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共中央发布了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第七个一号文件,足见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在当前我国处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时期,这个文件的发布有什么重要意义?有哪些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一派生机勃勃、人勤春早的景象正在从南到北的广袤田野上展开,广大农民兄弟沐浴着中央“一号文件”的浩荡春风,满怀信心地投入春耕生产。中央已连续七年用“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工作.向全党全国传递中央的决心和政策风向标。2010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新问题,把“三农”工作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与当前经济形势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1月3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11424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达到6900多元,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期"。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省,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14.1亿斤,首次超过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的河南省,一跃成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双第一的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西南金融》2007,(9):3-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统筹统乡发展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海东地区,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86%,是全省农民工主要输出地,其劳务输出已由当初的农民群众自发流动变为目前政府指导下的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海东地区政府、金融等部门采取多种举措,力保农民转移就业人数不减、收入不降。2008年,海东地区共向省内外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次,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2009年初依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无锡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全市工业化程度较高,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8:57.5:39.7,农业在全市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足3%,并且已向现代都市农业方向发展,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较快,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7000元。在加快无锡农村经济发展,无锡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多年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支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为主题.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财政作为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对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艾亚 《国际融资》2007,83(9):8-11
近几年,西南重镇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顺应经济规律,运用市场规则,注重投融资平台搭建,积极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成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城9融合的区域性经济,要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必然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城镇化并不仅仅是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城镇化,更为重要的是人口的城镇化。因而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促进县域经济同步发展,拓展吸纳农村人口和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的空间。我国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走城镇化道路,而从国情出发,应走出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之路。本期封面文章以“县域经济与城镇化”为主题,在阐述统筹城乡发展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道路”、“如何保障农民工权益、使其真正转变为市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我国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有价值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应当定位于农民主体发展,应当着眼于农民发展权,贯彻农民权利保障的思路。精细化制度的建构上,应当贯彻分步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目前应当重点解决法律平等权的落实,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的附加功能,完善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农村经济改革应当立足于经济组织而非土地产权,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契机,创新与培育适宜的农村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至2011年连续八个中央一号文件都着力关注“三农”问题,国家对“三农”投入的总量、增量和增幅,也是多年来少有的。但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悬殊,城乡面貌反差巨大。出现这种局面与二元结构下形成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土地收益、金融资源等关键性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3.
李旭鸿 《中国财政》2012,(10):64-66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新阶段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届三中会提出,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形成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来的,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因此,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举措也应当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未来,我们要在科学规划城镇发展、改革完善体制、培育产业集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促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镇化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尤其是近些年中国政府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和紧迫任务之后,理论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更加宽广、角度更加多元。其中,从金融支持的视角探讨农村城镇化发展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当务之急是要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做重大调整,把政策的着力点转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建设上来.尽快开创农民增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有近70%的农业人口。如何促进他们持续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抉择。鉴此,笔试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期间湖北省农民收入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与结构分析,找出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种种原因,并从财政扶持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上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支农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大战略",是说小城镇建设要成为起点和基础贯穿于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要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小城镇是大中城市功能的自然延伸,是联结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纽带和桥梁;小城镇是吸纳接收大中城市功能辐射的载体,也是聚集和带动城乡结合部区域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支农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工具,对农民增产增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在财政支农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基于索罗增长模型,构建了农民贷款财政完全贴息与完全不贴息两种情形的理论模型,在财政完全贴息的情形下,财政贴息有效缓解了农民融资约束,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民资本实现了同步增长。在财政完全不贴息的情形下,农民资本约束无法解除,无法实现资本增长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的理想状态。在此基础上运用1978~2018年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财政支农每增加1%将会引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19%;短期内财政支农每增加1%,将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0.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