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多个行业均出现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认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本轮产能过剩,是转轨经济中所特有的产业演进到成熟期后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现象.基于这种判断,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特殊产业组织现象的成因,并相应给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也产生很大的争议.本文研究发现,由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形成了特殊性的企业资本结构,也就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以高负债的战略承诺效应应对竞争,而在以国有股为绝对主体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产权失位导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加剧,经理人普遍具有投资扩张的冲动,在高负债的资本结构下,扭曲企业的投资激励,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加严重,加之地方政府由于经济指标的考核以及政治晋升的需要,以低廉的土地价格、金融资源及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投资行为,负债融资的相机治理更是难以发挥作用,企业的过度投资得以延续,并最终导致产能过剩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也产生很大的争议。本文研究发现,由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形成了特殊性的企业资本结构,也就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以高负债的战略承诺效应应对竞争,而在以国有股为绝对主体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产权失位导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加剧,经理人普遍具有投资扩张的冲动,在高负债的资本结构下,扭曲企业的投资激励,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加严重,加之地方政府由于经济指标的考核以及政治晋升的需要,以低廉的土地价格、金融资源及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的投资行为,负债融资的相机治理更是难以发挥作用,企业的过度投资得以延续,并最终导致产能过剩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某些行业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能过剩是我国最近经济运行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对于产能过剩,按其成因大致可分为:短期市场波动型、宏观需求波动型、行业周期演进型、产权驱动型四种类型。本文认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本轮产能过剩,是转轨经济中所特有的产业演进到成熟期后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现象。基于这种判断,本文通过构筑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特殊产业组织现象的成因,并相应给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只要充分的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自我调节的作用,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去,就可以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矛盾和危机.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河南省实行走出去后取得的成效,然后分析了河南省在继续推行产能过剩跨步走出去措施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最后探讨了河南省实行产能过剩快步走出去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和二战后三十多年间的日本出现了特征相类似的产能过剩,此类产能过剩与以下两点直接相关:一是整个国家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后期;二是市场发育度低,导致市场对供求的调节能力有限。因此,对产能过剩进行治理也应在遵循发展阶段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市场发育度,使市场充分发挥其自我实现均衡的作用。日本治理产能过剩的成功得益于对这种治理思路的贯彻,其科学有序的治理方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投资潮涌”理论,指出技术水平落后的基本国情与产能过剩屡禁不止的现状之间存在联系.在产能过剩的形成阶段,技术水平落后会影响市场的投资决策,引发和加剧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治理阶段,技术水平落后会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产品出口,主要表现在因为技术水平低下形成落后产能淘汰障碍和产品“走出去”障碍,两者都会减缓过剩产能释放的过程,形成大量闲置产能.基于此,笔者提出从技术进步视角研究产能过剩问题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研究》2017,(1):89-102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跨期动态决策过程,传统效率评价方法(非参数前沿面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面分析方法)只应用初始投入和最终产出计算效率值,而忽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跨期经营活动,从而可能错误估计中国的产能过剩程度。为此,本文拓展了Tone&Tsutsui(2010)提出的DSBM模型,采用基于冗余的DSBM模型重新测度了中国省际工业产能利用率。研究表明:(1)静态DEA方法与动态DEA方法测度的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静态方法由于忽略企业的动态决策过程,倾向于低估产能利用率、高估产能过剩以及产生产能利用率过度波动的假象。而本文动态方法测度的我国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0.68%,确实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基于注册类型、轻重行业以及规模的动态分析发现,产能过剩问题在各个层面均存在。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于其他注册类型企业;重工业产能利用率低于轻工业产能利用率;大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中小规模企业。(3)东部地区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而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均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种现象在不同注册类型、行业以及规模层面均存在,说明根植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以及产权保护力度等因素可能是解释产能过剩地区差异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产能过剩的基本理论和不同的检验方法.根据有关产能过剩与产业壁垒的相关文献,从产能过剩的基本理论不同的模型出发,侧重分析产能过剩作为一个进入遏制,设立产业壁垒的手段所起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产能过剩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过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财税体制以及金融信贷体制改革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遏制过度投资与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探讨了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结构性失业的形成机制,认为地方政府唯GDP至上错误的政绩观、企业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管理方式与管理能力不足是引发结构性失业的深层次原因。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从改革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这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学动态》2014,(3)
"产能过剩"存在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争议,而中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顽疾",越治理越严重。但在国际层面和学术研究层面,产能利用率更为科学,对产能过剩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在界定和具体的统计上,产能利用率较产能过剩更为客观,数据的充实使得产能利用率统计得到了改善;在产能过剩产生原因上,主要侧重厂商竞争博弈等微观形成机制;从经验事实看,"长期产能过剩"表明产能利用率通常不会特别高;对于产能利用率,更多的作用是宏观景气的预警功能。我们的观点是,第一,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恰当的测度和较为可信的统计数据,现有的数据存在问题;第二,目前产能过剩问题被过度强调了,存在着扭曲的可能;第三,在形成原因上,主要是宏观需求冲击、政府政策扭曲、国有企业的利益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第四,需回归产能利用率的预警功能;第五,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难以有效实施,执行者并没有充足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强;第六,化解产能过剩的方式上,更多地需要健全价格和利益机制,构建市场化发展模式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化解产能过剩是今年党和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现阶段中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具有涉及领域多、负面冲击效应大、成因复杂、化解产能过剩难度高等特征。通过对近年来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梳理,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应该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转变政府干预方式、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产能过剩的后果、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钢铁、水泥、汽车等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产能过剩问题也不断涌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应坚持“双稳健”政策,抑制供给扩张,扩大内需,调整消费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9.
吴利芳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14,(4):21-30
本文通过对2007年—2012年钢铁行业和水泥建材行业共4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股票历史信息的分析,基于KMV模型原理,通过使用Matlab、Excel等软件,实证分析了近几年来上述企业的违约距离,并探讨产能过剩和信用违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KMV模型适用于钢铁行业和水泥建材行业的信用违约测度,结果符合经济运行形势;同时,上述行业产能过剩并不能直接解释以违约距离表征的公司信用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20.
核心元件产业追赶问题研究——以我国数控系统产业发展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我国数控系统产业为例,对核心元件产业追赶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开放条件下,外部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产业追赶的技术基础,新技术轨道的出现为产业追赶提供了技术机会;结构性多层次的市场是核心元件产业追赶的重要资源,支持国产产品的需求拉动政策是降低市场壁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