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日益受到重视,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演化,但却忽视了其空间特性,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经济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分析了这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根植性和区域学习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用演化思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试图在经济地理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1990年代末期"社会转向、文化转向、制度转向"思潮影响,近年来,有关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从知识、网络、学习、创新等4个方面展开,集中于网络特征、空间属性和动态演化等问题的探讨。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者文献的梳理,从创新网络的结构、邻近性、网络演化等3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简要评价并提出了未来深化研究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地理学的政策研究是经济地理学与公共政策学相互借鉴的产物,用于解释经济、空间和政策三类要素的互动关系。近年来,政策研究日益受到西方经济地理学者的关注,并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选择Web of Science(WOS)作为文献搜索引擎,选取西方最具代表性及权威性的4本经济地理学杂志作为文献来源,将1970—2013年英语文献记录作为数据源,利用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工具(Cite Space)对这些数据进行文献共引分析和聚类分析,绘制了经济地理政策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反映出经济地理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和重要人物,展现了经济地理政策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研究发现:1西方经济地理政策研究经历兴起、衰落和回归,政策研究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难以回避的主题。2西方经济地理政策研究方法从单方面追求理论方法或定量方法,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发展。3西方经济地理政策研究模式从理论分析、政策评估发展为政策参与,关注政策实施和政策可行性。4西方经济地理政策研究前沿,衍生出9个知识聚类,包括:经济增长、创新知识网络、全球化治理、公司和产业转移、城市经济、地方化治理、空间政策、国家与移民问题和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思想为主线,围绕"空间"和"要素"这两个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论题,着重分析了基于区域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化内涵、城市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思想、我国城市化研究的三个基点内容(城市化发展过程、格局、机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响应与调控认识,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城市化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活动环境效应内在机制研究和经济活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迈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同于传统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与乡村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融合,城乡地域系统日益成为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国内外地理学者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并基于“格局—过程—机制—效应—调控”的地理学逻辑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测度、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因素及机制、城乡融合发展影响效应、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视角整合度不够、机制机理解析不深、新趋势关注不足与研究方法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异质性与动力机制、多尺度/多类型地域空间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技术手段集成应用、“双碳”与城乡融合发展关联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理学,特别是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发展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立足于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着眼于经济地理学面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正确理解和建构中国经济地理学自主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前提。首先,在讨论地理学发展战略、阐释地理过程和地理格局研究重点应从模拟和预判走向调控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我国未来国土空间体系优化调控应成为地理学前沿命题。进而重点讨论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的5个创新方向,包括综合人文地理学将成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科中人口地理学的回归和振兴;做大做强政治、社会、文化地理学;重大生产力布局原理研究;国土空间体系优化的辅助决策方法论。中国地理学战略研究、国际代表性杂志和美国战略的主题词的比较表明:我国同美国战略的提法基本一致;美国战略研究同现实中国际发展前沿不相同;我国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且与目前现实发展的国际前沿有明显的差异性,创新地理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自主知识具有现实基础和客观需求。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与人文地理学发展规律在科学内涵、建设任务、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上高度契合。在科学内涵上,...  相似文献   

8.
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球面临着气候变暖、资源能源枯竭与生态环境破坏等危机,将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下的环境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将为缓解全球环境危机以及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新视角。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德国科隆举行的环境经济地理学会议上被首次提出,试图采用演化制度主义理论与绿色技术-经济范式,将环境因素融入经济地理分析之中,旨在修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裂痕,克服环境与经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零和博弈难题,使得探讨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子系统的互动机制和正和博弈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经济地理学兴起的背景,进一步对其理论基础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进行总结,然后重点综述了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大核心主题:环境问题对经济(空间)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活动的环境效应。最后,本文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前沿与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最令人瞩目的多学科研究领域之一,创新的空间测度是经济地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文章试图将经济地理学家在进行创新的空间测度研究时采用的数据及指标进行梳理,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以及企业战略联盟的出现对现有数据及指标提出的新挑战,提出在创新的空间测度中,要考虑到创新发生的多维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并结合学习型区域的概念来构建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研究思维方式和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不同,有些国家可以形成富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反映发展中大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地理特殊事实并给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解释,基于地理科学的研究框架并吸纳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强调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经济地理现象的重要影响,可构成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构建的三个重要基点。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在研究中重视学科的地理学属性,重视国家需求导向,重视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重视人地和谐。对中国独特的经济地理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凝聚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华友 《经济地理》2005,25(6):753-756,760
西方新经济地理学是西方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其理论形成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其形成机制有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和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等,其形成过程有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相互作用、累积循环效应和产业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并对此进行了理论阐释。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构,虽然并没有得到同样在关注空间集聚的经济地理学家的认可,然而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丰富了国际经济学中的跨国企业的区位理论,另一方面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空间稀缺性--公共政策地理研究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静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03,23(6):722-725
空间稀缺性是人类经济活动空间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与空间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产生空间稀缺性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发展了应对空间稀缺性的各种措施,如以技术进步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空间扩展应对空间稀缺性、优化空间组合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政府管制应对空间稀缺性等。经济地理学应该致力于空间稀缺性研究,并从空间稀缺性的视角发展公共政策地理学。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相似文献   

14.
由克鲁格曼所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发展成熟,“新”新经济地理学产生并迅速发展,融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从微观视角重新探讨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问题.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和分析框架,之后详细综述和分析了基于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包括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企业异质性对区域政策的影响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企业异质性实证研究等方面.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历着研究对象从经济活动到区域发展,研究视角从对经济活动过程格局的成因机理阐释到对区域综合发展的经济性解析,研究区域从由行政区、方位区、类型区和政策区逐步拓展到以自然地理单元或自然系统单元为主导的地理单元区。近年来,三角洲、湾区和流域等地理单元区域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方面地位越来越突出,区域类型的变化改变了区域构成要素、要素间以及子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区域在更大尺度区域中的作用等,对揭示基本科学规律的可行性和产生重大研究突破的方向、求解科学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通过治理实现区域发展调控优化的策略都将产生实质性影响。为适应这种区域研究单元的变化,文章提出了基于地理单元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的一般范式,即系统解析地理单元在保持全国或大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赋予地理单元新的人地系统耦合关系、地理单元区域内部分异与空间组织模式。借助这一研究范式,在对黄河流域同长江流域发展条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问题,试图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更好适应区域研究对象和区域发展目标改变而进行学科创新的初步探讨,为新...  相似文献   

16.
樊杰  周侃  陈东 《经济地理》2013,33(1):1-8
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与发展机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国土空间格局成因与演变规律,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前瞻性的科学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近年来中科院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团队围绕国土开发的学术创新与应用实践,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区域发展均衡模型,阐释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自然对人文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尝试开展的综合地理区划,以及纳入面状形态完善点—轴系统理论和利用三种功能空间比例关系表达空间结构.研究与实践表明,从应用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推动学科建设及提升支撑应用需求的能力,是比较合理的学科发展方式.未来,按照十八大在国土空间格局中提出的“均衡、开发强度、空间结构、功能区、格局”等主题词,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发挥经济地理学对国家战略决策的科技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16~18日,"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性转型发展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及海外的百余名经济地理学者出席论坛。嘉宾有中国地  相似文献   

18.
克鲁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经济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思想从贸易理论与区位理论相融合,从规模收益递增、要素流动和运输成本揭示空间集聚,从历史、预期和路径依赖揭示区域发展路径,以量化模拟研究区际关系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研究视角、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分析了克鲁格曼创新研究对经济地理学的启迪.从学科社会地位、研究范式和发展方向三方面分析了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樊杰 《经济地理》2011,31(12):1959-1966
通过对近3年担任主编的《经济地理》杂志来稿分析,阐明了《经济地理》的办刊方向,凸现了经济地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表现出以经济地理学学术论文为主体、同时刊发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种与经济地理相关的边缘性学科论文的多样性特征,《经济地理》已成为经济地理学同以经济学为主的相关学科相互影响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青年经济地理学者学术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通过对来稿评审意见的综述,讨论了来稿命题在科学性与学术价值、更多的是研究成果本身产生过程和实现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不区分规划政策报告同学术论文的差异、缺少长期扎实的研究工作为论文写作的基础、以及关于指标体系和学科发展综述为核心成果的论文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着眼办好《经济地理》刊物,提出要加强引导经济地理学科建设、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增强与国外学术的交流等希冀。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与本质要求,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应积极响应。响应中国式现代化,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应该树立与遵循3个基本理念:资源节约理念、综合理念、战略思维理念;主要研究领域有: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等;地理学者要深刻把握基本国情,重视经济原则,讲好现代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