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总被引:163,自引:0,他引:163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的空间相关性呈现波动性的递增趋势;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的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抑制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杨勇  李素文  包菊芬 《经济地理》2015,35(3):127-132
在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区位商方法测度了我国科普产业中科普人员、科普场所、科普经费及科普媒介五个组成部分的集聚度,并分别以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测算了科普产业的综合集聚度。研究发现,我国科普产业及及其组成部分分布都极不均衡,投入产出效率非常低。据此分别从两个角度区将科普产业化模式进行了分类。从非均衡发展角度,有全面媒体发展战略模式、人才战略模式和平面媒体发展战略;从投入产出角度,有效率优先模式、均衡效率模式和规模优先模式。最后,建议我国应加强科普与旅游的结合,创新科普产业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制造业总体空间集聚程度一般,区域特色有待加强;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基本与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径一致。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别于广义创意产业的工业设计产业,为城市设计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实证基础。整合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计算城市工业设计产业综合竞争力,利用区位熵等指标分析其相对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化趋势。结果发现:1工业设计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当地制造业,中国设计产业有向更多省份分散集聚的趋势,但在省内则有向少数城市集聚的趋势;2城市设计产业相对集聚程度与产业综合竞争力大致相符,不存在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但相对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3国家应重点扶持区域性或省级工业设计园区发展,避免中小城市工业设计园区泛滥。  相似文献   

6.
空间集聚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高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区位特征.本文试图从集聚水平变化和空问演变趋势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状况.  相似文献   

7.
空间集聚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高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区位特征。本文试图从集聚水平变化和空间演变趋势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状况。  相似文献   

8.
9.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技术是中国在新时期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发现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还不够,因此,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大发展高技术产业力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全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80—2011年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格局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数据,考察1980—2011年中国19个两位数制造业在省区尺度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演变趋势,同时对2004年后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持续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从空间维度看,中国制造业出现了显著的集聚趋势,尤其是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态势明显,制造业地理集聚存在空间差异;2从产业特性看,不同类型产业的空间集聚趋势也存在显著差异。资源依赖型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低,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以出口为主导,促进了产业向接近国外市场的东部沿海地区集聚。3从时间维度看,1980—2004年集聚程度呈稳定上升趋势,并在2004年达到最高点,而2004—2011年集聚程度呈持续下滑态势。  相似文献   

12.
韩剑  张凌 《财经科学》2010,(12):43-49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在描述我国FDI空间演化轨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FDI地区分布决定因素的空间模型,运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FDI空间演化的规律。计量结果发现,集聚效应对于吸引我国FDI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相邻省份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促使FDI更多的是由核心省份向周边省份扩散。并根据结论提出了引导FDI空间的合理转移,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现行准则体系谨慎地全面地引入公允价值的现状,笔者从上市公司2007年、2008年年报入手,分析有关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发现其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有的以销售协议价格作为首选,而有的将活跃市场报价作为首选。为此,应从如下方面改进:完善公允价值运用市场条件、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应用指南、打造复合型高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刘瑞  张伟静 《当代财经》2021,(11):16-27
面对国内外经济风险叠加的现实环境,研究如何提升制造业韧性对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业适应性结构调整视角探讨制造业空间集聚影响制造业韧性的理论机制并使用我国2008-2017年地级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空间集聚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韧性.在更换核心变量、变换模型估计方法以及排除样本选择性偏差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空间集聚可以显著促进大城市制造业韧性提升,但对中小城市制造业韧性的正向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制造业空间集聚通过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以及抑制低质量的创业行为进而促进了我国制造业韧性提升.这意味着,合理引导制造业空间集聚发展有助于增强制造业抵御内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空间集聚是产业集群同有特征,也是产业集群识别和分析的核心.采用Ellison和Glaeserl997设计的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重点对江苏省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均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通过比较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下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特征,发现,各集群空间集聚范丽有一定差异,钢铁、机械装备制造集群、石油、化学加工集群和汽车制造集群的空间集聚范围明显超越县域在市域,电子、通讯制造集群集聚范围在县域和市域尺度同时存在,而棉毛纺织服装制造集群集聚范围主要在县域.还发现,各集群的集聚程度也存在差异,电子、通讯制造集群无论是产业内还是产业间集聚程度最高,达高集聚水平,表明电子、通讯制造集群内外部性很高,集群内企业具有很强的相互吸引作用.汽车制造集群集聚程度较低,其他集群集聚程度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徐冬林 《经济管理》2005,(11):87-89
一.我目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1.从产值规模来看,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规模约为1480亿美元,仅低于美国和日本,排在第三位,略高于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德国和英国。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占全部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2001年仅占10%,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就已经超过10%,英国和韩国也于1986年达到10%。199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大约仅占全球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3%,而美国、日本高达36%和20%。  相似文献   

17.
张宇  蒋殿春 《财经研究》2008,34(1):72-82
文章首先对FDI、东道国产业集聚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集聚的关系;再利用DEA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我国相关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FDI在其中的作用。检验结果显示,FDI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并由此推进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这一效应在高技术行业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03年中国16个城市企业调查报告,对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否存在地方经济和城市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直接估计生产函数的方法判断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行业集聚经济的来源,即集聚经济的外部性是来自于产业内还是产业间,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消除了内生性.研究表明,两个行业的企业均能受益于本地同行业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产业专业化则无益于知识溢出;电子设备制造业能受益于本地行业多样化,而在纺织服装业则不存在这种集聚经济.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选用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两个指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年~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营性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比较高,近年来其集聚程度在持续下降;而公益性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但其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其中艺术表演团体增幅最大.从地域分布上看,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省域间发展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