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过去5年,中国享受着只能用“动力十足”来描述的经济增长。除了每年总体增长10%以上,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连年递增。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现在,这个经济扩张期显然即将走到尽头。不过,在未来几年中国将会经历何种形式的放缓,仍然很难讲。  相似文献   

2.
速度·效率·增长方式——1949—1979年中国经济增长透视匡家在速度高、效率低是建国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历程中,粗放型增长即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带动的增长是常态,是主流。决定这种增长方式的主要变量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弘 《北方经济》2007,(7):38-40
消费不足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性因素。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很难长期维持,这一增长方式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重要调整。这样的调整对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消费。届时,如果消费不能成长为代替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支柱,中国经济很难排除硬着落的可能。刺激消费增长是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及以后,中国可能仍然是经济动力站,继续提供世上最富有活力的增长前景。 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正走在快速增长的路上,2007年GDP增长11.4%。我们希望这种经济势头可以继续维持几年,这未来这几年时间里,中国将举行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两年中印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强。2003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其速度甚至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印同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伴随着印度和中国两国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印贸易发展业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6.
【世界银行8月15日】世界银行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再创新高,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近11%,二季度增长速度更创下了十多年来的最高纪录。在供应方面,工业增长继续快于服务业,投资仍是拉动需求的主要动力。出口增长仍快于进口增长,导致经常账户盈余再创历史记录。货币总量的增加还是超过了计划,尽管最近增速略有放缓。  相似文献   

7.
我国这次保经济增长,不能像1998年那样依据扩大出口来达到目的,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果继续试图通过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那必然会回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上,而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迟早是要出问题的。其次,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全球的消费和实体经济,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已开始大幅度下降,我们不可能仅靠出口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因此,此次我国保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全方位地启动内需。  相似文献   

8.
许可 《亚太经济》2002,(2):23-25
本文回顾并展望了2001-2002年的泰国经济形势。2001年,泰国出口增长减退,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情况不容乐观,2002年,在世界经济低迷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环境下,泰国的出口产品面临中国商品的激烈竞争,泰国希望依靠出口大幅回升而使经济大幅增可能性较小,泰国政府计划刺激内需以促进经济增长,预计2002年泰国经济将维持较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令美国大企业折服。看看这个国家的l3亿人口,及其持续了大约15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不难理解其中原因所在。问题是:隐藏的绊脚石在哪儿?继续增长的障碍是什么?答案有两方面:保护主义和污染。这些问题在未来几年得到怎样的处理,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1997,(9):36-36
世界经济加速增长1世界经济呈加速增长趋势1997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9%,欧洲经济的复苏和拉丁美洲、东亚和南亚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的加速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1997年,发达国家的经济继续保持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预计GDP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姚洋 《上海经济》2010,(3):13-13
中国经济增长将在下个十年甚至未来几十年内仍然存在。 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存在问题吗?至少有两个缺陷:第一,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过剩的外贸盈余。消费下降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人们的福利提高缓慢,  相似文献   

12.
【英国《金融时报》2月28日】“得过且过”的古话似乎并不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尽管过去2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屡创纪录,但外界普遍认为,它过于依赖固定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了。  相似文献   

13.
印度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环 《亚太经济》2007,(2):57-60
印度和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比较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对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论提出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直到几年前,最大的问题还是:中国的增长是真的吗?现在,问题变成了:它能持续多久?虽然美国经济增长正在减速,但人们并不担心中国会耗尽维持高增长所需的资源或市场,而是担心经济失衡状况会变得过于严峻。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第一财经与交银施罗德基金联合举办的“2011年年度经济学家峰会”上表示,稳增长仍是明年乃至今后几年重要的政策目标。在他看来,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而未来通胀的压力仍然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16.
1979-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历史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回顾这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轨迹,分析其增长格局与机理,对于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分别从动因特征、动态特征和结构特征三个方面,剖析1979—2001年问中国的经济增长格局及其成因。文章认为,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已有了较大改善、形态有了重大转变,但仍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稳定以及加快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的转化,是实现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投资需求的强劲拉动下,2006年中国经济处在增长周期的高位段,结构性失衡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考虑到虽然支持经济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但世界经济增长的乏力,外需拉动贡献的减弱、结构性失衡的长期影响等,初步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9.5%。  相似文献   

18.
陈功 《西部论丛》2002,(1):10-12
回顾2001年的经济形势,展望2002年的前景,我们可以发现,2001年的经济增长从上一年度的8%以上,迅速下滑至7.3%(最后估计数),这当然令人失望。笔认为,对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7.3%至7.5%的准确预测,国内经济增长的下滑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一连串的认识问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生产率增长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扩展的索罗模型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去20年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13.5%,这一贡献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未来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将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文章简要评述了经济增长和增长因素分析理论,分析了中国20年来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并从定理研究的角度出发,评估和计算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分析市场化和开放型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验证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之一的观点,指出中国的体制改革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