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云南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云南常规水稻育种省级创新团队发挥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优势,积极开展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自2010年以来,共育成云粳系列16个新品种,其中8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个成为我国育成的首批粳型优质香软米新品种,1个被农业部评为主导品种,为加快云粳系列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实现云粳系列新品在全省的大面积推广,夯实高原粮仓打下了良好基础。育成的云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各具特色,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较强的耐寒性、抗稻病、抗倒伏和抗白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区建设》2000,(1):47-47
中优早5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先后通过江西、湖南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浙江省8个加价优质品种之一,并列为国家水稻工程1998年重点示范推广品种,1999年被评为国家攻关后补助品种。  相似文献   

3.
要闻     
《宁波通讯》2012,(6):6-7
★稻作故乡追梦人2000年,打破国内顶级水稻专家认为难以实现的“禁区”,成功育成杂交粳稻品种。2005年,破解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直接利用的世界难题,率先育成籼粳杂交稻。10多年相继育成17个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累计推广面积1250万余亩,产稻谷8亿余公斤,产生经济效益18亿元。这一奇迹创造者就是宁波杂交水稻育种创新团队,而突破了世界性育种难题的团队首席专家马荣荣,则仅仅是一位毕业于宁波农校的普通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4.
从省农业厅获悉,由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综合试验站站长李开斌研究员育成的常规超级稻后备品种"楚粳28号",去年在弥渡县寅街镇头邑村大面积推广种植又获得高产。经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测产验收,其百亩片平均亩产达977.07公斤。迄今为止,该品种百亩平均亩产已连续3年突破大面积(100亩)亩产950公斤高产纪录。"楚粳28号"于200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正>朱启升,1952年出生于安徽,1977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农学系,分配到安徽农科院进行杂交水稻育种至今,主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历任助理秘书、农场场长、杂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职务。现为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客座研究员,中美水稻技术合作研究(安徽)中心主任。安徽省杂交水稻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6.
1、特征特性 桂桑优12(原名:桂杂优1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自治区“九五”攻关项目选育成的桑树新杂交组合(杂交桑),2000年通过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组合)群体整齐、生长旺、长叶快;壮枝多、  相似文献   

7.
9月9日经过近10年的科技攻关,安徽省农科院朱启升研究员发明了含有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基因的水稻恢复系(父本)制备方法,并采用这一方法首次开展杂交水稻"混播"制种,选育出可机械收割的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绿优5号"。安徽省农科院邀请同行专家对"混播"制种进行现场测评,测得"绿优5号"理论亩产为339.9公斤,比常规方法制种产量高27.8%。  相似文献   

8.
李开斌是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的水稻育种专家,从楚雄州中等农业学校毕业后,30多年来他选育了一个又一个"楚粳"新品种,品种选育成果达到省内领先、国内高原粳稻先进水平,选育成果应用面积达3484.54万亩,为农民增收42.5亿元,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持育成云南省唯一的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超级稻“Ⅱ优航一号”单产创世界纪录福建省农科院从1996年起开始航天育种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贮备了一批性状特异、类型丰富的优异种子,为开展超级稻航天育种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2002年福建水稻航天育种研究课题入选国家“863”计划。几年来,该院科研人员利用原有恢复系材料(明灰八六)通过卫星搭载返回的种子,在福州、海南等地不同生态条件培育(种植),产生多种类型变异。这些变异通过专家的选育,可直接选择成为有价值的新组合(品种),或通过复合杂交来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变异材料,产生比原有亲本性状更加优良的新组合(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一、湘棉不育系1号的选育及特性 1. 湘棉不育系1号的选育湘棉不育系1号(原名海洞核A5)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采用海岛棉米努非与洞庭一号杂交,后代不育株与洞庭一号连续回交5代,再与中棉所12的优良株系杂交回交,后代不育株再与石远521的优良株系杂交回交,用多个陆地棉做父本,采用优良性状分子聚合育成.该不育系2005年7月通过专家现场鉴定,2006年5月通过湖南省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就是将杂交水稻种子从品种(组合)选育到种子生产,加工,销售,推广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实现杂交水稻种子育繁推销一体化,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经营社会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法制化的技术经济活动。它以杂交水稻优良亲本,组合及其先进的配套技术为起点,进行技术组装和产品开发,以种子产品占领市场为手段,推动杂交水稻的高效,稳定与持续发展,实现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独创的以光温敏核不育性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 ,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新。我国80年代开始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研究 ,1987年将其列入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 ,开展全国性的协作研究。经过十多年的攻关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于1995年获得成功 ,近几年又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至1999年 ,全国有8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投入实际应用 ,18个两系组合通过省级品种审定 ,繁殖、制种、栽培等技术成熟配套 ,累计示范、推广3000多万亩。普遍表现比同熟期的三系…  相似文献   

13.
徐占广 《辽宁经济》2013,(11):F0002-F0002
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通过杂交育成的抗寒优质大苹果,使优质大苹果栽培区域向北推进了200公里,结束了沈阳地区不能栽培优质大苹果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3(10):84-85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简称"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始建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在其基础上组建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宁波市奉化区江口街道农户竺海龙种植的连作晚稻百亩方亩产最高达到801.79公斤,经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认证,打破2018年乐清市种粮大户卓灯球创造的800.91公斤"浙江农业之最"纪录。这是宁波粮食生产创造的第17次"浙江农业之最"。保饭碗,首先保大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竺海龙种植的品种为全国超级稻"甬优1540",是宁波市自主选育的"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之一。一亩地种出"吨把粮",  相似文献   

16.
《乡镇经济》2001,(2):46
2000年12月 15日光明日报讯:不久前,记者参加了在沈阳市郊新城子区举行的一次国家级优质水稻品种评议会。会上,水稻育种专家许雷的发言出乎人们意料。他没有对有关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发表很多意见,而是纵谈水稻生产的产业化和如何开发优质米市场,令人耳目一新。 许雷是盘锦市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总公司总经理、研究员,兼任中国北方水稻良种推广协作网负责人。他从事水稻、旱稻育种研究33年,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水稻、旱稻重点研究课题,先后主持选育出多个生产应用的水稻、旱稻新品种(系),其中有2项成果获国家…  相似文献   

17.
日前,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们在兴化市姚家村水稻攻关试验田对扬州大学实施的精确定量栽培的杂交粳稻进行了实产验收。按国家收购粳稻标准含水率折计,亩实产894.9公斤,这一产量刷新了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兴化市水稻历史高产纪录。近3年来,该技术在江苏试验示范33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36亿元。去年10月全国重点推广这一技术,专家预测今年亩产比常规增产10%以上。把栽培过程作为一项工程技术,使水稻生育的各个过程都有准确的定量诊断与调控技术指标,以实现水稻的生育模式化、诊断指标化、技术规范化,从而达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8.
日前,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们在兴化市姚家村水稻攻关试验田对扬州大学实施的精确定量栽培的杂交粳稻进行了实产验收。按国家收购粳稻标准含水率折计,亩实产894.9公斤,这一产量刷新了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兴化市水稻历史高产纪录。近3年来,该技术在江苏试验示范33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36亿元。去年10月全国重点推广这一技术,专家预测今年亩产比常规增产10%以上。把栽培过程作为一项工程技术,使水稻生育的各个过程都有准确的定量诊断与调控技术指标,以实现水稻的生育模式化、诊断指标化、技术规范化,从而达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9.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个人简介:1930年9月出生,祖籍江西德安,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  相似文献   

20.
正宁波水稻育种创新团队二期交出亮丽答卷:过去5年育成新品种35个,其中国家审定3个,获得新品种保护权11个;累计推广种植面积2937万亩,增产稻谷19.42亿公斤,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8.27亿元。在此前市科技局组织的重大项目验收会上,水稻育种创新团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育成品种2018年推广面积692.98万亩,销售种子314万公斤,销售额1.8亿元。其中"甬优"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