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格局及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的旅游大数据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来源。基于网络游记攻略文本数据的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逐渐形成了以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为重要支撑的"品"字型格局,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藩篱效应;旅游流空间差异明显,长沙市→湘潭市、上饶市→景德镇市、长沙市→岳阳市、武汉市→宜昌市等是主要流动方向;旅游流网络整体结构比较松散,且不均衡性强,主要由少数节点控制,系统内部存在较强的凝聚性;武汉市、长沙市是核心节点,南昌市是次核心节点,九江市、上饶市、宜昌市、岳阳市等是重要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处于延伸扩展模式发展阶段,在城市群旅游流内部存在多个子嵌套系统。最后,就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工业用地扩张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8):106-114
通过离心模型与贡献度测算,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工业用地演变历程及其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1990—2019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业用地总增幅达300%,经历了启动、加速、高峰三个增长阶段。其占建成区增量的比重达到41.08%,是带动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力量。(2)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南昌都市圈对工业用地的集聚作用不断加强,在2019年已集中了整个城市群55.96%的工业用地,而其他城市工业用地增长相对滞后,导致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用地布局呈现显著的不均衡性。(3)城市规模与工业用地对城市扩张的贡献度成强正相关,说明工业用地增长是促进城市规模提升的主要因素。(4)三大城市圈中工业用地分布过度集中,且靠近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等重要生态区。如果保持现有增速,很可能因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而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3.
4.
5.
6.
吴志军 《经济地理》2015,35(3):60-65
区域性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在我国,以省界划分区域界限的概念越来越被淡化,部分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出现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城市群。打造中四角城市群是中部地区湘、鄂、赣、皖四省基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也应该看到中四角城市群与其他三大城市群存在的各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结合四省各自特点和当前的发展状况,试图探寻一条符合中四角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引力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展开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城市综合实力及城市间交通距离得分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值,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综合实力及空间相互作用倾向度两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展开了分析研究。综合分析得出: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水平较低,城市与城市群的空间相互作用水平差异显著;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网络形态主要呈放射状,武汉、长沙在区域中的中心性作用明显;武汉都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发育较为成熟,环鄱阳湖城市群发育水平较低;三个二级城市群之间武汉都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相互作用水平最高,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形成了一条较高水平的空间相互作用带。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发展规划的出台,为处于长江中游的省份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机遇,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积极推动环鄱阳湖城市群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我省经济的腾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发展的优劣势对比,指出了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不足与差距,并借鉴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明确发展模式、建立协作机制,提高一体化水平等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率内涵关系的梳理,以生态效率作为测度产业生态化程度的指标,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4个城市各相关指标进行了处理,然后将新的投入产出数据代入DEA模型当中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显示:1使用PCA-DEA方法评价得出的产业生态化效率结果较直接使用DEA方法更为科学;2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先上升后下降,但是纯技术效率一直处于改进状态;3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无效性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低下,尤其是产业规模不在最优状态。最后,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地理》2021,41(3):105-112
从新型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测度指标体系,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测度城镇化静态效率,并进一步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城镇化动态效率。研究表明:(1)部分城市的城镇化过程存在低效率问题,其资源配置与利用水平不完全合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2)存在一定的能源浪费现象,全社会用电量的投入冗余程度在所有要素中最高。(3)总体上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在2009—2018年是上升的。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加强污染治理与宏观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空间聚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从协同治理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的角度出发,选取1998—201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雾霾污染的面板数据,基于莫兰指数、Getis-Ord指数G、STIRPAT和空间滞后SAR模型对雾霾污染的污染路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研究发现:1998—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总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地理梯度分布大致为"江淮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总体平均>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雾霾污染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以武汉市和合肥市为中心表现为"热点"聚集区域,以南昌市和萍乡市为中心表现为"冷点"聚集区域;雾霾污染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依赖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和城镇化是显著加剧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而经济聚集和人口集聚则显著降低了雾霾污染。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当从调整研发投入比例,加快建立跨区域协同治理雾霾污染的体制机制等途径降低雾霾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引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已步入快车道,但仍存在行政边界刚性约束、合作机制不健全、产业同质化、管理松散化、屏障脆弱等问题,影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应采取突破行政壁垒、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推进产业秩序优化、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多重举措,为长江经济带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6—2017年区域高水平合著论文构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分析网络特征并探讨网络邻近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网络规模日趋扩大,联系日趋增强并趋于稳定,基本形成了以长沙、武汉、南昌为核心的多中心网络空间结构,且网络节点具有显著等级层次性。通过特征路径长度和集聚系数分析发现,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但无标度特征不明显。QAP回归结果表明,地理、社会、技术和人力资本邻近都对知识合作网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超  张毅 《当代经济》2016,(17):6-8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健康平衡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我国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2003-2013年共11年的数据为依据,运用空间差异指标分析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性,同时引入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其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研究其经济发展的收敛性,以综合衡量长江中游城市群过去十多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为该区域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采用熵权法和SBM-DEA测算了2006—202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金融水平与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耦合协调、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滞后的Tobit模型对绿色金融与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耦合协调状况及其驱动因子进行识别分析。研究发现:(1)时间序列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效率耦合协调关系虽有波动但整体仍呈稳定上升趋势,近年来出现了上升状态疲软的趋势。(2)空间特征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效率耦合协调水平由低到高、由混乱到稳定,区域差异表现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都市圈。(3)驱动因素上,正向驱动因子的影响强度表现为人力资本>地区科技支出>政府干预>经济基础,负向驱动因子为产业结构。研究提出,要筑牢绿色金融与绿色创新效率耦合增长的动力系统、联动各地区核心区域带动周边区域和建立绿色产业联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搜集了2000—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9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及其互动关系,结果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旅游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且旅游增长速度区域差异大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区域差异。(2)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大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旅游和经济的基尼系数及重心在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两者的变化方向也不同,既有同向变化,也有反向变化。(3)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对旅游发展的平衡性无显著影响,而旅游发展的平衡性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交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发展交融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交通系统一体化也是城市群建设的关键.长沙作为长江中游三大城市圈(群)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它的主动融入将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建设带来极大的助力.本文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的现状基础和不足之处,从航空系统、铁路系统、航运系统、公路等4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基本形成密集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为长沙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郭建斌 《当代经济》2016,(36):40-43
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加快域内城市间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各地区优势互补,使次区域间竞争逐渐走向竞合,已成为提升整个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域内次区域间竞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竞合梯度明显,竞争大于合作, “软环境”竞合不足,竞合意识保守等方面.域内各次区域间竞合水平的提升,必须要着力加强发展规划的对接,建立次区域合作利益补偿机制,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市吸引力因子建设,重塑地方政府竞合理念,使次区域间的竞合关系进一步得到优化和增强,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群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