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灵魂三问     
似乎所有的三部曲都令人仰慕。且不说大师们的经典,比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或者巴金的《家》、《春》、《秋》,就说新锐导演贾樟柯能在国际影坛横空出世,也仰仗了他震撼人心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和《任逍遥》。因此,当王石伴随着万科销售破千亿的豪迈鼓点,推出他的灵魂三部曲之终结篇《灵魂的台阶》后,读者自然想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2.
故乡如梦     
前几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家园如梦》的文章,感触颇深,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他如诗如画的故乡,这使我也又一次勾起了对自己故乡的深切眷恋。离开故乡已经24年了,也早已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每次看到描述故乡的文章,我还是爱不释手,总是读了又读,热泪盈眶。故乡就像一根长长的线,我在这头,它在那头,无论我走多远,我的灵魂都连着如梦的故乡。  相似文献   

3.
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 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专辟一章(第五章)来规范产品责任。在我国的法律中,这是第一次使用产品责任的概念。此前,我们虽然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但都没有明确产品责任。采用的几乎都是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并不是一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陈可辛50岁前做梦都没想到,他的生活能与俞敏洪发生交集.虽然,他表示讲的是一个和新东方没有太多关系的故事. 二人至今都没见过面,但他们肯定算碰上了.在哪里?在这个春天里,在陈的新片《中国合伙人》里.两个人还是同一年生的,巧. 牵线的是俞敏洪曾经的合伙人徐小平和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徐把一个与自己经历有关的剧本交到了韩的手里.2011年下半年,陈可辛从韩处看到剧本.  相似文献   

5.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3,(4):153-153
怎么高估《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对于国内财经新闻的贡献和负面作用都不为过。“新闻创造价值”,《21》试图在中国营造《华尔街日报》式的影响力,虽然出周二报以后它每期的价值大幅缩水。而通过“理性、建设性”地向世界发言,《经》挖掘着“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虽然有人调侃他们只是“知道分子”。 最显著的在于,《21》已经在业内光大了“传谣一辟谣一再传谣一再辟谣”的新闻炒作模式,它的拍板砖、揭黑幕、捕  相似文献   

6.
陈琦 《民营科技》2012,(10):144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都曾获得过斯大林文学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表现土地改革运动的不朽之作。虽然两部作品的描写主题一致,但是写法却各有特色,前者重点表现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而后者重在描写土地改革这一伟大业绩。基于此点,现从不同角度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爱情三大件     
墨少 《中外企业文化》2010,(9):I0038-I0039
爱情就如同一地猩红的地毯,从过去铺往未来,《庐山恋》《泰坦尼克号》《非诚勿扰》……一幕幕里程碑式的电影导入中国婚姻的殿堂,也渐入那个时代的背景。40年的爱情是首曲折的诗,印衬着时代的繁华还有人们不安的心理,与之关联的,还有那些年代的物件、模式和经典。流年奔跑,爱情三大件这些星星点点犹可唤起昔日记忆的碎片。  相似文献   

8.
刘希涛 《秘书》2014,(4):46-46
旅游大巴向高雄进发,车内播放着邓丽君的碟片,《甜蜜蜜》《夜来香》《小城故事》《在水一方》《采槟榔》……那甜美圆润的嗓音,让一车人听得如痴如醉。 邓丽君纪念馆设在一处旧仓库内。对面是一条爱河,门口就是马路……参观者不绝,几乎都是大陆游客。纪念馆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望舒草》是在《我的记忆》之后,戴望舒发表的第二本诗集,但戴望舒删去了《我的记忆》中大部分不满意的诗作,其中就包括给诗人带来极大名誉的《雨巷》,而《望舒草》之所以删去《雨巷》,是因为在《雨巷》之后,戴望舒的创作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管理学界曾经有两本书堪称企业领先的经典之作,一本是《走向卓越》,一本是《基业长青》。在两本书中,作者都提出了那些成功企业的经典品质。这些品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应该具备着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鹏 《英才》2007,(8):127-127
对企业界来说,老子哲学与企业老总的关系远比与普通职工的关系大。 在《论语》、《庄子》、《史记》被讲成畅销书的时候,《道德经》仍然只是被人们只言片语地理解着。但是,不能否认,这也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奠基之作。时至今日,它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由于《道德经》是一本修身治世之作,它对于当代的企业家以及关心企业管理或者有志于成为企业家的人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英才》从本期开始邀请杨鹏讲《道德经》。杨鹏是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的研究员,在专业领域研究之外,对于《道德经》也有很深的研究,最难得的是,他能将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放逐     
姜苏鹏 《英才》2009,(7):146-146
看过的风景,老去的故事,熟悉的容颜,可以一辈子回想。每个人都有不愿提起或难以忘怀的,直到有一天,当最后一片记忆也随风逝去,或许才明了什么是沧海桑田。德国画家卡斯帕晚年将一生的回忆浓缩在这幅《人生如戏》里,每每看到,常会联想到莱蒙托夫的《帆》:“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相似文献   

13.
马军  周秋来 《活力》2006,(4):180-180
人物永远是最有魅力的,每一类人、每一个群体,都有值得传媒去发现并放大给人们看的特定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特殊的、有质量的、“生活着”的东西激发了观众对人物访谈栏目的兴趣。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各式各样的节目形式不断涌出,《面对面》、《艺术人生》、《朋友》、《鲁豫有约》、《冷暖人生》、《讲述》等人物访谈节目,深受观众朋友的青睐,各地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此类节目.2005年双鸭山电视台也推出了人物访谈类节目。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时代曾读过一点《论语》,尽管不少言词艰涩难懂.但总感觉有一些话语辞约义丰.甚为经典。参加工作后.虽然总是像陀螺一样忙碌.可我一直在手头放着一本简装《论语》,时不时地翻翻。“《论语》情结”贯穿在我几十年的事业之中。随着年龄和人生阅历的渐长,对《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的精辟阐述也有了越来越明晰的体认。  相似文献   

15.
夏不安 《中国企业家》2007,(16):120-120
每个人都有一个机器人兄弟。童年说:我回来了二十年前,1987年,朦胧诗和存在主义哲学流行过了,下海经商热和脑体倒挂现象出现了,《西游记》和《红楼梦》令人们痴迷——几个机器人突然降临中国,擎天柱、威震天、大黄蜂、红蜘蛛……"奇奇卡卡",分解重组变形战斗,征服了无数少年的心。《变形金刚》和之前的动画《铁臂阿童木》、《希曼》等,共同成了不灭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16.
名家启示 自古以来,文人对文题一直都十分重视。对于一篇文章而言,题好不仅能吸引眼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章的特色和质量。《红楼梦》的题目就几经变迁,从最初的《石头记》改为《情僧录》,而后变为《风月宝鉴》,再之后又有了《金陵十二钗》一名。到最后,终于确定下来为《红楼梦》,取红楼一梦之意蕴。  相似文献   

17.
山乡是故乡     
刘本科 《乡镇论坛》2010,(26):34-34
生在山乡,长在山乡,山乡是故乡。 故乡的山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故乡的山美,春华秋实、冬景夏荫,将父老乡亲陶醉,祖祖辈辈都不愿离开大山。大山的无穷魅力究竟在哪里?小时候,我常常张着一双幼稚的眼睛,好奇地打量大山,却怎么也读不懂。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     
我爱我的故乡。我更爱我故乡的蒲公英。离开家乡的日子。我常常在睡梦中回到我那可亲可爱的故乡。童年的幸福时光也随之而来,那飘摇的蒲公英也常常生长在我的梦里,点缀着记忆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时代我曾读过一点《论语》,尽管不少言词艰涩难懂,但总感觉有一些话语辞约义丰,甚为经典。参加工作后,虽然总是像陀螺一样忙碌,可我一直在手头放着一本简装《论语》,时不时地翻翻。“《论语》情结”贯穿在我几十年的事业之中。随着年龄和人生阅历的渐长,对《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的精辟阐述也有了越来越明晰的体认。记得一位大家在谈企业家修养的时候,下了一长串的定语,甚是精美凝练,可我觉得它似乎是从《论语》这部煌煌巨著中撷取的几片英华。仔细翻检对照,果不其然。我于是感叹:半部《论语》治天下,其言甚是。《论语》历千年而依旧…  相似文献   

20.
多少奇异的梦想,多少心灵的呼唤,还有远隔千山万水的距离,都不能割舍我对《广西审计》的爱,离开审计机关到乡镇工作,镇政府里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林林总总,可我的心却一直系着《广西审计》。 十多年前,我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企业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