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阐述三峡工程对长江中游防洪的作用以及长江中游防洪工程自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游的防洪形势,进而提出近期在长江中游工程防洪和非工程防洪建设上都要有适当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3.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防洪形势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善.但由于长江洪水范围广,峰高量大,部分地区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此外,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导致蓄泄关系、江湖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产生影响.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防洪形势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善。但由于长江洪水范围广,峰高量大,部分地区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此外,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导致蓄泄关系、江湖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产生影响。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防洪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标。以长江中下游现有的堤防条件、行洪能力以及分蓄洪工程等方面的条件,可得出结论:只有三峡工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利用大坝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必将开创长江中下游防洪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有很大改善。由于长江河道的安全宣泄能力与长江峰高量大的洪水矛盾突出,防洪情势仍很严峻。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可能加大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防洪库容高标准建设好一批分蓄洪区,根治长江堤防,加强河道管理,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等,使长江防洪系统更完善,防洪标准更高。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后的长江中下游防洪策略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工程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和江湖关系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三峡工程完成后防洪策略调整思路提出如下建议:在防洪总体方略上.应由洪水防治向洪水管理过渡;在具体对策上,应由工程措施为主调整到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特别强调非工程措施的作用,使人与洪水能够共处。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防洪的局面将大为改善,防洪效益十分显著。但由于长江河道宣江能力与长江峰高量大的洪水矛盾十分突出。而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相对仍是不足的。随着三峡工程的投入,长江中下游共标准逐步提高,应争取做到50-100一共水基本不分洪在,在出现更大的特大 洪水时才在可靠的分蓄洪运用配合下,安全渡汛。尖尽量加大上游支流水库的防洪库容;高标准建设好一批分蓄洪区;长江堤防,使之成为防洪的可靠屏障; 相似文献
9.
10.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有很大改善。由于长江河道的安全宣泄能力与长江高量大的洪水矛盾突出。防洪情势仍很严峻,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可能加大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防加容高标准建设好一批分蓄洪区,根治长江堤防,加强河道管理,加强非记洪措施等,使长光防洪晚完善,防洪标准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初期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出(入)库水沙变化的逐日数据(2003.5.25-6.12)以及长江中下游2003年和多年平均的干支流测站数据,本文对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后,拦沙作用十分明显,仅2003年6-12月份,水库淤积泥沙即达1.24亿t。由于泥沙被水库拦截,其下游各站输沙量均降低,河道沿程普遍发生冲刷(除监利至螺山段外)。各江段冲淤响应表现不一,从宜昌至监利冲刷量逐渐减小,监利至螺山段淤积,而从螺山到大通冲刷量逐渐增大。宜昌站至大通站间长江河道2003年总冲刷量为0.798亿t,比预测值小。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河道冲淤形势发生的变化将对长江中下游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加强及时的监测与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运行后在枯水期增加了下泄流量,提高了长江中下游河段枯水期沿程水位与平均流量,改变了中下游河段污染物排放的水动力扩散特性,进而对河道的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三峡工程运行前后武汉河段汉口站水位和流量变化为例,分析其在枯水期、汛期和蓄水期3个典型时段的水文情势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河道排污口附近主要污染物指标(COD和NH3-N)的扩散特性和响应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总结分析水位和流量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排污口附近水质特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由于流量年内分布趋于均匀化,各个不同时期的污染物扩散范围总体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河道径流的影响,应用变化范围法(RVA法)评估了三峡水库运行后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利用三峡水库以下6个水文站1961~1985年和2003~2008年的日均流量作为建库前后的资料进行IHA指标计算,分析了32个水文改变指标的中值及离差系数。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在不同的丰枯水期,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且影响分布沿河流流向逐渐减弱。总体来说,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下游的径流影响属于中度改变。 相似文献
15.
运用河流动力学理论,推求出整治水位下河槽在冲刷前、后航深变化值的表达式,对表达式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下泄清水冲刷的条件下,通过守护关键可动洲滩,控制航槽不向两侧展宽,同时控制航槽内低矮的洲滩不被冲蚀,使清水冲刷只向纵向发展,就能达到增加航深的目的,这正是守护型控导工程对改善航道条件的积极作用所在。以长江中游荆江藕池口河段和太平口河段为例,计算了这两个河段守护关键可动洲滩后航深的变化值,模型计算值与实测断面概化后得到的航深变化值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守护型工程实现航道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流域发生超过其时现状防洪标准洪水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长期存在。未来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下,超标准洪水的影响会更加严重。本文针对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区,综合采用情景分析、水文分析、洪水淹没和影响分析等方法,设定了未来到2035年、2050年和2100年的10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共9个情景方案,其中,3个未来年份情景下的降雨径流分别按较现状增加5%、10%和15%考虑。通过分析得出,在未来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组合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区遇1000年一遇洪水,2035年、2050年和2100年淹没区受影响人口将由基准年(2020年)的1768万人分别增加到2888万人、3536万人和3065万人,经济损失将由基准年的12669亿元分别增加到30533亿元、52599亿元和87264亿元。淹没区受影响人口最多可达现状的1.52倍,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可达现状的6.89倍。现状防御体系在面对未来超标准洪水情景时必将更加脆弱,分析结果可以为流域制定长期可持续的应对未来变化条件下的防洪减灾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三峡建库后,由于水沙条件的改变,长江中下游将发生长时间和长距离的河床冲刷,对整个长江中下游的航道条件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对长江中下游航道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三峡建库对中下游航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