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三审时,包括石广生在内的部分委员建议将物权法交付全民讨论,以"集国人智慧,成伟大法典"。7月10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面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踏着民主政治和民主立法的步伐,物权法立法讨论成了一场全民大合唱,随着物权法的立法进程和实施,包括私人物权在内的各类物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解读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2.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三审时,包括石广生在内的部分委员建议将物权法交付全民讨论,以"集国人智慧,成伟大法典"。7月10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面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踏着民主政治和民主立法的步伐,物权法立法讨论成了一场全民大合唱,随着物权法的立法进程和实施,包括私人物权在内的各类物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解读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3.
张波 《上海国资》2005,(7):54-54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三审时,包括石广生在内的部分委员建议将物权法交付全民讨论,以"集国人智慧,成伟大法典"。7月10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面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踏着民主政治和民主立法的步伐,物权法立法讨论成了一场全民大合唱,随着物权法的立法进程和实施,包括私人物权在内的各类物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解读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4.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三审时,包括石广生在内的部分委员建议将物权法交付全民讨论,以“集国人智慧,成伟大法典”。7月10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面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踏着民主政治和民主立法的步伐,物权法立法讨论成了一场全民大合唱,随着物权法的立法进程和实施,包括私人物权在内的各类物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解读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5.
自从200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以来,"物权"和"物权法",这些"陌生"的词汇逐渐为社会所熟知,物权法立法成为全民关注点,而伴随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审议,此种关注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6.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三审时,包括石广生在内的部分委员建议将物权法交付全民讨论,以“集国人智慧,成伟大法典”。7月10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面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踏着民主政治和民主立法的步伐,物权法立法讨论成了一场全民大合唱,随着物权法的立法进程和实施,包括私人物权在内的各类物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解读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历经了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历史纪录,可见其重要性。《物权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为我们的市场经济生活找到了一个产权的制度基础。《物权法》是一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的基础性法律,从而奠定产权保障的法律基础,它连接了财产关系、经济关系,维护公民的基本经济权利,维护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相关法律相比,《物权法》涉及了财产初始界定,也涉及财产的确认、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8.
物权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基本权利。物权具有的与一般第三人直接发生利害关系以及对财产的直接支配性质 ,决定了物权法的独特原则。我国现行物权立法存在诸多缺陷。审视并确立我国物权法的合法财产一体保护、物权变动和原因行为区分、物权法定、一物一权、物权优先效力等基本原则 ,对我国物权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法是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公序良俗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集中体现着民法的立法精神,一切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民事行为均为无效行为.研究公序良俗原则对理解民法的立法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公序良俗原则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例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应当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确立我国的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10.
去年年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巩献田上书全国人大《一部违背宪法的〈物权法〉(草案)》.让中国的法律界热闹非凡。有人称他是英雄,为国家利益挺身而出;有人骂他是用“文革”式思维阻改革开放的继续进行。中央也多次组织研讨会与巩献田进行“隔空对话”,试图证明《物权法》(草案)的正确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周刊》2007,(11):12-12
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从3月8日起。开始对物权法草案进行审议。由于这将是一部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实行平等保护的法律,它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宪法原则。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而审议物权法不仅成了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它们就此发表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认为中国人大审议物权法意在维护社会稳定;它标志着中国向“民主法制”迈进了一大步:物权法将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快讯》2007,(11):12-12
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从3月8日起。开始对物权法草案进行审议。由于这将是一部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实行平等保护的法律,它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宪法原则。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而审议物权法不仅成了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它们就此发表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认为中国人大审议物权法意在维护社会稳定;它标志着中国向“民主法制”迈进了一大步:物权法将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民不富,国不强。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正式写入了宪法修正案。10月22日,297条物权法草案再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物权法草案有望提请明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私有财产保护从宪法原则迈向制度构建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曾经讳言财富,导致长期贫穷落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积累的财富日益丰厚,无疑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  相似文献   

14.
一度备受争议的《物权法(草案)》已正式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该审议稿在吸收各方意见修改后,明确了对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私有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 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曾经白热化的争论终于有了“暂时”的结论,曾经被“搁浅”的《物权法》立法工作也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五大就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任务,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了这一重要任务。当前局面的形成,将会有利于此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刘利军 《产权导刊》2006,(10):16-16
物权法到底应该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主,还是以保护公有财产为主?当8月22日物权法草案第五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立法机关给出了答案:既强调要“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又强调要“体现对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私有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物权法(草案)》再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该草案从立法角度提出要对拾金不昧者进行经济补偿。由于拾金不昧向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这一规定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提交立法机关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就已经提出了拾得人应该享有报酬请求权。所谓报酬请求权,就是拾得人可向失主要求报酬,也可自  相似文献   

17.
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循环经济法(草案)》首次提交审议。这部从2005年7月启动立法程序,历时两年多充分调研、认真讨论和反复研究论证才成型的法律草案,以建立基本管理制度为核心,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相关制度安排。作为循环经济立法起草小组组长,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冯之浚为本刊撰文,详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鲁阳 《产权导刊》2004,(12):44-47
民不富,国不强.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正式写入了宪法修正案.10月22日,297条物权法草案再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物权法草案有望提请明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部宪法都必须反映一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宪法的基本原则是这些方面的集中反映,本文对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12月初审以来,物权法草案经过了四年七审,于2005年7月向社会公布草案全,广泛征求意见,并由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物权法在交流、争论和反复审议之中不断完善。从物权法制定过程中,有如下几点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