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国际经济形势仍处于低迷而复杂的时期,"外需受阻"的状况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趋稳迹象,但工业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工业企业要充分认识经济形势的复杂和严峻,及时了解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产业导向、扶持政策及要求,加快加大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力度。同时要充分挖掘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全面创新和全员创新。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经历宏观经济转型调整、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城镇化将成为未来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需潜力.克服城镇化进程阻力,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现行经济形势下发展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转型经济国家银行改革已经走过18个年头,各国初始条件、改革方式、改革过程都不尽相同,因此改革成果也千差万别。本文在借鉴波特竞争力理论、CAMEL指标框架以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转型报告(Transition Report EBRD)相关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银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影响中东欧和独联体转型经济国家银行竞争力的要素进行了考察与比较。结果显示:中东欧转型经济国家银行竞争力总体上强于独联体转型经济国家,而宏观经济表现、改革方式的选择、银行所有权结构以及政府行为的差异是造成两类国家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对香港经济的推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中国对香港经济的推动力 首先要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内地对香港经济增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已不容忽视。以往人们在香港对大陆经济的促进作用方面探讨得比较多。的确,香港在大陆改革开放十几年里,作为内地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对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接轨,贡献良多,不容置疑。但是人们也注意到,在1991年以前,香港经济的兴衰与美国和欧洲休戚相关,作为宏观经济反映的美国股市感冒,香港恒生指数就要打喷嚏;而在1991年以后,香港经济则更多地与中国内地宏观经济紧密相连。欧美经济在80年代长期衰退,但香港经济并未受影响,仍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势。引起人们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注意的是开始宏观调控的“朱十六条”。在快速增长时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泡沫一经破灭,人们才发现原来香港经济与大陆经济状况联系的密切已不容忽视。随着香港企业到内地投资比例的不断增加和香港本地的“空壳化”,香港企业的经营业绩越来越受到大陆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加上内地香港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加,香港经济的繁荣对内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内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香港经济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80年代以前,香港有四大经济支柱——制?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与恶化,除了受到当前国际经济金融背景格局变化和外来投机力量的冲击外,其内部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尤其是企业制度和金融制度的缺陷性因素的积累及由此引发的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当与低效率,则是最为根本的起因。在同样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使经济增长率由年均10%左右平稳下降到7%~8%,是首要和最紧迫的任务。由此既可以形成推动经济转型、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环境”,也可以继续释放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为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改革攻坚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芸茹 《中国经贸》2013,(10):24-25
论文通过分析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的特点,指出我国经济现状及其转型和转变的必要性,对我国宏观经济转型的方向进行分析,同时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设计相关的转型路径,从强调灵活价格、公平竞争、明晰产权、稳定货币供给等四个方面为我国国民经济转型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语录经典     
"高油价倒逼中国经济转型。"——"油电价格上调不会改变CPI回落趋势,高油价倒逼中国经济‘变轻’,也许是高油价对中国经济最为深远的影响"。在不久前的一期经济报告中,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鲁滨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经济战略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一般风险和市场经济战略转型过程中的特有风险同时存在,企业面临的风险变得更加复杂。这些错综复杂的风险的根源究竞是什么?其触发的条件和机理又是什么?如果不能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一旦企业风险汇聚、触发,所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而且很可能是整个宏观经济。文章通过剖析现阶段我国企业风险存在的根源和触发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和政府各自所应采取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政策微调不改周期与转型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曙松 《西部论丛》2008,(10):19-21
现在是投资者重新回到关注微观企业、回到关注企业基本面的时刻 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进入全流通市场之后,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日益显现。如果要从宏观角度寻找此次中国资本市场如此大幅度的调整的理由的话,宏观经济走向的不明朗、经济转型方向的不明朗,可以说是相当关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企业是经济的微观主体,是经济转型的创新者、实践者,企业的行为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没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入,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金华经济仍需在挑战中实现大发展、在创新中实现大跨越。挑战一:经济增长稳中有落。2011年金华经济增长预计10%左右,经济下行走势短期内较难改变,需谨防经济过快下滑。要特别强化三个"清醒认识":一是要对"宏观复杂、微观困难"交织局面的严峻性有清醒认识;二是要对"三驾马车"需求可能同时减速的复杂性有清醒认识;三是要对企业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艰巨性有清醒认识。对此,要重视"两防",一防"下而不转",即在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同时、转型又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研究》2011,(5):F0002-F0002
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正进入全面转型的时期;创新推动转型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在这些复杂的宏观背景因素之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由此,小企业在经济转型中的特殊作用、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新情况、城市商业银行在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及发展等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研究》2011,(4):F0002-F0002
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正进入全面转型的时期;创新推动转型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在这些复杂的宏观背景因素之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由此,小企业在经济转型中的特殊作用、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新情况、城市商业银行在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及发展等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3-201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升高会显著增强企业投资趋同行为,该影响效应在信息优势企业有所减弱,在资产不可逆程度较高企业有所增强。分行业检验发现,在管制性行业以及景气度较低行业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的影响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实体投资趋同性会带来更为严重的金融化,特别是在行业实体投资总体趋于放缓的情况下,企业金融化现象更加严重。该研究为宏观经济波动下企业投资趋同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劳动力要素通过与其他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生产和消费。因此,劳动力与各要素之间的结合程度、结合方式都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经济发展可以为就业提供物质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慢,就业就会受到制约。稳定的就业也对经济发展有保证作用,而失业的增加,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导致宏观经济低效率运行,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从微观经济运行效率和宏观经济运行效率这样两个不同的角度看,许多领域仍然广泛存在低效率。这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改革还远未成功,进一步深化改革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运行效率还极其低下,多数企业还处于亏损或半亏损状态。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公布的数据看,到1996年11月底,我国的国有  相似文献   

18.
王国勇 《浙江经济》2011,(24):30-31
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是诞生伟大企业家的时期。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会在经济不断下滑的时候酝酿,在经济剧烈振荡、多数企业无所适从的时候出手,在经济转暖的时候成功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应强化政府的经济管理功能●李彦和(宁夏自治区委党校银川,75002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既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部门,它的经济行为对宏观经济运行有广泛的影响;又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有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  相似文献   

20.
举世关注的普京新政与俄罗斯经济的增长颓势不期而遇。直观地看,这是俄罗斯经济以往恢复性增长中累积矛盾作用的结果,似乎俄罗斯正在陷入经济困局。深入地看,这既是发生在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下的增长颓势,又是发生在转型拐点上的增长颓势。基于国际经验、历史教训、俄罗斯当下国情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普京团队首先看重守住宏观经济稳定这个底线,在此基础上,启动旨在摆脱过度依赖原料经济发展模式的新一轮经济转型。不难看出,普京新政下的俄罗斯经济颓势,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来的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宜将其视为经济困局,也不大可能是长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