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健 《活力》2014,(10):65-65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由于环境的改变,新生入校后在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人际交往、自我适应等方面均产生了不适应感。而新生在适应阶段也表现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特点。文章简要分析了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大一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改善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从而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大学新生的适应不良问题及改善对策,从而有效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生适应不良及应对策略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梦姣  王永杰 《价值工程》2011,30(10):253-254
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问题,影响着大学生活的开展。引起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各种适应不良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更好的解决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帮助新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3.
杨晓华 《价值工程》2011,30(24):259-260
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对整个大学生活乃至将来职业生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方法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新生表现出许多的心理适应不良,不同程度地出现学业紧张、心理困惑、人际交往障碍、频繁违纪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该现象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超 《社会科学动态》2013,(11):229-229
本文是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一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所致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来访者由于新生适应不良而感到焦虑,产生了退缩与回避行为。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了不合理的信念,形成新的合理信念。  相似文献   

5.
金秋九月,大一新生经过残酷激烈的高考,刚进入大学校园,处在由高中生到大学生逐渐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从09年入学的大一新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的成长正处于我国经济转型、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些社会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确定性,使新时期大一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90后大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首要问题是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适应新环境,因此,对大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断的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才能适应新时期对大一新生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适应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20,(1):288-291
目的:研究人际信任与新生适应的关系以及孤独感与新生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孤独感与新生适应的关系量表,随机抽取了35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新生的孤独感在性别、城乡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女性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高于男性大学生,且差异极其显著(p<0.01);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适应总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适应总分,且差异显著(p<0.05)。②大学生人际信任总分与新生适应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2,p<0.01),大学生孤独感总分与新生适应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0,p<0.01),大学生人际信任总分与孤独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6,p<0.01)。结论:人际信任程度越高,新生越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孤独感越低,新生越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孤独感对人际信任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可以解释人际信任总变异的19.7%。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6,(2):252-253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又称高校新生辅导或始业教育,是指高校组织协助大学新生成功融入大学氛围、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制定学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教育活动。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校通过制定详细的辅导方案,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使新生尽快实现学习定心、生活定位、目标定向、人生定轨、心理定型、行为定责,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科学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魏爽 《民营科技》2009,(6):61-61
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因为很多原因而导致适应不良.有的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从分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及内在原因入手,探索了新生进行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职新生刚接触高等职业教育,面对多元化的校园学习与生活,不能在短期内较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而出现在学习、生活、心理上的不适应。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建立新生适应不良的有效预警、干预机制能最快、最有效地解决高职新生的适应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中学生活迈入大学生活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驿站。每一名新生无论从思想素质、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人际交往关系等方面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能否尽快适应这个环境,顺利实现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角色转换对他们能否积极成才、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琛  王之璞 《价值工程》2013,(21):293-294
近年来,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而其主旨多围绕于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新环境,找准定位,迅速确立目标。健康的心理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往往更有利于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更好的学习生活。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生教育中往往处于失语状态。本文以团体辅导为引,讨论高校学生干部开展团体辅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一新生迈入大学的第一课,对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更快地过渡到大学学习生活,明确大学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尽早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高等学校来讲,切实有效做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帮助新生在人生成长重要阶段实现自我超越,促进新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新生入学教育为主线,对当前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探索形成一套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体系,希望通过该研究对提高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人数的不断飙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大学生职业规划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职业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需求导致简单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在概括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总结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一是新生大学生活的不适应期,不少新生入学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处处迷茫无措。如果没有合理的教育和正确的调适,很容易让大学新生产生焦虑情绪。本文对大学新生如何提升自己适应能力和主动规划人生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3,(18):258-260
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方向,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由于"90后"新生普遍对大学缺乏深刻理解,辅导员应正确引导其适应大学、树立积极信念、合理规划大学生涯。本文从分析"90后"新生特点入手,明确新生辅导员的任务责任,并指出职业化趋势下新生辅导员工作应当把握的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如何从中学填鸭式的"要我学"顺利转变成主动式的"我要学"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适应和角色转变的一大难题。然而大学生在跨入大学校园的初期,都必经一个阶段的适应期,期间会表现出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其实这就是大学生归属感缺乏的表现,文章就大学生归属感的重要性及形成,从学生缺乏归属感的原因入手,探讨了如何正确引导新生形成良好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进入全新的校园学习和生活,容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现象,本文从心理学的失望感、 孤独感、 空虚感和自卑感分析了这些不适应现象的产生,从自身和外界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新生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及时疏导自己的心理;大学新生主动求助心理咨询师,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世文 《民营科技》2010,(12):102-102
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而言,新生入学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结合新生专业进行的入学教育又有其特殊性。现以通信专业的新生入学教育为例,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对大学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指导学生更快地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尽早进行角色的转换,在成为通信专家的路途上踏下坚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宿舍是大学新生首先面对的生活场所,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首先要面对的是适应宿舍人际关系.利用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建立一种同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模式,以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和大学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生命全程发展观关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变化和连续性,认为发展变化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生,每一阶段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表现出获得与丧失的并存。进入大学是新生的一个重要发展转折,既为其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又使其因丧失而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大学新生面临着目标不确定性、恋爱和情感的烦恼、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的不适应、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等适应性问题,解决好新生的适应发展问题对其整个生命全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