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储蓄助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形成了高储蓄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带来更高储蓄的良性循环,这就是“中国高储蓄率之谜”的“中国答案”。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虽然难以撇开高储蓄或者高储蓄率问题,但“不能由发达国家学界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作参照引领”,而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作为参考系;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国民产出和国民消费增长率,要保证储蓄的充分利用和防止储蓄内卷化。  相似文献   

2.
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基础性结论,而高投资率或高储蓄率意味着高增长率又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但在近年来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现象时,又经常出现把经济紧缩的症结归结于消费不足,即储蓄率过高的观点。在分析时,常常指出储蓄大于投资,却回避解释储蓄不等于投资的原因。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模型分析看,上述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分析中的投资和储蓄的概念并不相等。投资相等的储蓄概念实际上包含了未实现的投资和消费。因此,高储蓄率并非经济紧缩的原因,解决经济紧缩的方法不仅在于减少储蓄,还在于市场出清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需求不足状况,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使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与我国较高的储蓄率相匹配,按比例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201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伴随着高的经济增长率,高储蓄率的现象也必须被重视起来。除了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以外,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的不断上升也促使国民储蓄率的不断上升。较高的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过高的储蓄率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AK模型为理论分析我国19782011年间经济发展的动力,并近似估计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储蓄率与折旧率,发现其结果和我国的实际比较接近,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高储蓄率,同时AK模型比较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最后又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来检验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微观数据,本文建立了家庭收入方程、消费方程和储蓄方程的半参数模型,用于分析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年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户主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家庭消费均明显上升,导致家庭储蓄率呈轻微上升趋势;随着户主年龄的上升,家庭收入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家庭消费呈向右上倾斜的S型分布,导致家庭储蓄率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因此,政府发展教育事业,鼓励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拉动城镇居民消费,降低城镇居民储蓄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居民家庭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6.
张百鹏 《商场现代化》2012,(34):155-15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高储蓄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提早化解高储蓄率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当前中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和前景进行了有效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高储蓄率是有益的,且将继续延续.任何单纯希望降低储蓄率的措施是不足取的.当前有效经济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储蓄率的高低,而在于如何把握有效的经济增长.利用好高储蓄率是开拓新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程英 《中国物价》2007,(11):51-53
近年来,“低消费、高投资”是我国内部经济失衡的突出表现,通过对储蓄结构的分析可知,我国的高储蓄是形成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之一,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致使中国的消费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使我国经济陷入一个“高储蓄、高投资”恶性循环。由此,采取有效措施把政府和国有经济部门的储蓄率降下来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实证分析我国高储蓄率的宏观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真雅 《市场论坛》2005,(11):112-113
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试着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采用国际宏观经济学模型来分析我国出现高储蓄率的原因:一是生命周期理论储蓄和产出增长关系;二是迭代模型储蓄和人口增长关系,然而无法得到预期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笔者实证分析了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基尼系数)和货币化程度(M2/GNP)时我国储蓄的影响,从而找出我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长期高储蓄率的现状,从我国居民个人储蓄、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及政策导向等因素,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商》2016,(7)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储蓄的分析则是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的核心要点。作为国民储蓄的重要构成,企业储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国民传统观念上对储蓄的青睐、企业有意逃避社会责任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体改以来中国企业如此高的储蓄率。过高的企业储蓄率不仅造成企业内部资金运用的低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对企业分配行为的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造成中国企业高储蓄的原因,并引出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改进的索罗模型和生命周期假说,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少年抚养比对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储蓄率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所以,针对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本研究提出人口年龄结构应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医疗卫生改革相结合,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道路。  相似文献   

13.
程姝莎莎 《商》2012,(20):107-107
中国是储蓄率大国,2009年我国的储蓄率曾一度位居全球第一,人均储蓄超过一万元。但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如何究竟是什么,又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我们又是否了解呢?本文根据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邱源嵩  陆焱平 《中国市场》2013,(37):111-113
储蓄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它的高低会对经济增长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以1979—2002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为样本,引入城镇居民储蓄率,通货膨胀率,一年期储蓄利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5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并利用Eviews6.0软件对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及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梁烨 《中国经贸导刊》2009,(24):57-57,56
一、我国的储蓄规模和结构分析(一)我国储蓄的规模分析储蓄率是一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为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西方经济学中曾提出足有储蓄率问题,认为如果储蓄率过高,就会导致动态无效率。但对最优储蓄率进行测算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这涉及对资本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的动态模型来分析不完全专业化分工情况下储蓄率与要素禀赋、长期贸易模式的关系。在这样一个由两个国家所组成的世界经济中,无论两国初始时刻的要素禀赋状况如何,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储蓄率高的国家都比储蓄率低的国家具有更高的资本—劳动之比,且在开放条件下的均衡增长路径上,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储蓄率较低的国家则相反。因而储蓄率在长期内决定着要素禀赋和贸易模式。这意味着高储蓄率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密集型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7.
张新奇  邹壮  叶宁  刘芦萌 《商》2014,(49):51-52
经济学中,将老龄化进程产生的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描述为“第二次人口红利”。如何延长人口红利期、挖掘新的人口红利,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中国储蓄率和老年人抚养比的因果关系进行探讨。为有效揭示中国储蓄率和老年人抚养比之间的作用方式,本文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方法,在老年人抚养比和储蓄率基础上,增加了人均GDP变量,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建立最优阶数为一阶的三变量滞后面板向量自回归数据模型( PVAR) ,对中国30个省级单位从1983—2012年的储蓄率与老年人抚养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LLC和IPS单位根检验后,确定了三变量(储蓄率,老年人抚养比和人均GDP变量)的数据平稳性和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在对数据进行Helmet消除地区间的固定效应后,经过系统GMM方法对PVAR模型的系数进行估计,估计系数显著。最后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储蓄率和老年人抚养比之间脉冲响应来观察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储蓄率与老年人抚养比存在双向互动关系,老年人抚养比对于储蓄率的正影响持续时间比较长,且积累效应显著。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为应对老年时期可能发生的个人财务危机而形成新的储蓄动机,在工作期间增加资产累积,这种累积持续时间较长。这与人口结构的第二次红利结论吻合。  相似文献   

18.
纪艳香 《中国市场》2013,(37):89-9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储蓄呈现出很明显变动。本文分析了影响居民储蓄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适当的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关于2009至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演化和中国经济增长态势的认识是:经济调整的深度决定了短期宏观调控政策方向。第一,中国的高储蓄率导致过高的投资和产能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万青 《商业研究》2007,(4):118-119
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会逐步削弱,这种传统的增长模式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变,转为更多依赖于中国自身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以及附加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