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本权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刚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1):9-14,39
研究目的:为有效解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民"基于土地所享有的"权益",而非农民享有的"土地权益",其不仅包括农民土地经济权益、农民土地政治权益、农民土地社会权益和农民土地文化权益等实体权益,还包括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权利属性决定了农民土地权益具有公法性质,并随之也决定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应只是私法的任务,也应是公法的任务。研究结论:只有将农民土地权益提升至基本权利的高度,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国家耕地安全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政府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保障,具备就业、经济收益、社会保障的功能.农民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与土地相连的一系列权益.本文从失地农民流失的权益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从政府是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主体、规范公共权力及政府行为和提供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工业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 ,“圈地风”引发了许多问题。笔者认为 ,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就必须进行所有权制度重新安排 ,用“农民 专家”模式保障农民的土地交易利益 ,用土地资本化方式保障农民土地的永恒利益。  相似文献   

4.
研究农民权益保障与征地意愿的关系并藉以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调适.对维护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江苏省四镇五村126个有效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权益保障与征地意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权益的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救济机制的有效性是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保障征地的顺利进行,征地制度的改革应从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主要因素着手,即加大对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加快对"以土地换保障"的研究与建设、构建新型的征地纠纷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许多农民将成为失地农民,在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农民相关权益的流失。本文在分析了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期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形成机理及其分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体系比较,研究经济转型期的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形成机理及其分配机制,为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保障农民权益提供政策性参考。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经济转型期土地征收增值收益由自然增值和土地价格扭曲两部分组成,其中政府失灵导致价格扭曲是现有土地征收中收益分配不当、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改革的首要任务不是自然增值分配规则的变更,而是要消除土地价格扭曲,让市场成为调节国家和农民利益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日趋紧迫,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业已成为危及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诱因。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既面临着"保发展"与"保权益"的政策权衡、农村土地所有权虚化导致农民土地权能残缺等制度困境,也面临着个体农民维权能力弱化和无序化的现实困境。现有制度存续状态下,建立农地流转的民主决策机制、构建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农地流转的增值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农民土地权益协调与诉求机制是创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适宜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权益不断提升。当前这种不断提升的权益却仍然与农村户籍相绑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城镇化。为了有效破解农民权益保障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的两难境地,有效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处置需要采取新的思路。本文指出了当前农民和农民权益之间是一种"弱连接",且这种"弱连接"将变得愈发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并且以增量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为原则,提出了将农民权益与农民个体相绑定、与农村户籍相分离,从而实现"带权进城"的农民权益处置思路。通过浙江省德清县农村产权改革的案例,本文探讨了"带权进城"在实践中的模式、效果、启示和未尽之处,指出未来"带权进城"实践创新的重点在于农民权益的固化和盘活,最后提出了从富裕地区先行先试,尊重农户意愿,扩大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委 《农业经济》2014,(2):63-65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当前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在"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还存在农民宅基地权益、农民政治权益、农民受教育权、农民医疗权益、农民文化权益、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等得不到切实保护的问题。必须通过完善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机制、完善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完善农民权益保障的公共服务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农地产权归属亟需明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使农民失去了许多权益,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民失去土地,从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这是历史的进步。征用集体土地是公共利益之必需,是经济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我们不能因害怕产生矛盾坐而不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如何做好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扩大失地农民的就业空  相似文献   

11.
渔业权制度与渔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渔业权是渔民的固有权益,渔业权的明晰需要渔业权制度建设的保障.渔业权的产权明晰是渔民能够正常流转渔业权的前提,也是渔民合理取得渔业权流转利益补偿和参与渔业权流转增值收益分配的基础.只要明晰了渔民的渔业权,解决了渔业权流转的公平机制问题,就可以对渔民进行渔业权流转的利益补偿和收益分配,保护渔民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飞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0):47-51
研究目的:探寻完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制度不足的途径。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出嫁、离婚等涉及农村妇女的集体成员身份变动时,其土地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丧偶妇女(未改嫁)则因成员身份不发生变动,其土地权益的保护状况较好,故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未受到充分保护的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缺陷。研究结论: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不足进行股份合作社改造,是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演变的研究,我国矿业权体制的演变动因主要是矿业活动中,政府与企业双方各自利益的变化以及相互的利益冲突。当前我们要注意进一步明晰矿业产权,规范政府行为;放宽矿业权流转的限制,建立完善矿业权市场,促进矿业权的合理配置与高效运行;进一步规范矿业税费制度,平衡政府与企业利益;消除矿业权人资质认证上的歧视性。  相似文献   

14.
王艳增  姚顺波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5):450-453,457
分析了陕西省国有森工企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在岗职工、一次性安置和下岗职工、离退休和内退职工的权益状况。针对工程实施后对职工权益的各项损害,提出保障职工权益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森工企业改革、加大政策性安置职工力度、加强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保障农民权益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从农民权益保障的角度,首先阐述了土地发展权在增减挂钩中的实践,分析了增减挂钩中农民权益损失路径,据此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保障机制。以期为区域平衡发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矿业权市场化活跃了矿产经济,但并没有改变矿产资源的国有产权属性。矿业权的交换和转移存在着利益的多方博弈,信息的不对称使博弈双方在利益评估和分配上存在非公平可能。为保护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需要关注信息对矿业权市场的影响,明确信息的价值并制定更加完善的信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寻找并确定有效保护、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制度路径。研究方法:实证法,比较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完善的宪法制度才能防范立法和行政权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农民行使土地权益的配套制度建设需要宪法的支持。消除宪法和相关法律对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不平等待遇,才能真正维护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研究结论:保障财产权应是宪法的基本内容,中国宪法应在基本权利与序言中明确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部省份孟楼镇的相关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困局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农地为农民群体所提供的就业功能在其流转后被逐步剥离,本地就业机会的缺失以及异地非农就业的"技能门槛",构成了这一群体就业权益实现的重要约束。农地作为乡村文化的有形载体在其流转后趋于弱化,外出务工者带回的"城市文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冲突引致了农民群体价值取向的重构,构成了农地流转中这一群体文化权益相对缺失的重要原因。农地市场化流转制度不完善导致流转收益分配合理性的相对不足,以及基层政府以"经济权益"实现为主的农地流转工作理念与农民非经济权益意识觉醒之间的冲突则进一步恶化了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的困局。  相似文献   

19.
海洋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与保护的失衡,整个海洋渔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威胁与挑战,长期从事海洋渔业捕捞、养殖的广大渔民正面临着“失海”和由此而导致利益受损等一系列问题。论文从保障渔民根本利益的角度,阐述了渔民面临的“失海”问题,渔民由“失海”造成各项权益受损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在进行客观综述的同时,分别从法律、社会、出路诸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