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科技商报     
要目一、何谓电子车辆识别技术二、健康住宅三、“孵化器”史话四、创业圆梦七大必备条件五、白领阶层小心高技术病六、长时间上网小心伤眼七、怎样判定缺哪些维生素有关专家将健康住宅定义为:在符合住宅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健康要素,以人类居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为居住者营造一处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社区。也就是说,健康住宅应该是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具体地说,健康住宅可以直接释义为:一种体现在住宅、住区内与住区的居住环境两…  相似文献   

2.
《经济工作导刊》2002,(2):30-31
定义:一切从居住出发,满足居住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层次的需求,使居住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居住环境中的住宅和住区,称健康住宅。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态住宅,指的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为住宅建造的小生态系统,它向居住者提供的是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美观的居住环境。生态住宅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现代化生活工作的标志,涉及庞大的技术体系。如住宅物理环境的选择,建筑规划和能源系统的设计;小区的智能化,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水资源的节约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目前在世界各国,新型生  相似文献   

4.
肖培明 《中国经贸》2009,(18):244-244
绿色生态住宅在国际上亦被称为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等,其核心是遵循“住宅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住宅开发上体现三大主题:以人为本,呵护居住者的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住宅与周围生态环境协调融合。  相似文献   

5.
毕亮  ;栾振邦 《魅力中国》2014,(11):333-333
住宅建筑是人们生活以及休息的一个载体,在住宅中,人的主体作用被强调出来。住宅建筑要适应居住者变化着的生活,并且居住过程也是对住宅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住宅建筑中的空间组合。  相似文献   

6.
人类居住健康问题的挑战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健康的人居环境。今天的住宅建设有责任确保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健康。地球环境哺育了人类,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由于人类过于不当的城市建设行为,人类居住环境急速恶化,地球环境受到莫大的威胁。人口的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建设者,直至购房消费者到媒体,“人居”成为我们生活着并热爱着城市的一个关键词。如果说“人居住的环境”是“人居”的简单字面理解的话,那么,政府、媒体、建设者、住户对居住环境的引导、投入、建设、维护,则是“人居”的纵深实践;其中,作为“投入与建设”执行者的开发企业,更多地展现了先行者的战略眼光与实战勇气,他们是城市住区的建设者,它们更是“人居·科技·节能”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8.
王慧  李士太 《魅力中国》2010,(23):391-391
如何能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使居住者的身心感受到安逸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一直是每个建筑设计者所执着追求的目标..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人们渴望着优美安静和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那幺作为建筑设计者来说,要创造这样的一种居住环境,就应该在以保证住宅建筑功能性为前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代的施工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以此来满足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吴键 《今日重庆》2006,(1):97-97
创造自然,拥抱自然,并使自然和居住者的生活、心境完美地相融,这该称得上是有质量的生活.是体现健康居住的生活方式。而龙湖,应该算是重庆楼市首倡这一生活理念的始作俑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郭丽 《辽宁经济》2003,(11):28-29
一、信用的定义和分类 《辞海》里“信用”有几种解释:“以诚信任用人;信任使用。”;“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可见,信用与信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按照拉吕·霍斯默的解释,信任是“一个人、一个群体或一个企业,自愿承认有责任确认和保护所有参与共同事业或经济交易的人的权利和义务。”戴维·J·弗里切认为,信任由可预见性、可依靠性和信赖这三个基本要素构  相似文献   

11.
重庆巨变看得见摸得着——BBC & FBC 记者尼克·马齐由于工作安排,身兼 BBC 记者 &FBC 记者的尼克·马齐来到重庆工作。“现在掐指算来,我来这里居住已经有18个月了。”“我现在工作和生活都在重庆,为了能及时地向世界各地播放我在重庆的所见所闻,我在办公室里设立了一个录音棚。还有一件东西是必不可少——地图。就在这  相似文献   

12.
《开放潮》2006,(Z1)
出尘不出城都市精英尊贵生活北阳台入户错层格局 5.1M面宽客厅百亩公园配套:空中泳池、空中网球场、高尔夫推杆练习场 2005年7月17日罗马生态园火爆开盘,为何《罗马·生态园》在逆境中还受到消费者如此热烈的追捧?有关人士介绍:自住型的购房者对品质的追求更为注重,生态住宅所提供的除了房子,更有健康绿色的环境,以坡地住宅绿化景  相似文献   

13.
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认识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罗·阿伦于1994年出版了《银行再造———存活和兴旺的蓝图》一书,正式用“reengineeringthebank”来整合、诠释其一贯倡导的银行经营变革理念。阿伦推崇迈克尔·哈默对再造的诠释,在援引哈默再造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对银行再造的间接界定,可以表述为:银行为了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以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这是一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从此定义出发,国内某些学者明确提出流程和本质性变革是银行再造的内涵所在,并称流程再造是银行再造的核心使命,业务流程、根本性、彻底性…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民族始居黑龙江北岸,十七世纪中叶由于沙俄的入侵,鄂伦春人大部南迁。鄂伦春民族原为游猎民族,迁移频繁,分布分散。解放后,鄂伦春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居住相对稳定,分布和迁移与解放前相比已截然不同。鄂伦春民族人口的分布鄂伦春民族最早居住在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沿岸。《朔方备乘·圣武述略二》“索伦诸部内属述略”记载:“鄂伦春者,索伦、达斡尔类也。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  相似文献   

15.
健康住宅ABC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绝唱,已在民间吟唱了1300多年,在我国这个人海茫茫的泱泱大国,居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安居才能乐业! 我们如果以平常心来对待人的一生,有位长者概括为三句话:一曰健健康康;二曰平平安安;三曰开开心心。因此,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这是真理。引申到居住健康 人们就  相似文献   

16.
、.产、,产、.产、少、,矛、性产-3 711 224,几11‘.1‘.10口J公了吸、了‘、r、了.、了‘了‘、 经济理论1986年日本经济展望“···········“···。···”“·。“。”“··”·。···········。···········…….…彭晋璋魄维后日本第一次经济危机一’”54年危机’“一‘二’”‘”’”’二‘“…‘··”·一’“孙执中日本官厅学派经济思想初探”·······”·············“··················“·”··”·······“…陶英试论战后日本经济宏观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上海经济研究》2004,(12):77-79
第一期关于权利、权力与利益关系的若干问题分析 ·“‘”.‘’“·······························……杨宇立/3中国制造业与虚拟经济同步发展研究 ’“”’‘’“’.’‘·…”’·········……刘骏民李宝伟/lI城镇居民收人差距的发展因素与改革因素 ”‘”’““‘”.‘”’“‘····················……罗楚亮/20分工效率:演进主义的观点············……朱富强/28基础设施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 ““”’“’‘”’“’“’“二“”·······…  相似文献   

18.
《新西部(上)》2004,(4):64-65
西安,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享有“蓝色硅谷”美誉的西部电子社区。针对区内90%以上是科技人员的特点,这片土地的开拓者——西部电子人在营造一流硬件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软环境的建设。2004年,西部电子“快乐创业”年,将逐渐展开以“快乐创业·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9.
“擎天柱”———纳拉亚·穆迪在印度软件业“圣地”班加罗尔 ,无人不知纳拉亚·穆迪的大名 ,他被誉为印度IT界的“擎天柱”。1946年 ,纳拉亚·穆迪出生在一个有8个孩子的普通印度中下层家庭。生活的艰辛和对下层人民生活疾苦的深切体验 ,使纳拉亚·穆迪从小就立下了发奋努力、彻底改变命运的大志。长大后 ,纳拉亚·穆迪人生旅途中的第一次机会来了 ,他远涉重洋 ,受聘到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国际机场工作。凭借自己的真材实学和埋头苦干 ,他很快就成为了一名运货系统的设计工程师。经过在法国3年的磨砺 ,纳拉亚·穆迪志存高远 ,眼界也更…  相似文献   

20.
维护睦邻友好,加强经济合作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十周年粉为什么关心中国经济·””··“·“·”“·”·”····“·”·”····“···“·”“··”····“····”·“·“·”······”“…5.5推动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5.9知己知彼,相得益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