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雁翎 《企业天地》2003,(12):83-84
据统计,民营经济产值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在全社会资产中,民营经济拥有的资产占20%还多,民营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已经逐渐显露出它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其在发展上的先天和后天的诸多不足和不成熟性造成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共性即孱弱。有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8岁,民营企业仅2.9岁。而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11—12岁,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40—42岁,世界1000强的平均寿命35岁。中国真正具有高成长性和渐进成长能力的企业仅占3.32%。分析诸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为什么“做不大、长不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为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样也可断言,它们也必然还是促进经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生力军。然而,稍加留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大都“命短”,形成“你刚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局面。国内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3-4岁,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中,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8.6%,生存时间超过8年的仅占3%左右。而世界500强或与之相当的跨国公司一般寿命都在40岁以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  相似文献   

3.
现代理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日趋明显,成长企业对企业文化趋之若鹜,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误区…… 有一组比较“残酷”的数据: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6年; 民营企业平均寿命:2.9岁; 自改革开放以来,活下来的企业:20%。 在国外也有一条铁律:大企业的一般寿命小于等于1/2人的寿命。美国19世纪500强,日本战后的100强,现在绝大部分都没有了。对企业来讲,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规模长不大、寿命活不长。那么应该在成长企业中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让企业生命长青呢?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31个地区2434家民营企业的调查,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比较“年轻”,正处在成长期。全国工商联编写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披露,我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又会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消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关村最初创业的5000多家企业中的91.4%已不复存在,其中超过五年的不到10%,超过8年的仅占3%。另据统计,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30年,美国企业40年,全球五百强或与之相当的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在40-50年之间。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有起有落、有盈有亏、有生有死,这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42岁,10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岁。在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为7—8岁,而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与欧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平均寿命7年相比,差距很大。有专家指出,企业寿命也是评估领导力的标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力是否匹配企业的发展阶段,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将影响着企业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那么,如何提升领导者的能力呢,)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在“为将之道”中,要求为将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或许能给现代企业领导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高建华 《中外管理》2005,(11):71-73
对于那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我认为在未来5年里,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就是建立职业经理人体系和制度。尽管目前社会上存在着经理人“诚信不足”等问题.但是对于中型民营企业来说,没有其它选择:要么企业家和家族成员自己变成职业经理人,要么请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群体来加盟参与管理企业。  相似文献   

7.
每一家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可持续地发展,但客观现实却是.许多曾极富盛名的明星企业相继破产或关闭。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和欧洲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12.5年。在美国,62%的企业寿命不到5年.超过20年的只占10,只有2‘%能存活50年。即使是世界500强的公司.平均寿命也仅为40~5D年。最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大公司平均寿命7~8年.中小企业仅3~4年。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营企业易“短寿”,这是不争的事实。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受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要想延长自己的寿命,就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克服自身不利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同时需要外界力量给予帮助。加强“法治化”建设、改革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培育企业文化可谓是延长民营企业寿命的3个良方。  相似文献   

9.
彭云 《企业研究》2007,(6):62-64
我国企业生命力不强、寿命偏短是一个普通现象,这也是我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据调查,中国民营企业寿命只有2.9岁。保健行业曾经名赫一时的“巨人”、“三株”、“飞龙”如今己经听不到它们的名字了。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己经烟消云散,生存超过8年的企业只占总数的3%左右。  相似文献   

10.
翻开海亮成长词典,“海亮现象”、“海亮时速”、“海亮奇迹”、“中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全国民营企业100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2003年度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等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11.
据媒体报道.中国社科院撰写的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昨日发布,结果显示,无论是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得分都少得“可怜”,平均得分仅为19.7分,满分为100分。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2,(10):18-18
“中国跻身世界五百强的民营企业在二十年内可能到150家。”——这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上做出的预测。他认为,尽管近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后发优势带来的经济增长空间仍不容小觑。接下来的20年里,只要民营企业继续利用好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时机,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一定会更多。  相似文献   

13.
谈到创业期,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顺应当前创业大潮而产生的一批企业,其实不然,在国内有数不清的中小企业是处于这一阶段。有数据显示,大企业的寿命仅是常人寿命的1/2,中国企业平均寿命3.5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企面临“交棒”高峰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棒”难题 “接班”已成为中国大量民营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中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正逐渐变老,大多数人年龄已在55岁-75岁之间。可以预料,今后5—10年将是众多民营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期。而目前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并没有很好地成长起来,所以90%的企业将会选择把企业交给自己的子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民营企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但是由于家族化管理,缺少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等原因,在发展中遇到了“倒U曲线”问题——即成长的极限。民营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人力资源规划,实行科学合理的激励体制,以吸纳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5,(7M):88-88
不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能够真正茁壮成长的企业,绝非出于侥幸。在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7至8岁,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大批成长中的企业如何摆脱短寿的“宿命”?到底有没有能令企业持续经营的普遍法则?适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监督与选择》2006,(2):F0003-F0003
宝丰电缆有限公司系国家大一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原国家电力部机械工业部.煤炭部归口管理,定点生产厂家,率先加入中国世界电缆协会成员。河北省十强高科技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董事局主席郑保忠先生荣获中国99年“十大新闻.新闻人物”称号.公司总部座落在河北省河间市高科技工业园区.西临京九铁路,背靠朔黄铁路,前临10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30来年的成长,我国的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发展实践来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还很不成熟,不断上演着“创业、崛起、衰败”的三部曲。究其原因,无不与治理结构缺乏科学性有关。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帮助中小民营企业渡过“金融寒冬”.走出“富不过三代”的发展怪圈,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企业长青的路径及其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财富》杂志报道,美国约有62%的企业的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期超过50年。而在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更短,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正如万物都有生命周期一样,企业也必然经历产生、发展、衰落和消亡的过程。然而,与众多短命企业相比,却也有一批企业成长为基业长青的巨人。那么,企业长青的秘诀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报喜鸟从五个青年创业着桃园结义开始,历 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光华五年”的积累,一举进入行业前10名,这五年的发展集中体现了民营企业成长的快速性和健康性,他没有像很多企业发展的案例一样,因为“快速”而忽略机制的“健康”,也同样没有因为机制的健康而放慢发展的速度.作为一个成功的成长性企业,报喜鸟集团给 我们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启示是什么呢? 本刊特别邀请了首都经贸大学的专家从报喜鸟的品牌宣传、资源整合等角度探讨其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