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南论坛》复刊10周年了。作为这份刊物的老朋友,我常常为它的覆盖面的拓宽和信息量的增加而高兴。《江南论坛》复刊于1993年,正值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的重大决策之后,又值邓小平南巡讲话一年后。此时,上海经济驶上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有力地拉动江、浙两省的经济整体提升。江、浙两省对发展策略作出调整,开始主动融入上海经济圈,相继提出依托上海,接受辐射,联动发展的省际发展政策。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有呼之欲出之势。历史上任何的经济变迁,总是呼唤文化上的策应和支持。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轮廓初现,江苏人尤其…  相似文献   

2.
《江南论坛》已复刊十年了。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之间,但对于《江南论坛》而言,这十年却是奋斗、进取、快马加鞭的三千六百个日夜。回眸1993年,我们记忆犹新,那正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黄金时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已一年,中央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江、浙两省迅速感应,对发展战  相似文献   

3.
《江南论坛》2004,(6):50-50
《江南论坛》的同志们:你们好选欣闻贵刊公开发行10周年,特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选《江南论坛》的前身《江南》半月刊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当年,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之一,它为动员和鼓舞江南民众奋起抗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江南论坛》复刊并公开发行以来,坚持“以经济理论为主,以应用理论为主,以江南地方特色为主”的办刊方针,积极总结、研究、宣传江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以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形式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奉献给读者,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还闯出了一条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荣获全国优秀社科期刊、优秀经济期刊的《江南论坛》,新世纪将以新面貌 出现在读者面前,为苏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为贴近实际并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指导 。在昨天由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召开的《江南论坛》评刊改版座谈会上,来 自该市宣传、理论等部门的人士对《江南论坛》在过去几年取得的显著成绩进行了充分的肯 定和高度的评价,对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局部改版方案表示了赞同。在信息传媒竞争激烈的态 势下,《江南论坛》兼顾党刊和学刊的双重功能,影响日益扩大。大家认为,改版后的《江 南论坛》要以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锦绣江南气象万千,《江南论坛》根深叶茂。捧读《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大型纪念画册,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倒不是因为这本纪念册的精美设计,而是作为《江南论坛》的长期热心读者,作为《江南论坛》特约撰稿人,我从一些侧面见证了论坛事业的成长和发展,也见证了论坛人的忘我拼搏,见证了他们为  相似文献   

6.
《江南论坛》2004,(6):51-51
《江南论坛》复刊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走过10个春秋。十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无锡、苏州、常州、镇汀、南通和嘉兴、湖州等联办城市的热情支持下,《江南论坛》在国内众多的理论刊物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8.
《江南论坛》复刊10年了,回眸10年历程,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我们走了一条“跨区域传播”之路。跨区域传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媒体显现出来的一条新的发展规律。它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传媒领域的一种反映。经济的全球性整合和区域性整合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必然要求文化的整合,社会的整合。在经济整合、文化整合、社会整合的背景下,地区性传播如果囿于原来的一隅之地,既不能把本地信息传播到外地去,也不能使当地的受众认知外面精彩的世界,就会变得抱残守缺,封闭自锁。于是,一些地方性传媒不再孤守一地,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涵盖面,从而声名远扬,同时把越来越丰富的外部信息推介给本地的和外地的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9.
为隆重纪念《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红旗出版社为本刊出版了《中国苏南发展研究》(黄胜平主编)一书,该书围绕总结、研究和宣传苏南发展而精心编选了论坛复刊十年来所发表的部分优秀经济文论,深受读者欢迎。现将该书的前言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江南论坛》2004,(5):i001-i001
创办于抗日烽火年代,复刊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江南论坛》,是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江苏省委的关心和指导下,由无锡市委宣传部和江苏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苏州、常州、镇江、南通和浙江省湖州、嘉兴等七市联合主办的大型区域性综合性省级理论月刊,也是目前我国长三角地区颇  相似文献   

11.
12.
走进孤独 刚刚从家乡的孤独走出 又开始走进他乡的孤独  相似文献   

13.
闻《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我欣喜不已。经过十载峥嵘岁月,《江南论坛》已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显得气象万千,生机勃勃。它为江南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及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江南论坛》作为一本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刊物,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复刊的。记得1993年初,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同志向市里呈送了关于要求复刊主办《江南论坛》的申请报告,我看过之后,感到很有必要,立即批阅上报,不久,此事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过问和支持。1993年10月,《江南论坛》经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14.
假如说,江南是秀美的太湖,官林就是她的一叶小舟.一个温馨的冬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官林,秦汉时为官亭,唐代称凌霞,宋代因官宦聚居如林始称官林,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这里孕育了吴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见证了乡镇工业的发源崛起.在这里我们有幸访问了宜兴市官林镇电缆业领军企业负责人,26岁的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芮一平先生.  相似文献   

15.
假如说,江南是秀美的太湖,官林就是她的一叶小舟。一个温馨的冬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官林,秦汉时为官亭,唐代称凌霞,宋代因官宦聚居如林始称官林,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这里孕育了吴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见证了乡镇工业的发源崛起。在这里我们有幸访问了宜兴市官林镇电缆业领军企业负责人,26岁的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芮一平先生。俗话说:“志存高远”,一个人的成就往往与他的目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公司的领导人,必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经历与众不同的艰辛,方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毕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重教条与经验,轻理论探索,理论思维的欠缺与失误使中国现代化一波三折。在不清除意识形态障碍,现代化大业就无法前进,民营经济就无法发展的历史关头,江南学派应运而生,并顽强地推动民营经济在曲折中发展。今天,民营经济要取得突破性发展,深切呼唤健全、完善“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思维”(顾准,1972),深切呼唤江南学派重现青春活力,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倭五王与江南政权江南的水稻生产方式,早在史前时期就已漂洋过海传到日本。大致知其途径是经朝鲜半岛,或沿琉球岛,然后直接渡过东中国海,这些也是后来一直到隋唐期间日本与江南的来往通道。但其具体证据由于缺乏文献记载而难以确认。  相似文献   

18.
陈尧明 《江南论坛》2005,(10):56-57
不久前有人采访诗人余光中:你的家乡在哪里?余光中回答道,是“多桥多水,多藕多莲的江南”。据我对余先生的了解,他祖籍是福建永春,父母相识在永春,他出生在南京,中学时代曾在四川读书,母亲是江苏常州人。严格来讲余先生只能算半个江南人,而他却很自然地说自己的家乡是江南,在我  相似文献   

19.
吴越文化.是无法分开的,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吴越本属一家人,何能划分为不同文化类型?几千年来.彼此生活在同一区域之内,没有地理上的隔阂,大家使用同一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彼此相同,而且同属一个种族,血统相同,当然难分彼此了。惟一例外,就是在政治上经常会分分合合,只是如此而已。当然。由于几千年来的政治纷争,每每造成人口的大量流动(如西晋灭亡,北方世族与难民之南下;北宋灭亡,也有类似情形),这时候,会带来某些“外来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等,交互融会的结果,文化内涵将更为丰富,或许可以称之为混合文化,实际上就是“江南文化”。现在将其发展脉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辛小玲 《江南论坛》2006,(8):19-20,56
以南京、苏州、无锡启动特大城市建设为标志.苏南地区城市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建设大城市圈和争创“两个率先”大背景下进行的苏南地区城市化.有三条相互交织的主线:一条是从农村转向城市.一条是从城乡分割转向城乡一体.一条是从传统转向现代。这突出表明了同步突现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这一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