏执导致的盲目投资及重复建设,行业存在进出壁垒,落后产能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结构失衡以及企业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仍有利可图等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汽车消费税制改革窥探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过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对汽车消费税制与汽车产业政策相关性的实证分析,考察我国汽车工业的产能过剩状况。认为其相关性比较强,并能较好地配合新汽车产业政策和国家宏观战略方针,加快推进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7.
8.
9.
欧洲造船工业会(CESA)最近发表了2004年度发展报告,这是去年CESA和西欧造船工业会(AWES)两者合二为一以来首次发表欧洲造船工业年度发展报告.报告公布了其对未来世界新船需求的预测结果.根据其预测,2010年世界新船建造能力将达到3120万修正总吨,而到2010年世界年均新船需求只有2400万修正总吨(3350万总吨).CESA认为,今后数年之内世界造船市场将会出现能力过剩.  相似文献   

10.
《化工科技市场》2010,(7):25-25
国际橡胶研究集团(IRSG)2010年6月下旬公布了全球橡胶工业展望报告,对未来10a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进行了全新的预测,并涵盖了世界经济以及汽车、轮胎和橡胶行业的发展。报告称,截至2010年3月的12个月中,全球橡胶消费量达2220万t,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船舶行业业内人士提醒,年初以来造船市场成交量的逐月上升并不意味着船舶市场开始复苏。综合来看,目前船舶市场前景还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船用钢材需求也可能受到一定冲击。但从总体来看,船用钢市场需求仍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过了六年跌宕起伏,2014年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调整期,宏观经济政策更多地让位于市场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前五年相比,2014年全球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波澜不惊,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的平静,美国、欧盟和日本均没有出现影响经济稳定的重大突发事件,发展中经济体也在持续减速中进行艰难调整。未来5年,全球经济可能会延续这一趋势,呈现低增长低通胀并存的格局。同时,随着世界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能源总署(IEA)于2007年11月发布《2007年世界能源前景报告》,该报告指出,到了2030年IEA的会员国进口石油平均成本将超过每桶100美元,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市场占有率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一季度,在国民经济继续提速和大量出口支撑下,中国钢材消费依然旺盛,由此拉动了新增资源更为强劲的增长.由于供求关系趋向宽松,在消化了铁矿石涨价因素后,价格行情先扬后抑.前不久虽然出台了关税调整方案,估计力度太小,难以撼动钢铁产品大量出口格局,预计一段时期内钢材市场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