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子产品中的各个零部件是否含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物质也越来越引起了重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电子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之后,也增加了回收处理中的难度和费用。因此,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完全有必要限制或消除电子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成分,采用环境友好材料对其进行替代。  相似文献   

2.
纸制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它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纸巾纸、食品包装纸、办公用纸等等。然而,在人们使用这些纸制品的同时,也承受者纸制品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威胁。纸制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毒性较强的二英、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甲醛、容易引起人体疾病的细菌等等。为了能够使人们用上放心纸,必须加强对纸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并按照相关的测试结果对纸制品的安全进行评定。基于此点,本文就常用纸制品有毒有害物质测试结果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3.
徐秀丽 《活力》2012,(23):55-55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4.
检验检疫机构是涉外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进出口货物和入出境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实施检验检疫,其主要职责一是防止传染病疫情、动植物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经由口岸传入传出;二是监管进出口产品的安全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徐秀丽 《活力》2013,(1):38-38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危及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和其后代健康的隐患。在中国,遭遇有害、有毒、非健康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我们该怎样去避免日常生活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6.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不但具有营养价值,同时更应具有安全性。食品安全在我国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国家或社会的食物保障,即是否有足够的食物供应:二是食物中是否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应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既包括食品本身安全,也包括包装材料安全。面对目前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监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邵红 《乡镇企业科技》2009,(28):124-124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不但具有营养价值,同时更应具有安全性。食品安全在我国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国家或社会的食物保障,即是否有足够的食物供应:二是食物中是否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应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既包括食品本身安全,也包括包装材料安全。面对目前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监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C18柱和荧光检测器,对照GB/T25002-2010测定方法,建立样品处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条件和定量方法。五氯苯酚在工农业生产中已广泛利用,既有杀菌作用又带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随着人们对纸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的重视,建立一个健全便捷的检测方法,有利于只讲造纸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原材料、辅料的选用,有效控制和减少纸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1-2]。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标准化》2005,(3):45-46
为了防止进境水果传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保护我国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今年7月5日起,我国将实施新的《进口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健康保护如果一种食品带有或含有一般情况下会有损人体健康的自然产生的有毒或有害物质,那么它就是非法的。如果未加工的农产品含有环境保护局未曾许可的残留杀虫剂,或残留杀虫剂剂量超过环境保护局规定的标准,则被视为非法。  相似文献   

12.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围绕西甜瓜生产过程的技术关键点,对整个生产过程中可能带入外来有毒有害物质提出了相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将目标锁定在投入量大的外来物质(肥料、农药)上;严控生产基地环境质量、培育壮苗;通过提高植株抗逆性来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西甜瓜生产所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服装也有毒,即便是海内外的顶级品牌也不例外。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组织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项最新调查,包括阿玛尼、卡文在内的全球20家时尚品牌的服装在生产过程中都使用了有毒有害物质,并形成残留。绿色和平组织表示,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消费者的健康,更加重了服装生产国的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活无小事,对于家装、家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每一道程序、每一抹细节、每一个点滴都在追求品质、安全、优雅、舒适.但由于受知识及消费能力的限制,在"大兴土木"的装饰装修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也在悄悄地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在室内空气中可能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虽然剂量低,但若长期重复暴露有多种有害因素共同作用下,对人体危害不容低估,现将主要五种污染物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磊 《乡镇企业科技》2013,(18):135-13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和安全状况。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卫生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我国是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和使用大国,国家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因为它们直接与食品接触,然而,在我国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违规行为非常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并探讨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控制现状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活无小事,对于家装、家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每一道程序、每一抹细节、每一个点滴都在追求品质、安全、优雅、舒适。但由于受知识及消费能力的限制,在“大兴土木”的装饰装修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也在悄悄地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在室内空气中可能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虽然剂量低,但若长期重复暴露有多种有害因素共同作用下,对人体危害不容低估,现将主要五种污染物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和激素、变质食品产生的毒素、包装材料迁移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对食品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外来因素,如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喷洒农药、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辅料等;也有内在因素,如食品加工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还有水、空气、土壤等生产环境污染因素。为了限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其中,对有毒有害物质在食品中限量规定有二种。一是对一般食品的规定,由卫生、限量标准来规定食品…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企业》2004,(2):80-80
毛发中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肝、肾、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毒副作用,可以致癌,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有害致癌物质。因此,国家明令禁止用毛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们正常生理(能量和营养)和心理的需要,更关注不存在任何损害人们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等食品的安全和卫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媛 《现代企业》2014,(2):44-45
一、雾霾天气成因及危害 1.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雾的出现属自然天气现象,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成分包括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对人体有害的主要是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气溶胶物质,尤其是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它粒径小,能直接进入肺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