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西安市文化娱乐企业兴趣点(POI)和城市空间矢量数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采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探测模型,探究城市文化娱乐业热点的广义对称结构与规模等级结构,揭示城市文化娱乐业空间结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文化娱乐场所在西安市主城区总体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形成“内密外疏、南密北疏”和“多核心”的空间格局,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南北轴向和潜在的西南—东北轴向分布特点,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大致符合总体布局特征,但是各自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西安市文化娱乐业具有明显的空间对称规律与等级秩序规律,大型、较大型文化娱乐业热点在空间上呈现出轴对称、旋转对称和平移对称等模式,在横向上反映了城市空间的整体与局部结构形态,而不同等级热点区之间具有的等级结构和包含关系,则在纵向上表征了城市内部结构的规模等级特征;(3)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空间结构是城市发展演变的阶段性与区域性的集中体现,文化娱乐业及其各业态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城市物质空间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消费分层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城市物质空间因素是重要约束力,社会经济因素是核心驱动力,消费分层因素是关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本文从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零售企业规模格局;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态势;零售企业市场区域竞争格局;零售业态竞争格局5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提出要促进我国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进一步促进零售企业规模的提升,促进中外资零售企业的公平竞争,促进零售企业区域分布及网点布局合理化,并且促进零售业态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汪旭晖 《经济前沿》2007,(2):107-112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本文从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零售企业规模格局;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态势;零售企业市场区域竞争格局;零售业态竞争格局5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提出要促进我国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进一步促进零售企业规模的提升,促进中外资零售企业的公平竞争,促进零售企业区域分布及网点布局合理化,并且促进零售业态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主要海港城市2001、2008和2016年的港口后勤企业点位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对港口后勤企业空间演变过程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圈层分析和热点分析,以揭示港口后勤企业空间演变规律与格局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浙江省港口后勤企业空间分布总体呈"大集聚、小分散"格局;(2)港口后勤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存在显著的海向集聚性和交通依赖性;(3)不同城市由于各自发展的差异性,其港口后勤企业的空间演变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地理》2021,41(6):196-204
综合运用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7 586个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叠加分析法探测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总体空间分布上,国家森林乡村呈现"大集聚、小分散"分布格局,经向性特征显著,具有显著的东多西少的格局特征;(2)区域空间分布上,在三大地区、八大分区和省际层面上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森林乡村占比达40.23%,大西南、长江中游等6个区域占比达到79.79%;(3)空间密度分布上,高密度区域分布于黑河—腾冲一线以东的北京和苏浙皖赣湘交接区域,华北、华中与华南为两个核心绵延区;(4)空间关联特征上,呈现中东部热,西北、东北部冷的空间关联特征,冷点区域变化较小,热点区域呈现零散和带状分布向团状集聚转变的特征;(5)影响因素上,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受经济、社会、生态和自然地理多重因子影响,其中受生态因素的影响较大,河流、地形、气候对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零售业态和新兴零售业态,本文分析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餐饮企业以及老字号零售企业等零售业态数字化转型趋势,并针对性地提出零售业未来应加快以品质为中心优化供给、搭载数字化技术满足消费新体验、推进零售业态和服务业态深度融合以及持续加速向社区商业中心下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地理图片的中国入境游客POI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社交图片网站(Flickr)的数据开放接口,借助计算机程序采集、整理了2008—2013年境外旅游者上传的中国入境游相关照片数据,利用这些照片中的地理位置坐标信息,采用DBScan聚类分析方法,计算中国入境游客地理兴趣点(POI),并结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入境游客POI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其分布密度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并已形成"一级中心集聚带、二级中心集聚区、三级点状飞地"的空间格局;2在一级中心集聚带中所包含的三大核心区内部,其入境游客POI分布同样具有空间的异质性和不均衡性;3在入境游POI分布具有高度空间集聚性的同时,在时间序列上的集聚性具有逐步均衡性发展的趋势;4细分客源市场的POI选择不仅具有高集聚性,同时由于选择偏好的差异从而在空间上的集聚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大陆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观测单元,以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衡量城市创新产出水平,在分析城市创新产出分布时空演化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理邻近空间权重矩阵与创新网络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经济学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创新产出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创新产出集中在少数沿海发达城市中;(2)中国城市创新产出存在较大差异,区域间的创新差异大于区域内部创新差异,东部沿海城市对整体创新差异的贡献最高;(3)中国城市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地理邻近与创新网络产生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在地理学二、三本性驱动下形成了极化与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创新格局。合理地利用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有助于加快形成城市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科学评价承载力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熵权—理想解法,并基于空间分析模型,探讨福建省9个地级以上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以及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厦门市承载力处于良好承载状态,其余地市处于波动向好状态;(2)各子系统承载力处于波动状态,不同地市子系统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异;(3)区域复合系统承载力在全局空间分布上不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关系,局域空间上仅泉州市复合系统承载力与周边地区存在集聚效应。根据空间格局热点演化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局部空间分异明显。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应做到区域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复合系统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城市健康资源概念基础上,利用POI数据与遥感影像数据识别城市健康资源,并从街区尺度研究南京中心城区健康资源的空间分布、集聚及所处环境特征,揭示健康资源的空间特征,为未来健康资源的空间调整与优化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研究表明:(1)城市健康资源种类丰富,城市新型健康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特别是康体保健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合理配置传统健康资源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居民对新型健康资源的需求;(2)健康资源由于本身社会经济属性或者自然属性的空间差异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类型多样的特征,可能存在健康资源空间供需不匹配、可达性受限等问题;(3)街区尺度城市健康资源空间问题的探讨,既可避免传统行政区统计单元的不精确和规则格网统计单元的伪精确,同时与POI数据结合,也可构建城市健康资源所处的基础地理环境单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11—2018年中国大陆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化特征,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探究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稳步发展,区域差距有所缩小,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态势,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群与东南沿海地区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热点区与次热点区;(2)中国数字经济重心向西南方移动,总体呈现出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的分布态势;(3)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模式,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4)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绿色建筑面积的面板数据,运用差异指数、自然断裂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绿色建筑面积的时空演化,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绿色建筑面积空间分布格局的驱动机制。结论如下:(1)绿色建筑面积绝对差异呈增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2)我国绿色建筑面积的演化以路径依赖型为主,处于低水平区和中低水平区的省域数量较多;(3)绿色建筑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低低聚集状态为主,形成以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苏为核心,向相邻省域扩散的高值热点区域,低值冷点区域则呈向西北扩散趋势;(4)绿色建筑面积空间格局的形成是经济核心驱动、人口直接驱动、政策外部驱动、自然基础驱动和市场内部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虹桥为例,选择2004、2007、2010和2013年企业数据,通过整体分析、圈层分析、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等测度方法,从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演化两个方面研究了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形成过程与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带来了多种交通方式的混合发展,引发了多类型关联产业的涌入和叠加,具有典型的空间涌现性和场所效应,不同于高铁、机场等单类型交通地区;(2)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形成前后,集聚产业类型和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10年之前虹桥机场时期,主要集聚制造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之后,逐渐集聚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集聚热点也从外围圈层走向中心圈层;(3)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企业分布呈现出点线面演化、空间累积、空间置换等特征,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形态。  相似文献   

14.
今年要增强商业网点规划的强制力,积极参与城市规划与建设,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加快各级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逐步建立起空间结构合理、商业功能完善、零售业态多样的城市商业网点格局,提升城市品位。加大商贸流通领域科技投入,整合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人地关系作用强烈、矛盾突出、演化复杂的高强度开发区域,城市空间功能格局认识及其优化路径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与难点。以福建省为例,利用30m土地覆盖数据识别城市核心区,结合OSM交通路网、高德POI等多源数据对城市核心区进行城市功能类型的划分,分析福建省主要中心城市主城区国土开发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分布格局,提出未来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入境旅游是一种以人口流动为主要特征的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研究入境旅游是否存在"胡焕庸线"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科学把握入境旅游空间分异规律,促进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和加深对"胡焕庸线"地理特征理解。运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层异质性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的"胡焕庸线"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分析中国入境旅游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距较大,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明显的集聚趋势;(2)入境旅游呈现明显的"胡焕庸线"空间分布特征,由东部到西部地区,逐渐从热点区域过渡到冷点区域,"胡焕庸线"能准确地反映入境旅游空间分布的集疏特征;(3)各影响因子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力差异明显,单个因素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力减弱,其中对外经济联系对入境旅游影响最大;(4)实际利用外资、对外开放程度、旅游接待能力、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公共交通、国际旅游开放度是中国入境旅游的核心驱动因素,是"胡焕庸线"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推动了入境旅游空间分异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零售业快速发展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度竞争,业态结构不合理,业态区域结构失衡及政府对于内外资零售企业态度极端等.为进一步优化零售产业的组织结构,中国政府应该改变点国内了零售业的态度,中国的零售企业应利用本土化优势积极发展二三级城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建立自有品牌,且让公司股票上市筹集资金发展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18.
陈漫 《时代经贸》2008,6(7):98-99
中国零售业快速发展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度竞争,业态结构不合理,业态区域结构失衡及政府对于内外资零售企业态度极端等。为进一步优化零售产业的组织结构,中国政府应该改变点国内了零售业的态度,中国的零售企业应利用本土化优势积极发展二三级城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建立自有品牌,且让公司股票上市筹集资金发展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19.
零售业是我国近年来改革中变化最快、最具有生气的行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爆发了一场综合性的零售革命,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零售业态已从百货商店单一形态独占市场,发展为多种业态并存竞争的格局,准确地把握我国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分析其原因,对于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人口分布指数等,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探究湖南省1982—2010年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2年以来,湖南省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并以高值区为核心圈层梯级递减,高值区范围扩大,中值区范围缩小,低值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2)在人口增速总体趋缓的背景下,同一时期人口密度低、中、高值区人口增长速度依次递增,人口分布地区差异扩大;(3)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增强,冷热点格局基本稳定,热点区有所增加,冷点区有所减少,冷热点区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人口分布不均衡化趋势加剧;(4)影响湖南省人口分布格局及变化的因素众多,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奠定了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不均衡的经济发展不断重塑着人口分布格局,渐进式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人口分布格局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全面提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是促进湖南省人口分布格局优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