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的宜昌,山青、水秀、人美。沸腾的宜昌,宏伟的三峡工程已把这座宁静的城市唤醒。宜昌,作为正在崛起的“水电之都”已日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这里已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这里正在兴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设施──长江二峡工程。宜昌,作为长江下游与中上游的分界点,作为三峡的门户、川鄂的咽喉,在历史上就是一方战略要地,如今,在我国沿江开发开放由东向西推进的浪潮中,宜昌正因其特殊的机遇和优势已成为长江经济带中的一方热土。领导着这座美丽城市的是一位年轻的博士市长──孙志刚。儒雅的外表并不能掩饰…  相似文献   

2.
谢五洲 《港口经济》2008,(11):36-38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鄂西南和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支点,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历史上曾是长江沿线的重要商埠,1876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并增设海关,是继汉口之后湖北境内第二个通商口岸,在鄂西川东物资集散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的修建,以及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整个长江经济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宜昌港作为整个长江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结点,在新的环境下,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省宜昌市资源富集,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市境内已建成长江三峡、葛洲坝等4座大型水电站,水电装机总容量超过2900万千瓦;已探明矿产8大类53种,是全国八大磷矿区之一。宜昌市山川秀美,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是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是连接张家界、神农架、武当山和三国文化旅游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其  相似文献   

4.
《今日重庆》2020,(4):85-85
万里长江浩荡东去,过夔门出三峡,跨过大陆地势的第二台阶,就此从上游进入中游,奔向平坦广阔的平原。而重庆居于中上游之间要冲,辖域内长江流程679公里,是守住上游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使命。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重,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力争上游、勇当表率。  相似文献   

5.
自古即有“三峡门户”之称的宜昌,是葛洲坝、三峡大坝的所在地。长江三峡自然风光,三峡水利枢纽人文景观,屈原、王昭君等古代名人文化,巴人遗风、土家风情民俗文化,三国古战场历史遗址,构成了宜昌旅游浪漫神奇的画卷。 2001年7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宜昌时更是指出,宜昌青山绿水,绿树成荫,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级游城市。  相似文献   

6.
试论宜昌旅游业和农业的互动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复合型产业,能带动第三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宜昌市位于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业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目前正在朝着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宏伟目标大踏步迈进。要想实现宜昌建设成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宏伟蓝图,就必须持“大旅游”的观念,积极进行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与整合。通过一、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两大产业间的以农业促进旅游、  相似文献   

7.
宜昌是著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是我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座正在崛起的明星城市。宜昌有条件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城,这是基于宜昌所拥有的巨大发展优势提出的。一、宜昌具备成为世界水电旅游城的客观条件1.世界级的资源优势。世界级的资源优势,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的基础条件。宜昌堪称世界级的优势资源主要是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宜昌水能资源极其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00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境内每平方公里可开发水能资源为1173.7千瓦,分别是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28.79倍和5.55倍,是长江流…  相似文献   

8.
点评了近年来各种机构为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所编制的各种策划案、规划案,认为这些策划案、规划案落入了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肢解完整三峡的局限性思维的窠臼,所展示的长江三峡形象,是支离破碎的、局部的、残缺的形象。各地开发三峡旅游的行为陷入了重物质不重精神,重有形轻视无形的误区。提出用生态文化理论,充分珍重三峡旅游资源自然风貌的完整和系统,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嬗变。根据现实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去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现代与历史的新关系,营造一种新的和谐,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改变。  相似文献   

9.
点评了近年来各种机构为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所编制的各种策划案、规划案,认为这些策划案、规划案落入了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肢解完整三峡的局限性思维的窠臼,所展示的长江三峡形象,是支离破碎的、局部的、残缺的形象。各地开发三峡旅游的行为陷入了重物质不重精神,重有形轻视无形的误区。提出用生态文化理论,充分珍重三峡旅游资源自然风貌的完整和系统,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嬗变。根据现实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去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现代与历史的新关系,营造一种新的和谐,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中国老区建设》2014,(7):44-45
正长江中上游首座船用加气站在老区宜都投产西蓝天然气宜都长江"四合一"调峰站于2014年5月18日在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建成投产。西蓝天然气宜都长江"四合一"调峰站集船舶LNG(液化天然气)加气、车辆L/CNG加气、充装、储气调峰四项功能于一体。项目总投资1.28亿元,自2013年3月开工建设,是长江中上游首座可用于船舶的加气站。(王本忠)湖北当阳市老区"明生调解文化大院"被确定为首批"宜昌市法制宣传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1.
在长江三峡两岸的山上,生长着红叶,每到深秋初冬时节,火红的黄栌树把起伏的群山染成红色世界,成为长江三峡的独特景观。这道红色景观,东起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西至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南至湖北恩施地区、北至大巴山脉的广袤腹地,在这1000公里的长江沿岸,70%以上的山体上,都被成片的红色覆盖。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峡红叶凭借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一炮走红。深秋初冬,那些凌驾于宽阔江面之上、在两岸大山起伏荡漾的三峡红叶,层层叠叠,一直红到天边。三峡红叶映入长江,染红一江秋水。在唐朝,三峡红叶成为了白居易诗情才华的西皮流书:"红叶无诗亦是诗/何来宫女再题词/秋夏秋兮红叶在/片片红叶惹秋思"……如今,三峡红叶更是成为爱情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三峡经济区区域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第一批机组发电在即,三峡经济区的发展问题再次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三峡经济区"是指长江经济带的西部地区,它以三峡工程为龙头,以重庆和宜昌为支柱,以三峡库区为纽带,以服务三峡工程及百万大移民为特色,地域范围为重庆至宜昌700多公里的长江流域地区,涵盖鄂西山区、盆周山地及川东平行谷岭,区域人口4000多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三峡经济区的发展程度关系到三峡工程的建设,关系到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腾飞.三峡经济区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知识贫困和科技落后,三峡区域创新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而产生.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有座神女峰,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的人们经峰下无不仰视——因为全世界只有一座神女峰。神女峰原名望霞峰,又名美人峰,海拔912米,是长江三峡巫山十二峰中最著名的山峰。因在群峰之巅的一侧,  相似文献   

14.
从重庆乘船顺长江而下,船过奉节,遥望瞿塘峡口,但见长江北岸高耸的山头上,有一幢幢飞檐楼阁,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这就是长江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奉节白帝城。人称半部三国史在三峡,白帝城被誉为三国中最悲戚之地,至今让人哀伤。  相似文献   

15.
肖道根 《市长参考》2001,(10):21-23
今年7月份,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三峡工程和宜昌时指出:“宜昌的建设我看了,宜昌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座世界级旅游城市”。朱总理的讲话是将宜昌市提出的三大战略目标(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基地,国内一流的旅游名城,长江沿线重要的经济强市)的全面提升和高度概括,也是对宜昌全市人民的一个巨大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6.
魏日  ;程丛喜 《特区经济》2009,(10):169-17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峡工程的建成,长江三峡旅游日趋完善和成熟。由于长江三峡旅游区域横跨重庆直辖市和湖北省,涉及许多部门、旅游企业和个体,随着长江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以促进长江三峡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促进长江三峡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分析了长江三峡旅游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相关问题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做三峡文章 绘开发宏图──宜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剪影我国富饶、辽阔的中西部地区是实现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后劲之所在,跨世纪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预示着国家开发中西部地区战略的全面启动。位于长江经济带中部的宜昌市,处在承东启西、南北对流的重要位置上,在三峡经济...  相似文献   

18.
李恩恩 《中国西部》2011,(3):44-57,42,43
长江三峡于1994年正式动工修建,2003年开始蓄水。这是—个承载了无数诗歌与梦想的地方,半个多世纪以前,毛主席为它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豪气干云的《水调歌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从只能望洋兴叹的长江天险,到毛主席的宏伟蓝图,再到今日的“旧貌换新颜”,几乎可以说是长江三峡的三年三世了。  相似文献   

19.
古邑夷陵,荆楚明珠。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上控巴蜀,下疏江汉。镇吴楚而控巴蜀,扼川鄂而引荆襄。东邻荆州荆门市,西接恩施自治州:北连神农架襄阳,南望张家界凤凰。周边八县环拱,汉渝二市相携。巴楚文化发祥地,著名水电三峡城。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之肺。长江黄金水道,三峡物流中心。亚洲日内瓦,东方威尼斯。伟哉,斯城!  相似文献   

20.
<正>滚滚长江,巍巍三峡,流传着一首古老悠远的歌,这就是"川江号子"。假如你去过长江三峡的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县等地,假如你站在雄奇巍峨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边,回味李双江那首纯朴粗犷的《船工号子》,你一定会为那饱满激情的神韵深深陶醉,甚至展开想象去追溯千百年来峡江船工的苍凉生活……川江号子,是在川江(主要指长江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段)上拉纤行船的船工劳动号子的通称,它是在川江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