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展望2008年,无论从供给层面、需求层面还是政策层面看,支持浙江经济平衡高速发展的基本因素,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因面全省经济继续平衡动行于10%-15%的高增长区间内,是可以期待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胡少维 《开放潮》2002,(1):19-20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在体制、制度和政策上做出必要的改进和调整。2002年要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千万百计扩大出口需求的同时,又要着力于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3.
余斌 《发展》2012,(12):29-31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了下行态势,且降幅有所扩大,并创1992年以来季度累计同比增速回调时间最长记录。这既是多重周期因素交织、内外需求下降叠加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向中速增长阶段的转换。面对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应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宏观需求政策的基本稳定,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宏观调控基本思路;重视改革导向的供给政策,激发供给活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为中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金融风险一方面直接反映金融系统内的风险,一方面反映更深层次的经济矛盾。当供求失衡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启动内需自然会成为各项调控政策的共同指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最根本的是拉动经济健康的增长。因而,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扩大内需为主。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宏观调控就不但要注重投资需求,而且要注重消费需求。因为消费需求是市场的最终制约力量,现有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能否实现取决于未来的消费需求。扩大投资需…  相似文献   

5.
从金华市的实际看,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的动力,投资需求拉动作用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趋于增强。今后应注意把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增长的着力点切实转到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01的,面对国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世界经济增幅的放慢,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力减弱,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从内需方面看,消费需求开始回升,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但受其内在稳定性规律的作用,增幅也不可能突然攀高。因此,投资需求增长如何仍将是2001年我国经济增幅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看,其近期目标是扩大需求,防止经济回落;中长期目标是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培育新的需求空间,增强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于适应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变,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省经济增长逐步加快,经济结构层次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因为受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也因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同时也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综合体现。可以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  相似文献   

9.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作用不尽相同。从三大需求的性质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可预见的最终需求。在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由短缺经济时代的资源供给转变为市场需求的新形势下,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三大需求的数量看,在我国社会总需求中,最终消费一般占到60%左右,因而,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研究消费预警可以科学、有效地洞察消费趋势,助推消费稳步升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期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对我国的直接影响是,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缩小。要推动经济较快增长,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毋庸置疑。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今的经济形势,然后对我国的扩大内需政策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国经济走势尤如过山车。上半年保持基本稳定,通货膨胀是最突出的问题,实施适度从紧的调控政策。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陡然降温,经济状况呈自由落体运动,开始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大调整,工业产出增长速度降至18年来的新低,保增长成为最紧迫的任务,调控政策从紧缩直接跳跃到宽松。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  相似文献   

12.
王琮 《亚太经济》1999,(5):62-63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提出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扩大消费需求,保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一、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我省经济增长在国内消费需求持续不振的状况下,我省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GDP增长回落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物价持续走低,消费需求不旺。面对这些情况,通过扩大消费需求,对拉动我省经济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7,(13):27-27
此次调整有三方面背景:第一、内外经济失衡,导致顺差过大,流动性不易控制;第二、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的比重失衡和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失衡;第三、内外失衡所导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严重。尽管中央政府此前已经出来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扭转出口和顺差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效果有限。我们认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意料之中,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平衡的必需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政策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长期的高速增长奠定了日本强大的经济硬实力地位难以动摇,而这种地位的获得主要源自于日本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是日本战后促进经济恢复最重要的政策,也是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成功的政策;兴建基础设施的政策扩大了日本国内市场,保证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后劲和长期化;高速增长计划和目标,对于引导和指导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投资和高出口政策,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金融财政政策则成为高速增长的保障。这些政策产生力量效果,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提升了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模式。政策软实力发挥的原因包括,政府引导,政策相互配合,切合实际,长期坚持,目标单一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中我国政府政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考察开放经济条件下各类政府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测算。按照政策导向的不同,本文将政府政策分为内部政策与外部政策两大类。本文首先分别对各类政府政策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Granger检验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个联立方程组(Simultaneous Equations),来求解各类政府政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际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政策整体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面推动作用,而且外部政策对经济增长也起着日益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金融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政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实行“均衡财政”,证券市场不发达;而民间企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投资旺盛,自有资本率又低,所需资金严重短缺,所以金融政策所起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成功地运用低利率政策、超额贷款政策、政策性金融诱导等,满足了企业和社会的资金需求,为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知识积累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最终支撑点。经济增长将达到多高,是由经济增长线的斜率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小小的波动来决定的。经济增长线的斜率,是由知识积累及创新的速率决定的。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转变将精力集中在商业周期、忙于微调的传统做法,政府应当制定出促进科学知识发展的政策。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根本的方略。  相似文献   

18.
第一季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受出口需求疲弱及中央政府调控政策影响,内地实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从2011年第四季的8.9%放缓至2012年第一季的8.1%,意味内地经济正逐渐软着陆。  相似文献   

19.
张永军 《中国报道》2011,(12):50-51
面对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环境,2011年的中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经济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2012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稳健基调。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走势及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需求、投资和政策组合3个方面分析了美国过去10年经济增长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展望美国经济未来的短期和中长期走势,探讨了美国经济减速对亚洲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